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6章 蔡文姬的努力,文化统一的推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文华殿。

这座昔日公主的绣楼,如今已听不见丝竹管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墨香、铜臭与机油味的,奇特的喧嚣。

近百名书佐文吏伏案于廊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汇成一片细密的雨。院落的另一侧,新建的工坊里,匠人们正满头大汗地操作着数台巨大的机器。沉重的铅字在字盘中被拣选、排列,金属撞击声清脆而急促;巨大的螺旋压杆被两人合力转动,发出的吱呀声像是某种巨兽的呼吸。

这里,是新思想的铸造厂。

而蔡文姬,就是这座工厂的总管。

她正站在一间最为宽敞的静室中央,静静地听着一场争吵。

“荒谬!简直是荒谬绝伦!”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气得浑身发抖,手中的一卷竹简被他捏得咯咯作响。他是大儒郑玄的弟子,名叫孙敬,被董卓一道命令从青州“请”了过来,负责经学校勘。

“《尚书》有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乃圣人阐明天子代天牧民之理。可这新教材的初稿,竟将其解为‘天意即民意,民心背离,天命亦可改’!这是在动摇国本!是教唆天下人犯上作乱!”

孙敬对面,一个年轻的文士涨红了脸,争辩道:“孙公此言差矣!原文之意,本就蕴含民心向背决定天命之理,我等只是将其阐述得更为浅白,何错之有?”

“浅白?这是曲解!是附会!”孙敬怒不可遏,将矛头直指上首的蔡文姬,“蔡祭酒!您也是出自名门,家学渊源。难道也要坐视这等离经叛道之言,荼毒后世子孙吗?”

一时间,满室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蔡文姬身上。

这些被征调来的文人,心思各异。有的是真心觉得董卓的新政有理,有的是迫于淫威,敢怒不敢言,更多的,则是在观望,在摇摆。孙敬的发难,正是对蔡文姬这位年轻女主官的一次试探。

蔡文姬的面色很平静。这几日,类似的争论她已经历了太多次。她没有动怒,甚至没有去看孙敬,只是将目光投向了书案上的一份手稿。

那是她亲手誊写的,董卓的原话。

“……我要让一个农夫,因为改良了农具,一个工匠,因为革新了技术,就能得到比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更高的尊敬……”

她抬起眼,目光清澈如水,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孙公,”她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请恕文姬直言。圣人之言,若束之高阁,仅为少数人玩味之物,那与朽木何异?”

孙敬一愣:“祭酒何出此言?”

“我只问孙公一事,”蔡文姬的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当今天下,识字者几人?能通读《尚书》者,又有几人?”

孙敬语塞。

“圣人立言,是为教化万民,还是为供养一群自诩清高的读书人?”蔡文姬站起身,缓步走到孙敬面前,拿起他桌上那份初稿。

“相国大人曾问我,这天下分分合合,病根何在。我曾以为在君,在臣。如今方知,病根,在‘垄断’二字。”

“知识被垄断,故而民愚。上升之路被垄断,故而才智之士永无出头之日。最终,这天下便成了少数人的天下,而非万民的天下。如此,天下焉能不乱?”

她将那份稿纸,轻轻放回孙敬面前。

“‘天命即民意’,这句话,或许在孙公看来是犯上作乱。可在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看来,这句话告诉他,他不是地里的草芥,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他的想法,他的活法,是与‘天’联系在一起的。他,也是这天下的主人之一。”

“让他明白了这一点,他才会爱惜自己的家园,才会为了让家人吃饱穿暖而拼命劳作,才会拥护那个能让他过上好日子的政权。这,才是真正的‘固国本’。”

蔡文姬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句句,如重锤敲心。

满室寂静。

那些原本还在摇摆的文士,看着蔡文姬,眼神渐渐变了。他们原以为,她只是一个被推到台前的花瓶,一个懂些才学的弱女子。可此刻,他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一种他们从未在任何女子,甚至在许多男子身上看到过的东西——道。

一种全新的,与他们过去所学截然不同,却又直指人心的,道。

孙敬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可看着蔡文姬那双平静而坚定的眼睛,他忽然发现,自己毕生所学的那些引经据典,那些微言大义,在“让天下人吃饱穿暖”这句最朴素的道理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颓然坐下,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蔡文姬没有再看他,转身对众人道:“诸位,相国大人之意,并非要全盘否定先贤。而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凡是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天下安定的学问,我们都要。凡是故弄玄虚,脱离万民,只为少数人私利服务的陈腐之言,我们都不要。”

她顿了顿,语气中多了一丝决断。

“这是文华殿的宗旨,也是我蔡文姬的原则。若有不认同者,文姬不强留,可自行向李儒大人请辞,归乡便是。”

一句话,堵死了所有人的退路。

请辞?谁敢?谁都知道,走出这文华殿的门容易,能不能走出长安城,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场无形的风波,就此平息。

蔡文姬知道,这只是开始。要将那些根植于士人心中数百年的观念彻底扭转,非一日之功。但她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她走出静室,来到院中的工坊。

“嗡——”

巨大的印刷机,在两名匠人的合力推动下,压下了沉重的印版。再抬起时,一张印满了整齐墨迹的纸张,便诞生了。

一名书佐小心翼翼地将纸张取下,送到蔡文姬面前。

“祭酒大人,这是《大汉蒙学-百工篇》的样稿。”

蔡文姬接过那张尚带着余温和墨香的纸。

纸上不再是之乎者也,而是用最浅显的文字,配上清晰的木刻版画,介绍着各种生产工具。

“轮,中空,外圆,可转动。置于车下,能省力。置于井上,可汲水。善用轮者,一人可当十人之力……”

“匠人,造物者也。木匠造屋,铁匠铸犁,织女纺纱,皆为利民之功臣。其功,不下于沙场之将,庙堂之臣……”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文字和图画。

她仿佛能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农家的孩子,指着图上的曲辕犁,对他的父亲说:“阿爹,书上说,造出这个犁的人,是大英雄。”

她也能看到,一个铁匠铺的学徒,满身油污,却挺着胸膛,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师父,是书上说的‘利民功臣’!”

一种难以言喻的战栗,从她的心底升起。

她正在做的,不仅仅是编纂几本教材。

她是在为这个世界,重新树立价值的标尺。

“祭酒大人,第一批一万册《劝学篇》已经印制装订完毕,随时可以发出。”工坊的管事上前禀报。

蔡文姬点点头,目光落在工坊角落里,那一个个已经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木箱上。

那里装着的,是足以颠覆一个时代的“兵器”。

它们即将被送往长安城内新设的五十所“蒙学堂”,送到那些刚刚能吃饱饭,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童手中。

蔡文-姬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那个从南阳孤身而来的,名叫诸葛亮的青年的身影。

他不是要来看“天命”吗?

她看着那些木箱,心中低语。

这,就是天命。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