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命寒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8章 运筹帷幄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帝京,枢密院作战厅。

这里已俨然成为帝国平叛战争的心脏。巨大的沙盘占据了厅堂中央,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敌我态势,皆以微缩模型清晰呈现。墙壁上悬挂着数幅巨幅军用舆图,上面以不同颜色的朱笔箭头,勾勒出广阔战场上每一支军队的动向。空气中弥漫着墨汁、皮革以及一种紧绷的、属于战争的独特气息。

林弈并未如传统统帅那般亲临前线,披坚执锐。他深知,在此帝国存亡、新旧势力决战的关头,中枢的稳定与全局的调度,远比一城一地的得失更为重要。他坐镇于此,如同一只盘踞在帝国权力网络中心的蜘蛛,感知着每一根丝线的颤动,运筹于帷幄之中。

他身上依旧是一袭玄色常服,并未顶盔贯甲,但那份沉静如渊的气度,却比任何甲胄都更具威势。他每日只歇息不到两个时辰,大部分时间都伫立在沙盘与舆图之前,眼眸深邃,仿佛能穿透这方寸之地,洞悉千里之外的战场风云。

一份份来自前线的军情急报如同血液般源源不断汇入,又有一道道盖着首席顾命大臣印信的指令,如同神经冲动般迅速发出。他并非事无巨细地干预前线将领的临机决断,而是立足于更高的层面,运用其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与对《孙子兵法》乃至后世军事思想的深刻理解,进行着宏观的掌控与关键的引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轻声道,目光落在代表西北叛军郭骁部的蓝色旗帜上,“郭骁,性如烈火,骄悍轻敌,其部虽为边军精锐,但久驻西北,不善攻城。其南下心切,必求速战。”

他手指点在沙盘上叛军前锋抵达的“潼安府”。

“传令张承,潼安城高池深,粮草充足,不必急于出战。可遣小股精锐,日夜袭扰其粮道,疲其军心。主力据城坚守,挫其锐气。待其久攻不下,师老兵疲,露出破绽,再寻机以‘新式震天雷’予其重创。”

这道命令,精准地把握了敌将性格和部队特点,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完全符合“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兵法要义。

随即,他的目光转向东路代表河东叛军崔胤部的蓝色旗帜。

“崔胤,老成持重,实则首鼠两端,其部与郭骁部并非铁板一块,各有算计。其分兵威胁燕山与江南漕路,乃是试图分散我军兵力,寻隙而动。”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崔胤中军所在的“晋阳”与进军燕山、南下漕路的两个箭头之间划动。

“传令王铁柱,燕山防线险要,只需稳守即可,不必贪功。另,以陛下名义,密令与崔胤相邻的‘昭义节度使’刘方,此人贪财好利,且与崔胤素有旧怨。许其高官厚禄,令其陈兵边境,佯动牵制,使崔胤不敢全力东进、南下。”

这一手,正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的完美体现。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不战而屈人之兵,至少也能极大削弱其攻势。

“兵者,诡道也。”林弈看着沙盘上错综复杂的态势,继续下达指令,“令河南道守军,多布疑兵,广插旗帜,夜间多举火把,做出大军云集、欲断崔胤南下偏师后路之假象,迫其分兵防备,延缓其进军速度。”

虚实相间,迷惑敌人,这正是诡道精髓。

他的指挥,并不仅限于军事层面。

“传令户部与转运司,平叛大军所过州府,一律启用‘军票’制度,按市价公平采购粮草物资,严禁摊派扰民。违令者,无论官职,立斩不赦!”

“令都察院,派遣御史随军,监督军纪,凡有劫掠百姓、杀良冒功者,就地正法!”

他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及民心向背的重要性,严格的军纪和公平的后勤,是保持军队战斗力和赢得民众支持的基石。

每一天,都有数道甚至十数道这样的指令,从枢密院发出。它们并非简单的进攻或防守命令,而是一个环环相扣、彼此呼应的系统性战略。有的意在疲敌,有的意在惑敌,有的意在分化,有的意在凝聚己方力量。

前线,张承严格执行着林弈的方略。他在潼安府下,凭借坚城和袭扰战术,将急躁的郭骁主力牢牢钉住,使其顿兵坚城之下,寸步难进,士气日渐低落。而当郭骁一次冒险的夜间强攻受挫,阵型出现混乱时,张承果断抓住林弈指令中提到的“战机”,将早已准备好的、经过林弈指点改良的“新式震天雷”(威力更大、引信更可靠的炸药包)投入敌阵,巨大的爆炸和火光瞬间引发叛军极大恐慌,张承趁势率精锐骑兵出城掩杀,斩首数千,郭骁大败,被迫后撤三十里扎营,锐气尽失!

东路,王铁柱稳守燕山,使得崔胤一部无法逾越雷池半步。而南下威胁漕路的偏师,则因昭义节度使刘方的牵制和河南道守军的疑兵之计,进展缓慢,顾虑重重。更让崔胤心惊的是,朝廷的“军票”政策和严厉军纪,使得叛军控制区内的百姓抵触情绪日增,后勤补给开始出现困难,与朝廷控制区民众踊跃支前形成了鲜明对比。

林弈在帝京,通过不断更新的沙盘和军报,冷静地观察着战局的每一丝变化。他时而会针对某个局部战况,给出更具体的战术建议,比如建议张承在某个地形设伏,或者提醒王铁柱注意敌军可能使用的火攻。他的建议往往一针见血,让前线将领茅塞顿开。

他仿佛一位高明的棋手,虽未直接落子,却已通过精妙的布局和算路,引导着整个棋局的走向。敌军的每一步,似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而己方的每一次行动,都精准地打在敌人的薄弱环节。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林弈看着沙盘上已逐渐开始向有利于朝廷方向倾斜的态势,心中古井无波。

这场波及全国的叛乱,其胜负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因他这超越时代的“庙算”之境,而悄然倾斜。战争的节奏,正被他牢牢掌控在手中。叛军的疯狂,在这冷静到极致的运筹帷幄面前,显得是如此的可笑与无力。

最终的胜利,已仅仅是时间问题。而他思考的下一个问题是,在平定叛乱之后,如何利用这场胜利,彻底重塑这个帝国的根基,并为那来自海外的、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未来,铺平道路。

喜欢天命寒门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天命寒门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