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坐落于吉林省中南部,宛如一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宝石。它地处北纬43°3′~43°38′,东经124°49′~125°46′之间,幅员面积达2527.13平方千米 。这里是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满、汉、回、朝、蒙古等27个民族在此聚居,2022年全县总人口人,其中满族人口17.3万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迷人的地域文化。
历史的长河:沿革与脉络
伊通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开始,这片土地便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先秦时,伊通为古肃慎国之一部;西汉时,地当卫氏朝鲜西北境,属辽东郡;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伊通属玄菟郡西盖马县。
晋代,伊通属挹娄;南北朝时,归属勿吉白山部;隋代,被高句丽占据;唐代,设渤海国,伊通属中京显德府荣州;五代时期,辽灭渤海国建东丹国,伊通属人皇王辉发部。1105年(辽天庆五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灭辽称帝,创建金国,伊通属东京咸平路。
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伊通属辽阳行省咸平府开元路。明初,废元行省制,伊通分属奴儿干都司之塔山卫、勒克山卫等多个卫所。明末,海西女真崛起,伊通大部属叶赫部,东南一隅属辉发部。1616年(天命元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灭叶赫,伊通全境尽归建州女真所属。
1681年(康熙二十年),修筑京师至吉林驿道,伊通地当盛京至吉林之中,设蒙古霍罗、叶赫、赫尔苏、阿勒坦额墨勒、伊巴丹五处驿站。1728年(雍正六年),伊通设镶黄、正黄二旗公署,隶属永吉厅。1814年(嘉庆十九年),设伊通河分防巡检,隶属吉林厅。1882年(光绪八年),伊通州建治。1913年3月,撤州建县,称伊通县,隶属长春道。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翌年设伪伊通县公署,隶属伪吉林省。1941年1月1日,伊通县与双阳县合并,称通阳县。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中国共产党收复伊通,建立通阳县民主联合政府。1946年3月15日,撤销通阳县,恢复伊通县和双阳县。1947年10月1日伊通县解放,隶属吉林省。1988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四平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伊通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清朝开国元勋巴奇兰,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为清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抗俄名将伊克唐阿,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斗中,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和尊严;满族诗人穆木天,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
多彩的民俗:风情与传承
伊通作为满族的重要发祥地和聚居区之一,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满族民俗风情。满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男子的袍褂和女子的旗袍,不仅体现了满族人民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满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颁金节。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满族同胞们身着盛装,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载歌载舞,表演传统的满族歌舞,如莽式舞、萨满舞等,展示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还会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感恩祖先的庇佑,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满族的婚俗也别具特色。传统的满族婚礼包括提亲、定亲、迎亲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礼仪和程序。迎亲时,新郎要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前往新娘家,途中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验和仪式。新娘则要身着华丽的旗袍,头戴凤冠霞帔,在伴娘的陪伴下,举行庄重的出嫁仪式。婚礼上,还有喝交杯酒、拜天地、入洞房等传统习俗,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此外,满族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十分丰富,如剪纸、刺绣、满族说唱艺术等。满族剪纸以其简洁明快、质朴夸张的风格而闻名,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吉祥图案等,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满族刺绣则以其细腻的针法、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满族妇女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满族说唱艺术包括八角鼓、子弟书等,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乡镇的风采:特色与魅力
伊通满族自治县共辖12个镇、3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 ,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 伊通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伊通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镇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满族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满族文物和历史资料,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发展历程,让人们深入了解满族的过去和现在。
- 二道镇: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东部,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农业是二道镇的主要产业,以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二道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引进了许多优质的农产品品种,如绿色蔬菜、水果等,同时还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 伊丹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矿产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矿业在镇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伊丹镇还注重发展旅游业,境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伊丹河风光带、古老的寺庙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 马鞍山镇:因境内的马鞍山而得名,马鞍山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是伊通的着名景点之一。马鞍山镇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马鞍山镇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如农家乐、民俗村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民俗文化。
- 景台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的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建材加工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景台镇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 靠山镇:地处于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北部,区域面积144.11平方千米。1961年改靠山公社,1981年公社改镇。靠山镇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这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是伊通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同时,靠山镇的畜牧业也十分发达,养殖了大量的牛、羊、猪等家畜,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 大孤山镇:是伊通的文化名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孤山镇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境内有大孤山火山群,是国家级自然景观保护区。山上有许多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如火山口、石林、石海等,吸引了众多地质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大孤山镇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古老的庙宇、碑刻等,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变迁。
- 小孤山镇:以农业和商贸业为主,这里的农产品丰富多样,有玉米、大豆、蔬菜等。小孤山镇的商贸业也十分活跃,镇内有许多集市和商店,商品种类繁多,满足了当地居民和周边地区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小孤山镇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营城子镇:是伊通的经济重镇,工业基础雄厚。这里拥有多家大型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营城子镇还注重科技创新,加大了对企业的科技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营城子镇还积极发展服务业,完善了城市配套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 西苇镇: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这里的林业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伊通的重要生态屏障。西苇镇以林业和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 河源镇: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南部,是伊通河的发源地。河源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而闻名,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河源镇还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种植了许多绿色有机农产品,如大米、水果、蔬菜等,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 黄岭子镇:农业特色鲜明,以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同时还发展了特色养殖产业,如养殖梅花鹿、狐狸等。黄岭子镇还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新兴乡:以梅花鹿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主要产业。新兴乡是伊通的梅花鹿养殖大乡,拥有许多梅花鹿养殖场,梅花鹿的养殖数量和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同时,新兴乡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当地的农产品加工成各种特色食品,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 莫里青乡: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莫里青乡以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为主,同时还发展了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莫里青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舌尖的诱惑:美食与风味
伊通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融合了满族和其他民族的饮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 伊通烧鸽子:这是伊通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醇厚的口感而闻名。选用优质的鸽子,经过精心处理后,用独特的调料腌制,再用果木炭火烤制而成。烤好的鸽子外皮金黄酥脆,肉质鲜嫩多汁,香气四溢,让人回味无穷。伊通烧鸽子不仅在当地备受欢迎,还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年销售量达500万只。
- 满族“八大碗”:满族传统的宴席菜肴,包括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 、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 、御府椿鱼、阿玛尊肉。“八大碗”以炖、煮、烧、蒸等烹饪方式为主,菜品丰富多样,口味醇厚,体现了满族人民豪爽、热情的性格特点。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内涵,是满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萨其马:满族的传统糕点,口感香甜,入口即化。萨其马以面粉、鸡蛋、糖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油炸、熬糖、搅拌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外形美观,色泽金黄,上面点缀着各种果脯和芝麻,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休闲食品之一。
- 黏火烧:用糯米面或黄米面制成皮,内包豆沙馅或其他馅料,经油煎或油炸而成。黏火烧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美食之一。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满族家庭都会制作黏火烧,作为节日美食,增添节日氛围。
旅游的盛宴:景点与指南
伊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 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16座火山,其中东尖山、西尖山、马鞍山、小孤山、莫里青山、大孤山、北尖山等7座火山分布似北斗七星形状,得名“七星山”。大孤山为七星山之首,海拔高度413米,形成至今约870万年。登上火山口,可以俯瞰壮观的石海奇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火山群周边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和生态景点,如森林、湖泊、草原等,是旅游、观光、探险的好去处。
- 牧情谷满族风情园:以满族民俗文化为主题,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萨满神鼓表演,感受满族宗教文化的神秘魅力;观看满族婚俗表演,体验满族传统婚礼的独特风情;参与射箭、摔跤等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展现自己的力量和技巧。此外,风情园还设有满族民俗博物馆、满族传统民居等景点,让游客深入了解满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
- 南山旅游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南山寺、观音阁、亭台楼阁等。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如一片粉色的海洋;秋天,山上的树叶变得五彩斑斓,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游客可以在这里登山、徒步、观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还可以在寺庙中祈福,寻求心灵的慰藉。
- 伊通满族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是全国最大的满族民俗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满族文物和历史资料,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分为多个展厅,包括满族源流展厅、满族社会生活展厅、满族文化艺术展厅等,让游客在参观中深入了解满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
- 大孤山文化旅游区:大孤山不仅有独特的火山地貌,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山上的古寺悬空而建,历史悠久,晨钟暮鼓,香烟缭绕。登上山顶,可以眺望七星山峦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和神秘。此外,大孤山周边还有许多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旅游指南攻略
- 最佳旅游时间:伊通四季分明,春季(3-5月)可以欣赏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夏季(6-8月)气候凉爽,适合避暑和户外活动;秋季(9-11月)层林尽染,是观赏红叶的好时节;冬季(12-2月)可以体验冰雪旅游项目,如滑雪、滑冰等。
- 交通方式:伊通交通便利,距省会长春市48公里,仅需30分钟车程,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77公里,需1个小时车程。长白、长辽、长梅和环长春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辽长铁路伊通段也已建成通车。游客可以选择自驾、乘坐长途客车或火车前往伊通。
- 住宿推荐:伊通镇内有各种档次的酒店和宾馆可供选择,如伊通满族自治县宾馆、皇家御龙温泉酒店等。此外,在一些旅游景区周边也有农家乐和民宿,游客可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
- 美食推荐:除了前面提到的伊通烧鸽子、满族“八大碗”、萨其马、黏火烧等美食外,还可以品尝到伊通的其他特色美食,如血肠、白肉酸菜、粘豆包等。在伊通镇内的美食街和餐馆,都可以品尝到这些地道的美食。
伊通满族自治县,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无论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还是自然风光、美食佳肴,都值得人们去探索、去品味。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吉林省的中南部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等待着更多的人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