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李小川失踪的消息,涟漪起初只在特定圈层扩散——军方高层、核心部门、以及与307厂命运休戚相关的链条顶端。
但秘密的堤坝终究挡不住汹涌的暗流。
尤其是当风暴的核心,牵动着无数普通人的饭碗和信仰。
307厂。
这座曾经濒临破产、如今却成为龙国军工脊梁的传奇工厂,最先感受到了海啸般的震动。
副厂长赵刚,在收到最终确认消息的那一刻,没有选择封锁。
他站在巨大总装车间中央,广播话筒。
“全体工友……我是赵刚。”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
“我们的厂长,李小川同志……遭遇意外……目前……下落不明。”
“嗡——!”
巨大的车间里,仿佛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空气。
上千名穿着深蓝色工装的工人,如同被施了定身咒,脸上的油污和汗水凝固了。
“下落不明?”
“赵副厂长!你说明白!”
“什么叫下落不明?!厂长他……他到底怎么了?!”
赵刚站在高处,看着下方一张张瞬间失去光彩的脸,眼眶瞬间红了。
他用力握紧话筒,指节发白:“厂长被人袭击……要绑架到国外,不过飞机却在海外失事,现在……下落不明……”
“有可能……有可能已经……”
“已经回不来了。”
赵刚的每一个词都像重锤砸在他自己心上,也砸在每一个工人心上。
短暂的死寂后,是火山般的爆发。
“不可能!厂长他本事通天!什么风浪能打翻他?!”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见到之前,我不信!”
“对!厂长肯定还活着!他肯定在想办法回来!”
“没有李厂长,哪有307厂的今天?我们早就喝西北风去了!”
……
群情激愤。
声浪几乎要掀翻厂房的顶棚。
工人们自发地围拢到赵刚下方,挥舞着扳手、戴着油污手套的拳头,眼神里燃烧着最朴素的忠诚和绝不接受的倔强。
李小川对于他们,早已超越了厂长。
他是将工厂从泥潭拖出的救星。
是带领他们攻克一个个技术堡垒的统帅,是让“307厂工人”这个身份重新赢得尊严的符号。
这份情感,根植于无数次并肩作战的日夜,根植于每一个因他而改变的家庭命运。
全厂每一个角落。
办公室、实验室、后勤仓库……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年龄长幼,一种无声的悲愤和坚决在蔓延。
几天后。
当上级关于“鉴于307厂战略重要性,拟选派经验丰富的新厂长接替工作,确保稳定运转”的内部通知下达时。
这份悲愤和坚决终于找到了统一的出口。
赵刚的办公室里,挤满了各车间的工人代表、技术骨干、工会委员。
空气凝重得如同铅块。
老劳模王建国将一份厚厚的、签满了密密麻麻名字的联名信,重重地拍在赵刚的办公桌上。
粗糙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赵副厂长!这是全厂上下,三千七百六十五个兄弟姐妹的签名!一个不少!”
王建国的声音沙哑却斩钉截铁:
“我们联名上书!”
“我们请求上级!在没找到厂长、没确认他……离开我们之前!307厂的厂长,只有一个!”
“那就是李小川!”
他环视着办公室内每一张坚定的面孔,声音陡然拔高:
“没有李厂长,就没有307厂的新生!”
“我们这些人,骨头缝里都刻着他的名字!换了别人?谁来也不行!我们只认他!”
“对!只认李厂长!”
“厂在人在,厂长在厂在!”
“等厂长回来!”
……
口号声在小小的办公室里激荡,汇聚成一股钢铁般的意志洪流。
赵刚看着那份沉甸甸的签名册。
每一个名字都力透纸背,仿佛带着主人的体温和决心。
“好,好,好……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少得了我赵刚呢……”他拿起笔,深吸一口气,在最显眼的位置,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赵刚。
笔锋刚劲,如同刻下的誓言。
“赵副厂长!”
“赵逼厂长好样的!”
……
这份凝聚着全厂意志的联名信,很快摆在了更高层的案头。
若在从前,如此规模的“抗命”,足以引来雷霆手段。
但如今的307厂,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濒临倒闭的破落户。
它生产的特种合金、精密轴承、核心芯片,是海陆空尖端装备的命脉。
李小川留下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架构,如同精密的钟表,环环相扣,外人难以轻易掌控。
强行空降一名新厂长,不仅可能引发技术断层,更可能激起难以预料的抵触情绪。
动摇国之重器的根基。
更关键的是,这份“只认李小川”的赤诚,引起了军中巨擘们的共鸣。
海军上将林镇海拍案而起:
“胡闹!小川同志生死未卜,就急着换人?寒了功臣的心,更寒了工人的心!”
“307厂能有今天,靠的就是这份人心!”
空军上将张卫国更是直接致电最高层:“稳定307厂?最大的稳定就是尊重人心所向!”
“我觉得保留李小川同志的职务,是对他功勋的肯定,更是对307厂这艘大船最好的压舱石!”
“空降新厂长?那是去拉仇恨,是去拆台!”
……
压力与情理交织,理智与人情共鸣。
最终,龙国高层做出了一个极具人情味和政治智慧的决定:
保留李小川307厂厂长职务,暂由副厂长赵刚主持全面工作。
一纸命令,既安抚了沸腾的民意,稳住了国之重器的根基,也向所有人宣告:
龙国,不会忘记为它流血流汗的英雄,哪怕他身处迷雾,生死未卜。
……
消息传回307厂,巨大的车间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夹杂着哽咽的欢呼和掌声。
工人们相拥而泣,仿佛赢得了某种神圣的保卫战。
李小川的名字,依旧高悬在厂区大门和每一个车间的荣誉墙上,如同一面不倒的旗帜,无声地宣告着:
他,仍是这座工厂无冕之王。
金陵城的风月场与名利圈,自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场风波的余韵。
秦淮河畔的灯火依旧璀璨。
高级会所里的觥筹交错也从未停歇。
只是话题的中心,悄然发生了偏移。
喜欢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