翠娥守着三间土屋,日子像灶膛里将熄的火,只剩一点残温。男人走后,她便与这清冷为伴,每日里只靠几根青菜、半碗稀粥度日,灶台冷清,肚子也常空空如也。
可这日清晨,她推开厨房门,却愣住了。那口旧铁锅里,竟满满当当盛着一锅热气腾腾的白粥!米粒熬得烂熟,粥汤稠得能挂住筷子,一股子暖融融的香气扑面而来,直钻进她空瘪的肚子里。翠娥揉了揉眼,以为是自己饿昏了头,看花了眼。她凑近了,伸出手指沾了一点粥汤放进嘴里,温热软糯,甜丝丝的,真真切切是粥!
她慌忙四下张望,门窗完好无损,屋里屋外静悄悄的,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这粥是打哪儿来的?翠娥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既惊又怕,可那咕咕叫的肚子却提醒着她,这粥是救命的粮。她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舀起一碗,小口小口地喝了下去。那温热的粥顺着喉咙滑下,仿佛一股暖流瞬间流遍了全身,驱散了连日来的寒意和饥饿。
打那以后,怪事便接连不断。每日清晨,只要翠娥推开厨房门,那口旧铁锅里准保稳稳当当地放着一锅热粥。有时是白粥,有时是加了些野菜碎末的菜粥,虽不丰盛,却总能让她的肚子不再受煎熬。翠娥心里的疑惑像野草一样疯长,这粥究竟是谁做的?她决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这一夜,翠娥没敢睡沉。她悄悄摸到厨房门边,找了个破草垫子坐下,眼睛死死盯着灶台。夜深人静,只有墙角蟋蟀有一声没一声地叫着,更添了几分诡异。子时刚过,忽然,灶膛里“啪”地一声轻响,竟凭空冒出了一点火光!那火光跳跃着,渐渐明亮起来,映照着灶台。
翠娥吓得差点叫出声,赶紧捂住了嘴。只见火光中,一个毛茸茸的身影轻盈地跳上了灶台——竟是一只花狸猫!这猫可不一般,体型比寻常狸猫大了些,一身黄白相间的毛皮油光水滑,最奇特的是,它身后拖着三条蓬松的长尾巴,在火光下微微晃动,像三缕流动的烟霞。
那三尾花狸猫蹲在灶台边,竟像人一样站了起来,用两只前爪熟练地掀开锅盖,又不知从哪儿摸出个水瓢,从水缸里舀了水倒进锅里。接着,它又从灶台角落的米缸里,用爪子掏出几捧米,利落地撒进水中。做完这些,它对着灶膛里的火苗“喵呜”轻叫一声,那火苗便“呼”地一下窜高,恰好将锅底围住。
翠娥看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花狸猫烹粥的手法,竟比村里最巧的妇人也毫不逊色!它一会儿用爪子搅动锅里的米汤,一会儿又侧耳听听粥滚开的声响,那专注的神态,娴熟的动作,哪里还是一只猫,分明就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厨子!
就在这时,翠娥连日劳累,又加上夜里受了寒,喉咙里猛地一阵发痒,忍不住“咳咳咳”地咳嗽起来。
这咳嗽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灶台上的三尾花狸猫浑身一颤,猛地回过头来,一双碧绿的猫眼在火光中闪烁着惊慌的光芒。它“喵”地一声尖叫,身子在原地滴溜溜一转,竟腾起一团淡淡的青烟。烟雾散去,灶台上哪里还有什么花狸猫,只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衫、头发花白的老妪,正惊慌失措地看着她。
翠娥吓得“妈呀”一声,从草垫上跌坐下来,浑身筛糠似的抖。
那老妪见她吓成这样,反倒镇定了下来,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上前扶起翠娥,柔声道:“莫怕,老婆子我并非妖邪,不会害你。”
翠娥颤声问道:“你……你究竟是何人?为何……为何要帮我煮粥?”
老妪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老婆子我,本是这灶上上一代灶神的侍从。灶神升迁离去,我便留在此地,守护这方灶台烟火。这些日子,见你独居于此,生活清苦,却依旧勤勉持家,心地良善,实在不忍你忍饥挨饿,这才每日里悄悄煮了粥,放在灶上。”
翠娥听了,又惊又喜,原来竟是神仙眷顾!她连忙起身,对着老妪就要下拜:“多谢仙姑救命之恩!小妇人……小妇人不知如何报答才好!”
老妪笑着扶住她:“不必多礼。老婆子我见你贤良,助你也是应当。只是我神力有限,不能日日如此。从今往后,我每日里会留几个炊饼在灶台角落,你饿了便拿去充饥。只是切记,此事万不可对外人言说。”
翠娥连连点头,眼里含着泪花:“仙姑放心,小妇人绝不泄露半句!”
从那以后,翠娥每日清晨,除了在灶台上找到热粥,还能在灶台的角落里发现几个用干净布包着的炊饼。那炊饼烤得金黄酥脆,香气扑鼻,足够她吃上一天。翠娥心里感激不尽,却不知如何报答这位灶神侍从。她家里穷,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只能每日里起得更早,去村外河边撒网,去山里采撷,希望能得些鲜鱼野果,放在灶台上,略表自己的一点心意。
说来也奇,她每日放在灶台上的东西,第二天清晨便不见了踪影,想必是被那老妪取走了。而那老妪留下的炊饼,也依旧每日不辍。一人一仙,虽不曾再见面,却通过这灶台,默默传递着彼此的关怀与感激。
日子一天天过去,翠娥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身上也有了力气。她依旧勤俭度日,只是心里不再像从前那样空落落的了,因为她知道,在这冷清的灶台后面,有一位善良的仙姑在默默守护着她。
这一日,翠娥在河边撒网,竟网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那鱼通体银白,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足有尺把长,在网里活蹦乱跳,力气大得很。翠娥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它拖上岸,心里欢喜得不得了。她想,这么好的鱼,一定要好好感谢仙姑。她小心翼翼地将大鱼提回家,清洗干净,在鱼身上抹了些盐,又从院子里摘了些新鲜的野葱,一起放在大盘子里,恭恭敬敬地摆在了灶台最显眼的位置。
夜里,翠娥躺在床上,心里有些忐忑,不知仙姑是否会喜欢这份礼物。迷迷糊糊中,她仿佛闻到一阵奇异的香气,那香气清雅悠远,不像人间烟火。她悄悄起身,趴在门缝往厨房里瞧。
只见灶台前,那老妪正对着那条大鱼,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伸出枯瘦的手指,在鱼身上轻轻一点,那大鱼竟瞬间化作一道柔和的白光,飞入她的掌心,化作一颗晶莹剔透、散发着温润光芒的珠子。老妪将珠子小心翼翼地收好,又对着翠娥睡房的方向,深深作了一揖,身影便渐渐淡去,消失在空气中。
第二天清晨,翠娥照例去厨房,发现灶台上的鱼和野葱都不见了,只在原来放鱼的地方,多了一片翠绿的叶子,叶子上托着一颗红艳艳的野果,那果子像小小的灯笼,散发着甜美的香气。翠娥知道,这定是仙姑给她的回礼。她拿起野果,轻轻咬了一口,汁水丰盈,甘甜无比,一直甜到了心里。
从那以后,翠娥的生活依旧平静而清苦,但她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她依旧每日里将得到的鲜鱼野果放在灶台上,而灶台角落,也总会出现几个温热的炊饼。那口旧铁锅,那方小小的灶台,成了她与那位神秘仙姑之间,无声的约定和最温暖的牵挂。
村里人渐渐发现,翠娥虽然还是独自一人,但脸色却越来越好,身子骨也硬朗了,干起活来比从前更有劲头。有人问她是不是得了什么好处,翠娥总是笑着摇摇头,只说:“是灶王爷保佑,日子能过下去就知足了。”
而每当夜深人静,灶膛里的火光偶尔会莫名亮起又熄灭,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关于善良、感恩与默默守护的古老故事。那三尾花狸的身影,或许只在最深的夜里,才会再次出现,为这清贫的小屋,添上一抹温暖的烟火气。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