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识字?”秦黎干裂的嘴唇动了动,牵扯着焦死的嘴皮裂开个口子,溢出些血来。
她浑然不觉,只反复念叨这几个字。
娘亲临去前那句“听话”似乎又在她耳边响起,像一声沉重的叹息。
她不要做累赘,不要浑浑噩噩,她想知道娘亲拼尽一切把她送到这里的意义,更想知道,没了娘的依靠,日后长长的路该怎么走得更稳。
她没说话,只是那双无神的眼珠缓缓转动,最后定定地看向沈明曦带着鼓励的眼睛。
她极其轻微地,点了下头。动作很小:“明曦妹妹、明珠妹妹,谢谢你们。我要读书,要识字,我不给府上拖后腿。”
“傻子!”沈明珠抬手轻柔地替她拭泪:“什么拖后腿不拖后腿的,那天祖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你是将军府的人,便也是咱们的一份子。所作所为,只要不害人,不违背炎国律令,什么事儿,你都可以随心来。”
“你也大可以将我和曦曦当作是你的亲妹妹,家人之间,是不用说谢谢的。”
秦芸呆愣愣看了她许久,哭着将眼前的姐妹俩抱住。
她这边没有问题了,秦旭那边,同样有沈君墨和养伤的沈君瑞同他沟通。
到底是年长秦芸许多的少年,秦旭比秦芸要更沉稳。
即便心中悲痛,面上也不显,将那些个低落的情绪尽数藏了起来。
得知要请夫子来府上教他和妹妹,秦旭也没有喜形于色,只是郑重道了谢。
暮色渐沉,晚膳时分,菜肴摆上了桌,飘散着诱人的香气。
沈君墨手臂伤处依旧裹得严实,只略动了动勺。
秦黎正想提起饭后给秦芸兄妹俩单独安排些易克化的细粥小菜,沈明曦放下筷子,声音清晰平稳,打破了席间的沉寂:“祖父、祖母、娘亲,有件事,我们几个想同长辈们商议。”
桌上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沈明珠默契地接上话,眼神扫过安静坐在末席、形容憔悴却眼睛亮得出奇的秦芸和秦旭:“我们想,为府上一些孩子,也为那些从人伢子手里救回来的、暂无着落的孩子,请一位夫子,教他们开蒙、认字、明理。”她顿了顿,补充道:“不为科考,只为识字明理,日后好立身存世。”
沈明曦看向秦旭和秦芸:“芸姐姐和旭哥哥这边咱们打算先请夫子教他们,等过些时日,是去私塾还是去书院都随他们,他们都已经应允了。”
秦黎手中的调羹顿了顿,眸光在秦芸和秦旭充满渴望却仍带着悲伤的脸上停留片刻,眼底掠过一丝了然和不易察觉的慰藉。她知道沈明曦姐妹俩是在用这个法子给两个孩子,尤其是秦芸——在死寂的深渊里搭一根向上的藤蔓。
她轻笑一声,放下手中的调羹,丝帕沾了沾嘴角,看向沈忠国,缓缓开口道:“孩子们有这份心思,是好的。老头子,你说呢?”
沈忠国抬手捋了捋下颌花白的短须,眼眸深处掠过欣慰与赞许。他从戎一生,深知刀兵可护家国一时,文教才是安身立命的长久之基。
“嗯。”沈忠国沉吟着开了口,声音洪亮有力,“明曦、明珠所虑,甚善。府里如今多了芸儿、旭儿,还有曦丫头口中那些可怜稚子。蒙昧不识丁,非长久之计。开蒙启智,授以仁义之道,将来纵使科举无望,亦能明事理、懂进退、谋生有道,不至为人所欺。此事,可行!”
“谢祖父(国公爷)成全!”沈明曦姐妹和秦旭、秦芸同时起身道谢,声音里有抑制不住的激动。
秦黎脸上露出柔和的笑意,温声道:“既然要做,便要寻个妥当的先生。”
京中名师大儒自是不必去叨扰,毕竟他们也不为科考。
首要的,是品德端正,心性仁厚,懂得如何开蒙启智,耐得住性子教那些起步晚的孩子。
她顿了顿,在记忆中搜寻一番,还真找到个合适的人选。
沈忠国有一好友,当年沈忠国还未被封为安国公进京,那人就已是原是地方上小有声望的秀才,人品敦厚,家风清正,后来遭了些变故,家境才败落了,没有一道来京城,专心在镇上带几个蒙童为生。
此人学问或许不算顶尖,但耐心极好,尤其擅长因材施教。
她这样一提,沈忠国自然也就想起来那位老友了。
两人已有二十余年未见,偶尔会有书信往来。
那位老友在得知沈忠国已经是亲封的国公爷之后,对他的态度依旧如同从前一般,两人有时还会因意见不合,在信上争得“脸红脖子粗”。
只是,沈忠国并不确定,他是否愿意来京城。
毕竟这是个长久的事儿,说是要举家搬迁也不为过。
“那就先探探口风罢。”秦黎点头,听沈忠国说人家有可能不愿意来也不觉得意外。实在不来,再找找便是了。
京城的秀才还是多的。
这人品嘛,细细筛选就行了。
思及至此,秦黎扭头看向秦芸和秦旭:“往后等到夫子来了,定要敬重勤学,不可懈怠。”
秦芸眼中含泪,用力点头:“芸儿知道了,定听祖母和夫子的话。”秦旭则躬身道:“旭儿谨记老夫人教诲,定不负所望。”
事情已定,晚膳继续,氛围明显松弛了一些。
待到饭毕,众人各自散去歇息。沈忠国却并未回房,负手在暖阁内踱了几步,似在思量。
片刻,他转身对刚准备离开的秦黎道:“夫人,明曦她们这事儿,立意是好的,却也容易落人口实。”
办学非小事,尤其是在这皇城根下。将军府私设学塾,收容来历不明的乞儿稚童……虽有慈名,恐也难免被有心人做文章,道一声“聚众滋事”、“邀买人心”。
秦黎眉宇间亦染上忧色:“老爷顾虑的是。如今陛下震怒于北疆之事,京中暗流涌动,更需谨慎。”她顿了顿,眼底精光一闪:“但此事,与其等人参劾,不如……”
沈忠国捋须点头:“不错!与其暗渡陈仓,不如光明正大。老夫明日便进宫面圣,将此事原原本本禀奏陛下。”
他沈忠国一生为国,坦坦荡荡,此事光明正大,为陛下分忧,为黎民谋福,何须遮遮掩掩?
喜欢我一病秧子,你说我是团宠?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我一病秧子,你说我是团宠?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