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刚柔不一也,不可制者,引其性情而已矣。
译文:
刚柔的性质不同,对于无法直接克制的,只需引导其性情即可。
注解:
“刚柔”是命理学中衡量五行、干支特性的核心概念。
“刚”指阳刚、主动、强硬的属性(如金、火),“柔”指阴柔、被动、温和的属性(如水、木)。
此句强调,当刚柔力量悬殊无法直接压制时,应通过“引”(疏导)而非“制”(对抗)来调和,例如用壬水疏导庚金的刚气,而非强行用丁火克制。
这体现了袁树珊“刚柔相济”的辩证思维,即通过顺应五行特性实现动态平衡。
原文:
刚柔相济,不必言也。若夫刚者济之以柔,而不得其情,反助其刚矣。
译文:
刚柔相互调和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但若以柔济刚时方法不当,反而会增强刚的力量。
注解:
“刚柔相济”是理想状态,但实践中需精准把握调和方式。
例如,庚金生于申月(七月)本就刚旺,若用乙木(偏财)生助,反而助长其暴烈;而用壬水(食神)疏导,则能将刚气转化为创造力。
此段揭示了“以柔济刚”的风险:若未选对十神(如误用乙木而非壬水),可能适得其反,强调需根据五行生克规律选择“引”的方式。
原文:
譬之武人而得士卒,则成杀伐。如庚辛生于七月,遇丁火而激其威,遇乙木而助其暴,遇己土而成其志,遇癸水而益其锐。不如以柔之刚者济之可也,壬水是也。盖壬水有正性,能引通庚之情故也。若以刚者激之,其祸可胜言哉。
译文:
好比武将得到士卒,易生杀伐之祸。
例如庚辛金生于七月(申月),遇丁火(正官)会激发其威严,遇乙木(偏财)会助长其暴烈,遇己土(正印)会坚定其意志,遇癸水(伤官)会增强其锋芒。
不如用“柔之刚者”壬水(食神)来调和。
因为壬水具有中正之性,能疏导庚金的刚气。
若用刚猛之物(如丙火)刺激,祸患将无穷无尽。
注解:
此段以庚金为例,具体说明刚柔调和的复杂性:
1. 丁火(正官):本为克制庚金的十神,但申月金旺,丁火反激其威,如同用武力压制强者,反致反抗。
2. 乙木(偏财):乙木生丁火,间接助金之刚,体现“柔助刚”的弊端。
3. 己土(正印):己土生金,虽能稳定庚金,但过度生助会使其刚愎自用。
4. 癸水(伤官):癸水泄金气,但申月水弱,反成“伤官见官”之局,加剧冲突。
5. 壬水(食神):壬水为阳水,既能泄庚金之刚,又能生乙木(财星),形成“食神生财”的流通格局,是最佳选择。
原文:
柔者济之以刚,而不得其情,反益其柔矣。譬之妇人而遇恩威,则成淫贱。如乙木生于八月,遇甲丙壬而喜则输情,遇戊寅庚而畏则失身。不如以刚之柔者济之可也,丁火是也。盖丁火有正性,能定乙木之情故也。若以柔之柔者合之,其弊何所底乎?
译文:
以刚济柔时若方法不当,反而会强化柔的弱势。
好比妇人面对恩威并施,易失操守。
例如乙木生于八月(酉月),遇甲木(劫财)、丙火(伤官)、壬水(正印)会因过度依赖而失去自我;遇戊土(正财)、寅木(劫财)、庚金(正官)则因畏惧而屈服。
不如用“刚之柔者”丁火(食神)来调和。
因为丁火具有中正之性,能稳定乙木的性情。
若用阴柔之物(如癸水)相合,弊端将无穷无尽。
注解:
此段以乙木为例,分析柔者的调和法则:
1. 乙木生于酉月:酉为金旺之地,乙木处于绝地,需火制金、水生木。
2. 甲丙壬:甲木(劫财)助身但加剧竞争,丙火(伤官)制金但耗木气,壬水(正印)生木但酉月水弱,三者均无法有效扶木,反致乙木“输情”(失去独立性)。
3. 戊寅庚:戊土(正财)耗木,寅木(劫财)助身但受金克,庚金(正官)压制乙木,三者形成“官杀混杂”,使乙木“失身”(无法自立)。
4. 丁火(食神):丁火为阴火,既能制庚金(正官),又能生戊土(财星),形成“食神制杀”的贵格,是最佳选择。
5. 柔之柔者(癸水):癸水(七杀)与乙木(阴木)相生,但酉月金旺水浊,反成“杀旺无制”,加剧弱势。
原文:
余仿此。
译文:
其余情况可依此类推。
注解:
此句为总结,强调刚柔调和的核心原则:
1. 动态平衡:根据五行生克、十神配置灵活选择调和方式,如庚金用壬水、乙木用丁火。
2. 辩证思维:避免机械套用“刚济柔”或“柔济刚”,需结合具体格局(如月令、日主强弱)判断。
3. 中正之道:选择具有“正性”的十神(如壬水、丁火),避免偏枯失衡,体现袁树珊“中和为贵”的命理思想。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论刚柔”是四柱命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探讨八字命局中五行、干支、十神的刚柔特性及其动态平衡规律。
袁树珊以传统哲学为根基,结合命理实践,系统阐述了刚柔的本质、分类、相互作用及实际应用原则,其核心内容可归纳如下:
一、刚柔的哲学内涵与命理定位
1. 刚柔的本质
“刚”指五行中具有阳刚、主动、强硬属性的元素(如金、火),“柔”指具有阴柔、被动、温和属性的元素(如水、木)。
二者关系如同“金之刚可断物,水之柔能穿石”,刚柔相济方能成就万物。
哲学渊源:源自《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想,强调刚柔对立统一。
例如,“刚柔者,立本者也”(《系辞》),刚柔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属性。
命理引申:刚柔是分析八字的基础维度,通过五行生克、干支组合、十神配置判断命局的刚柔态势,进而推断性格、运势与健康。
2. 刚柔的分类与层次
袁树珊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命理理论,提出多种刚柔关系类型:
五行刚柔:金火为刚,水木为柔,土为中和。
例如,庚金为阳刚,辛金为阴刚;壬水为阳柔,癸水为阴柔。
干支刚柔:天干主动为刚,地支主静为柔;阳干为刚,阴干为柔。
例如,甲木为阳刚,乙木为阴柔;寅木为阳刚,卯木为阴柔。
十神刚柔:正官、七杀为刚,正印、偏印为柔;食神、伤官为柔,财星为刚。
例如,七杀为刚猛之制,正官为温和之约;正印为滋养之柔,偏印为冷漠之柔。
格局刚柔:专旺格(如曲直格)多刚,从弱格多柔;伤官配印为刚柔相济,官杀混杂为刚过易折。
二、刚柔关系的核心原则
1. 平衡与中和
刚柔关系的关键在于“刚柔相济,不偏不倚”。
例如,身强用财官(刚),身弱用印比(柔);金旺需水泄其刚,木旺需金制其柔。
袁树珊强调“五行贵在流通,刚柔忌见偏枯”,认为刚柔失衡是贫贱夭疾的根源。
2. 动态变化与岁运影响
刚柔关系非固定不变,需结合大运流年分析。
例如,原局刚过,行水运可泄其刚;原局柔过,行金运可制其柔。
袁树珊特别指出“岁运如刀,雕琢命局刚柔”,用神需随刚柔变化而灵活调整。
3. 刚柔与十神心性
刚柔关系与十神心性紧密关联。
例如,七杀为刚,体现“压力转化为动力”的特质;正印为柔,体现“包容滋养”的特性。
袁树珊通过具体命例说明,刚柔配合得当可反映命主的性格倾向与人生轨迹。
三、刚柔理论的实践应用
1. 格局成败的判断
刚柔关系直接影响格局高低。
例如,伤官配印格需伤官(柔)与印星(刚)平衡,若伤官过旺无印制,则刚柔失衡,格局破败;反之,若刚柔协调,可成贵格。
袁树珊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命例(如曾国藩的八字),展示刚柔平衡对事业成就的影响。
2. 岁运吉凶的推演
刚柔理论指导岁运吉凶的判断。
例如,原局刚过,行水运(柔)可发福;原局柔过,行金运(刚)可助身。袁树珊强调“岁运安顿”的重要性,即通过岁运调整原局刚柔矛盾。
3. 疾病与健康的推断
刚柔失衡可反映健康问题。
例如,金火过旺无水润,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水木过旺无土制,易患脾胃问题。
袁树珊结合五行生克与刚柔关系,提出“病药法”,即刚为病,柔为药,通过调整刚柔平衡改善健康。
四、袁树珊的创新与贡献
1. 融合传统与实证
袁树珊在继承《滴天髓》《子平真诠》等经典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以六十四命例验证刚柔理论,强调“命理非定数,知刚柔乃改运根基”。
例如,他通过分析杜月笙的八字,展示刚柔配合对事业成就的影响。
2. 破除迷信,强调辩证
袁树珊批判盲目依赖神煞的做法,主张以刚柔关系为核心,结合五行生克、十神心性综合论命。
他提出“刚柔一源,显微无间”,认为刚柔关系需从本质与现象两方面分析,避免片面解读。
3. 现代视角的启示
袁树珊的刚柔理论对现代命理研究仍有启发。
例如,将刚柔关系类比为“个人能力”与“外部资源”,或“核心竞争力”与“市场需求”,为职业规划、企业管理提供参考。
总结
《命理探源》中的“论刚柔”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命理分析框架,其核心在于通过刚柔关系揭示命局的本质与变化规律。
袁树珊以传统哲学为根基,结合实证案例,强调刚柔平衡、动态调整与辩证思维,为后世命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这一理论不仅是八字命理学的基石,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对理解个人命运与宇宙能量的互动具有启示意义。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命理探源【译注】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