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折金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9章 断尾求生,送走!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宣睦当众告发,朝堂上一片鸦雀无声。

眼见着居然无一人站出来质疑,替英国公府说句话,宣松不得不自己站出来:“陛下明鉴,宣睦他这纯粹是因为他身世被揭发的旧事怀恨,公报私仇,栽赃污蔑!我们英国公府,秉承我叔父教诲,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

向皇帝陈情完毕,他又气急败坏转向宣睦:“宣睦,你简直丧心病狂。咱们好歹曾是一家人,有什么深仇大恨,至于叫你非得置我们全家于死地?”

宣睦只四两拨千斤提醒了一句:“朝堂之上,还请宣大人称呼我一声宣帅或是车骑将军。”

言下之意明显,你不公报私仇,公堂上没大没小指着我鼻子跳脚?

宣松:……

宣松被他噎了一下,还要再说话,宣睦却不与他争执,再次对座上的皇帝躬身拜下:“微臣与英国公府之间确实多有龃龉,但公是公,私是私。”

“这桩旧事,关乎边城十万枉死军民的性命,说是一桩惊天要案也不为过。”

“当年,陛下也险些葬身大泽城的那场恶战,应当比臣更能感同身受,那些时日的大泽城是怎样的人间炼狱。”

“虽然过去整整四十四年,但大泽城外的万人冢还在,其下累累白骨还不曾化灰,他们不可死得不明不白。”

“微臣今日当朝奏禀此事,绝非儿戏!”

“臣愿抵上臣的功名前程和身家性命,请陛下重问此案,给四十四年前死去的旧人一个交代!”

言罢,他双膝落地,郑重叩首。

这话说得严重,明显是来真的。

宣松也意识到宣睦这并非一时兴起的挟私报复,并且,哪怕是诬陷……

对方敢这么说,手上一定准备好了足以将他们英国公府捶死的证据。

“陛下……”他不能什么也不做,张了张嘴,却不知还能说什么,做什么。

皇帝的目光扫过下面站着的文武百官。

下面短暂的沉寂过后,凌致远站出来一步,也郑重跪拜:“陛下,车骑将军言之凿凿,想来是手中已经握有实证了。”

“当年大泽城一战,何其惨烈,微臣哪怕只是听闻,都甚觉痛心。”

“此事,若当真是人祸,别说只是过去四十余年,就算过去四百年,四千年,也要将真相公之于众,还逝者公道。”

“臣请陛下,准了车骑将军所请。”

宣睦回京时间不长,而且成天追在宣宁侯府那个姑娘身后跑,曾有官员试图与其交好,都寻不到机会,是以他在朝堂上没什么亲信人脉。

可凌致远不然,这些年经营下来,是有一些交好的同僚挚友的。

兼之,前几日凌致远凭一己之力镇压了京郊大营的兵变叛乱,正是春风得意时……

此时的他,应该最能领会上意,没准还是皇帝提前就授意他站出来配合宣睦唱双簧的。

能混到五品以上京官的,没几个是反应慢的。

当即又陆续有一批人站出来,跪下附议。

宣松举目四望,孤立无援。

没有哪一刻,比现在叫他更清楚的感受到——

一座没有实权的国公府,根基有多薄弱。

早在去年这时候,因着宣睦的缘故,每天下朝都不乏有人主动搭讪他,即使不深交,也都是想提前混个面子情出来,以备来日。

都怪滕氏!

老糊涂了,非要翻出宣睦的身世做文章,换了个连他都不如的废物回去。

宣松胡思乱想之际,明堂之上皇帝已然沉声开口:“当初大泽城一败,损失惨重,朕至今想来也甚是痛心,既然车骑将军有疑议……准奏!”

朝臣以为他会将案子交给三司,不想皇帝直接道:“宣睦你既然在朝堂上公然告发,那么此案就朕亲自来审。但也不能只听你的一面之词,你有人证物证都尽可当众呈上,奚良……”

皇帝侧目:“传旨英国公府,将英国公夫妇请上朝堂,与车骑将军当面对质。”

“是!”奚良高声应和。

他最近腰伤未愈,私底下是不侍奉皇帝的,只是每日跟着来上早朝。

这会儿传旨这辛苦活儿,也无需他再吩咐,他的小徒弟麻溜的就要去办。

宣睦却丝毫不避嫌,赶紧又提了一句:“请英国公府的新世子也一并前来,再有……英国公府有勾结晟国细作之嫌,保险起见,顺便带兵先将他的府邸围起来会比较妥帖吧?”

他人是跪着的,说话却硬气十足。

“你不要欺人太甚!”宣松不敢当着皇帝的面大声,咬牙切齿从牙缝里挤出字来。

宣睦理都不理,只定定看着皇帝。

皇帝颔首:“准!”

横竖宣睦将前程富贵和身家性命都押上了,要求无礼点就无礼点吧,若最后证明他是冤告了对方,罚他就是。

至于英国公府在这中间被猜疑和损失掉的名声……

算他们倒霉!

皇帝拉偏架的态度,相当之明显。

宣松冷汗直冒,直觉非常不好,却又全然无计可施。

英国公府这几天,实则明面上异常平静,甚至安静到比以往都要安静祥和一些。

那日况嬷嬷行凶途中被刺伤,但未伤及要害,人并没有死,包括她当时带去四名帮手,也只是被打晕过去。

待到四人醒来,发现卢氏没了踪影,况嬷嬷就知道事情要糟。

但越是这样,她越是不敢声张,叫人把她扶回主院禀明了滕氏。

果然,滕氏当场变色,还真就比她更谨慎更慌张,却更不敢声张。

当时滕氏就有一种预感,卢氏应该已经不在府上了,她虽然能找借口搜府,但心里有数搜了也白搜,是以,只叫田嬷嬷带人暗中找了一遍。

果然,卢氏人间蒸发。

况嬷嬷那几个,也没看清救走卢氏的人,一点线索也没有。

滕氏第一个怀疑的就是宣睦,毕竟前些天宣睦带走林寡妇时说的话,就话里有话。

如果说他真从林寡妇那里得了什么线索,又来劫走卢氏,准备对她发难,很是合情合理。

可——

那段时间,宣睦不在京城。

并且,如果是宣睦要针对她,为免夜长梦多,拿到卢氏后他一定会立刻动手。

可她忐忑等了几日,一直到京城的赵王谋逆案都要尘埃落定了,还没有丝毫动静,她又猜……

或者,是晟国人带走了卢氏。

以卢氏做要挟,继续胁迫她为他们做事?

两相对比,她倒宁愿是晟国人了。

可是没个定数,一颗心就始终悬着。

就这样浑浑噩噩数日,宣睦昨日才回京,今天她就事发了!

宫里传旨的小太监到时,滕氏其实没有多少意外,只是一颗心猛地下沉。

唐氏等人急吼吼赶来,满脸惊惶:“母亲,咱们府邸被禁军给围了,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咱们家跟赵王府并无来往,这谋逆的罪名怎么就能凭空栽咱们头上来?”

在事情盖棺定论前,小太监传旨说的有些模糊,只道是有人检举英国公府勾结晟国细作,通敌叛国,皇帝要亲自过问,他们来封府、拿人。

滕氏脸上没什么表情,只冷冷看她一眼。

正要转身进内室换诰命朝服,得了消息的宣恒也一脸惶惶然冲进来:“祖母,我……他们说陛下要传我入宫!”

他虽然做了名正言顺的国公府世子爷,可因为是半途回来的,在外人看来,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再加上,他本身只是个七品小官,这辈子且还不知道朝堂正门朝向哪个方向开呢。

滕氏瞧着他姿态慌张,毫无风度可言,心里就又本能的一堵。

“慌什么,陛下召见,你速去更衣,随我进宫就是。”

她其实不想叫宣恒去,但传旨太监点名道姓,她也无法。

宣恒嘴唇动了动,更加无计可施。

他那身七品官的官服穿去面圣,属实拿不出手,但也总不能穿着华服前去招摇,只能硬着头皮套上官服。

两人拾掇好,又等了一会儿英国公。

英国公自己行动不便,需要下人替他更衣,故而折腾得久了些。

三人被带出国公府,传旨太监一抬手:“封死英国公府所有进出门户,不得陛下旨意,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尤其是里头的人……若放出去一个,陛下追究,你们提头来见!”

“是!”禁军高声应诺,个个面容冷肃。

一月之内,英国公府遭禁军围困两次,在这京中也算独一份的“殊荣”了。

街面上水泄不通,都是指指点点看热闹的人。

滕氏难堪至极,狠狠闭了下眼,佯装若无其事登上马车。

宣恒扶着她,心不在焉。

滕氏走得稳稳当当,反倒他自己,上车时踩垫脚凳一脚踩空,险些狼狈摔倒,连滚带爬上去。

滕氏看着,心里更堵了。

随后,英国公也被搬上来。

宫里的人倒是不曾上马车里监视,宣恒这会儿已经想通了一些事,压着声音焦急询问滕氏:“祖母,前几天您说安排林氏带着孩子回她娘家待产,您是不是……”

卢氏失踪的次日,滕氏就以京中最近不太平,不利于林氏养胎生产为由,紧急安排宣恒的妻子林氏带着孩子低调出京了。

宣恒对林氏母子本身也不是特别在意,也不疑有他。

此时,方才后知后觉——

林氏应该不是被送回娘家,而是被他这祖母安排,躲避出去了。

否则,若真是为着林氏养胎,没必要将他才三岁的大儿子也一并带去。

这……是断尾求生的伎俩!

孩子被送出去,保留血脉香火,这便意味着……

他大概,是要死了!

? ?一更。

?

宣帅:吵架啊,来啊,能喷过我,算你有本事!

?

宣松:谁有你脸皮厚?你这是不讲武德!

?

庄林:他一个武将,要真跟你讲武德,你早排队投胎去了,没点逼数?

?

宣松:……

?

宣帅:对对对!庄林会说你就多说点,记得回家去阿瑾跟前说,说我就是这么棒棒哒,文武双全,能和文臣对喷,能和武将对打!

?

庄林:……一时半会儿不开屏,你能死啊?

喜欢折金钗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折金钗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