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命理探源【译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子平源流考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原文:

今之谈命者,辄以子平为名,子平何所取义。盖以天开于子,子乃水之专位,为地支之首、五行之元,生于天一、合于北方,遇平则止、遇坎则流,此用子之义也。又如人世用秤称物,以平为准,稍有重轻,则不平焉。

人生八字为先天之气,譬则秤也,其年为钩、时为权、月为提纲、日为铢两。八字以日为主,若财官印食旺相,日干亦值旺相之地,如钩绾物与权相应,其命则富而贵。若财官印食旺相,日干值于休囚,如以钩绾物,与权自不相应,其秤则不平,其命则贫而贱。

若财官印食休囚,日干值于旺相,亦若钩绾轻物,与权自不相应,其秤自不平,其命亦蹇滞。设使三物无气,日主休囚,非贫贱则夭亡,此用平之意也。

《经》云:先天太过,后天减之。先天不及,后天补之。先天后天,无太过不及,然后为能平焉。运限者,后天也。且如先天八字、日干旺相太过者,宜行休衰之运,发泄其气。如日干休囚不及者,宜行旺相之运,生扶其气。二者合宜,则福寿兼全矣。

譬之医家用药,补泻合宜,则疾病自瘳矣。若日干太旺,又行旺运,日干太衰,又行衰运,太过不及,有不灾害丛生者耶?夫运者转也,十年一转,穷通可知。皆由大运之兴衰,以验岁君之祸福。

是故观贵贱荣枯者,观于子平可见矣。观子平者,观先后天之论可见矣。但子平系徐居易之字,今之谈命者远宗其法,故称子平。

译文:

当今论命者多以\"子平\"为名,子平何义?

盖因天开于子,子为水之正位,地支之首、五行之元,生于天一之数,合于北方水位,遇平则止、逢坎则流,此为\"子\"之寓意。

又世人用秤衡物以平为准,稍偏则不平。

人生八字为先天之气,犹秤之钩权:年为钩、时为权、月为提纲、日为铢两。

八字以日主为核心,若财官印食旺相且日干得地,如钩权相谐,其命富贵;若财官印食旺而日干休囚,如钩权失衡,其命贫贱;若财官印食休囚而日干旺相,如轻物重权,其命蹇滞。

若三者无气、日主休囚,非贫即夭。

《经》云:先天太过后天减,先天不足后天补,无过无不及方为平。

运限属后天:日干太旺宜行衰运,日干太弱宜行旺运,补泻得宜则福寿两全,如医家用药。

若旺上加旺、衰上加衰,必灾害丛生。

运者十年一转,穷通由大运兴衰验岁君祸福。

观贵贱荣枯者,当明子平法中先后天之论。

子平为徐居易之字,后世论命者宗其法,故称子平。

注解:

1. 天开于子:《三五历纪》\"天开于子\",子为地支起始

2. 五行之元:子属水,为五行之首

3. 天一:《易·系辞》\"天一生水\"

4. 铢两:古代重量单位,比喻日干轻重

5. 休囚:五行衰绝状态

6. 运限:大运十年一转

7. 岁君:流年天干

原文:

考《濯缨笔记》:子平姓徐,名居易,子平其字也。东海人,别号沙涤先生,又称蓬莱叟,隐于太华西棠峰洞。子平之法,以人所生年月日时推其禄命,无有不中,其源盖出于战国珞琭子。

世有《三命消息赋》一篇,谓其所作,然观其文,殆后人伪撰,非珞琭子之本真也。珞琭同时有鬼谷子,汉有董仲舒、司马季主、东方朔、严君平,三国时有管辂,晋有郭璞,北齐有魏定,唐有袁天纲、僧一行、李泌、李虚中之徒,皆祖其术。泌尝出游,得管辂书《天阳诀》,又得一行所授《铜钹要旨》,占人吉凶极验。

泌以是传之李虚中,推衍以用之。珞琭以年,虚中以日,其法至是一变。五代时,有麻衣道者、希夷先生,及子平辈。子平得虚中之术而损益之,专主五行,不主纳音,至是则其法又有一变也。子平殁后,宋孝宗淳熙有淮南术士,号冲虚子者,精于此术,当世重之。时有僧道洪者,密受其传,后入钱塘,传布其学,世俗不知其所由来,直言子平耳。

后道洪传之徐大升,今世所传如《三命渊源》《定真论》等皆其所着,以是本书变易尽矣。

观《五行精纪》《兰台妙选》《三车一览》《应天歌》等书,与《渊源》《渊海》不同,盖观文察变,治历明时,皆随其时而改革。

故虽百年之间,数术之说亦不能不异。知自大升之时,上距子平已三百余年,其法不知经几变矣。

或谓大升得子平之真传,观《继善》等篇,不外《明通赋》,但更易其词,而《元理赋》则大升之独得也。

今人推命之术,乃元人复由子平、大升二家之法,演绎而出。顾今之谈命者,輙称子平,而莫知其源流,故考而论之。

译文:

据《濯缨笔记》考证:子平姓徐名居易,字子平,东海人,号沙涤先生、蓬莱叟,隐居太华西棠峰洞。

子平法以出生年月日时推禄命,其源出自战国珞琭子。

世传《三命消息赋》托名珞琭子,实后人伪作。

珞琭同时有鬼谷子,汉有董仲舒等,三国管辂、晋郭璞、北齐魏定、唐袁天纲、僧一行、李泌、李虚中等皆承其术。

李泌得管辂《天阳诀》与一行《铜钹要旨》,传李虚中。

珞琭以年柱推命,虚中改以日柱,法为之一变。

五代麻衣道者、希夷先生及子平,子平损益虚中之术,专主五行废纳音,法再变。

子平殁后,宋孝宗淳熙年间淮南冲虚子传僧道洪,道洪入钱塘传徐大升,今《三命渊源》等书皆大升所着。

观《五行精纪》等书与《渊源》不同,盖数术随时代变革。

自大升至子平已三百余年,其法屡变。

或谓大升得真传,《继善篇》本于《明通赋》,《元理赋》为其独创。

今人推命术由元人融合子平、大升二家演绎而来,世称子平而不知源流,故考述之。

注解:

1. 珞琭子:战国命理学家,着《珞琭子三命消息赋》

2. 李虚中:唐代命理学家,开创以日干为主的推命法

3. 麻衣道者:五代隐士,传《麻衣相法》

4. 希夷先生:陈抟,宋代易学大师

5. 冲虚子:南宋淮南术士

6. 徐大升:元代命理学家,着《三命渊源》

7. 《明通赋》:明代命理经典

8. 《元理赋》:徐大升代表作

原文:

按:五代后梁纪丁卯起,至后周纪庚申止,共五十四年。北宋纪庚申起,至丁未止,共一百六十八年。南宋纪丁未起,至孝宗癸未、隆兴元年,不过三十七年。自五代丁卯至南宋癸未计之,共二百五十九年。当孝宗时,冲虚子传之道洪,道洪又传之徐大升,时期必不过远。

今此《考原》文载明大升之时,上距子平已三百余年,以此推之,徐大升非五代时人,乃唐人也。质之考据家以为如何。至子平论命,专主正五行,不主纳音之说,亦未必尽然,详见纳音篇。

译文:

按:五代后梁丁卯至后周庚申共五十四年,北宋庚申至丁未一百六十八年,南宋丁未至孝宗癸未三十七年。

自五代丁卯至南宋癸未共二百五十九年。

孝宗时冲虚子传道洪,道洪传徐大升,时间跨度不大。

然《考原》载大升时距子平已三百余年,推之徐大升应为唐人。

考据家以为如何?

至子平法专主正五行废纳音之说亦未必尽然,详见纳音篇。

注解:

1. 五代:907-960年,共五十四年

2. 北宋:960-1127年,共一百六十八年

3. 南宋:1127-1279年,此处指至孝宗隆兴元年(1163)

4. 纳音:古代命理术,以干支五音十二律推命

5. 考原:指《命理考原》等文献

注:此段系统考证子平命理体系的源流,梳理从战国珞琭子到宋代徐大升的传承脉络,揭示子平法\"专主五行\"的核心特征。

通过历史纪年推算,质疑徐大升为唐代人的可能性,体现考据精神。

强调命理术数随时代演变的规律,为研究传统命理学提供重要历史依据。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子平源流考”是袁树珊对八字命理学(即子平术)起源、发展及理论内核的系统性考证,其核心内容可概括如下:

一、“子平”名称的易理诠释

袁树珊认为“子平”并非源自宋代命理学家徐子平之名,而是蕴含深刻的易理内涵:

“子”之含义:天开于子位,子为地支之首、五行本原,象征水之特性(遇平则止,遇坎则流),代表先天精气的根源。

“平”之含义:以秤杆平衡为喻,八字如秤——年为钩、时为砣、月为提绳、日为重物。

日干与财官印食的旺衰平衡决定命运吉凶,强调“先天太过则后天灭之,先天不及则后天补之”的调和之道。

二、子平术的历史传承脉络

袁树珊通过考据梳理了子平术的发展脉络,纠正了传统认知中的部分谬误:

1. 源头与早期演变

子平术可追溯至战国珞琭子的《三命消息赋》,经汉代董仲舒、三国管辂、唐代李虚中等历代传承。

李虚中首创以年、月、日三柱六字论命,奠定了早期框架。

2. 徐子平的革新

五代宋初徐子平在李虚中三柱法基础上增设时柱,形成四柱八字体系,核心突破是以日干为“日主”,聚焦五行生克与十神定位,摒弃纳音论命的繁杂体系,使推算更系统化。

其学说由徐大升整理为《渊海子平》,成为子平术的奠基之作。

3. 后世发展与争议

宋代冲虚子、僧道洪进一步传播子平术,徐大升着《三命渊源》《定真论》等,使理论趋于完善。

袁树珊考据指出,徐子平可能为唐代人而非五代(因其距徐大升时代约三百年),且《三命消息赋》可能为后人伪作,并非珞琭子原着。

三、子平术的理论内核

袁树珊提炼了子平术的核心方法论 :

1. 以日主为中心

八字以出生日干支为主体,通过分析日干与其他七字的生克制化关系(如财官印食为吉,杀伤枭劫为凶),判断命运趋势。

2. 月令格局体系

以月令为核心定格,结合十神组合(如正官格、七杀格)推断人生层次,强调“吉神需生扶,凶神需克制”的顺逆用法。

3. 先天与后天平衡

先天八字决定基础,后天大运(十年一转)需调和五行失衡。

例如,日干旺相太过则宜行休衰之运,日干休囚不及则宜行旺相之运,以实现福寿双全。

四、对传统说法的批判性考据

袁树珊对命理史上的若干争议提出独到见解:

传承路径的修正:否定“徐子平直接传承李虚中”的说法,认为子平术经李泌、僧一行等人的改良,至徐子平时已发生质变。

着作真伪辨析:指出《五行精纪》《兰台妙选》等早期命书与《渊海子平》理论差异显着,反映数术随时代演变的特性。

神煞体系的取舍:主张子平术应聚焦五行生克与十神格局,弱化神煞的作用,认为过度依赖神煞会导致理论复杂化。

五、子平术的学术价值与影响

袁树珊肯定子平术的历史地位 :

方法论革新:徐子平将命理推演从繁琐的纳音、神煞体系转向以五行生克为核心的逻辑分析,使预测更具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后世理论基石:明清时期的《三命通会》《滴天髓》《子平真诠》等经典均以子平术为基础,形成“格局派”与“旺衰派”两大分支,至今仍是八字命理的主流框架。

结语

“子平源流考”通过考据与义理结合的方式,揭示了子平术从萌芽到成熟的历史轨迹,既肯定其理论价值,又纠正了传统认知中的讹误。

袁树珊的研究不仅厘清了命理学术的渊源,更强调“平衡”与“调和”作为子平术的核心精神,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兼具历史深度与理论高度的研究范式。

《命理探源【译注】》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命理探源【译注】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