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流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1章 逐利人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胡衍从明水县离开,一直赶到京城之后,才有了充足的安全感。

秦刚与赵茂还活着的事实,虽然在此之前已经被他大致猜到,但是这次在明水的彻底证实之后,却让他与昔日的大哥一经交手就败得一塌糊涂,实在是心有不甘。而他在离开之前,留下后手安排了王骞的行动,虽然对此有着一定的期盼,但实际上还是隐隐的有着不太理想的预感。

果然,京东东路那边的具体情况还未正式传回京城,日夜兼程赶回的王骞带给了他一坏一好两个消息:

坏消息是,一千官兵围攻李家庄园,结局却是死伤一半、投降一半,彻底没有了指望;好消息也有,王骞总算不辱使命,在最后的时候,把唯一知道是胡衍怂恿了这次行动的副都指挥使金文直接灭了口。

明水的事情虽然如此不好不坏的解决了,可接下来的路如何走?

胡衍只能召集自己最信任的党羽一起来密商,除了钱贵与蔡小七之外,还有宦官李彦。

李彦是杨戬的徒弟,杨戬又是童贯的徒弟。

按理说,胡衍与高俅、童贯两人结成了政治盟友,是不太可能看得上像李彦这样的小角色。但胡衍却深知,他能走到今天,无非就是自己比别人能够在不注意的时候,提前多做些准备而已。要说今天的李彦是小角色,那若干年前的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小角色呢?

李彦在那次皇宫夜变中的实际有过很大的功劳,但都被杨戬拿去了。只有直接深入此事的胡衍清楚他的重要作用。事后,他单独安慰并自掏腰包嘉奖了李彦,感动得对方无以复加。

此时,童贯正在西北揪住青唐的残余势力狂刷军功,后宫大权便基本便被杨戬大包大揽。李彦一面在杨戬面前刻意地听话伏小,一面也得到了胡衍的暗中助力。于是,就在杨戬不断高升官职的同时,他也紧随其后,连续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宫中职位,眼下便就正式掌管了后苑。

后苑原本就是最容易接近皇帝的地方,更不要说尤其喜爱游园玩乐的赵佶。去年就开始扩建延福宫,李彦在这过程中尽心操持各项事务,既让主持的杨戬省心,又得到了赵佶的信任。

宦官身处宫中,必然需要在宫外有可靠的助力之人;而权臣争宠于上,也希望能在宫中有一可搭手之人。李彦与胡衍在共同合作发迹,又都知根知底,终于越走越近。

胡衍与秦刚的恩仇关系,在他们的小圈子里并不是秘密,而秦刚这次起死回生,同时也带着拥有大宋正统继位权的越王赵茂。那么,就这次被迫签下的城下之盟,回到京城后的胡衍,到底要不要遵守?是不是真心遵守?遵守后的风险如何应对?

胡衍也向三人提出了这三个问题!

“直阁须得谨慎行事!”一向内敛的蔡小七这次却率先开口,“以小人之见,秦刚对我等一定恨之入骨,不会有什么合作的好心!如今官家大位已稳,朝中众臣也都各居其位。他在这时推出元符太子、先帝嫡子,未必就会有多少人出来支持,可能更多的人会质疑这个太子是否是有人冒充?所以,表面上是看他假装不去计较往事,实际是他根本对自己就没多少信心,而是骗取直阁的合作,把您推在前面试探风声!然后他可躲在后面择机而动!这便就是用软刀子杀人!”

“那么,他要是拿出我签署的投名状该如何?”

“直阁直阁不认便罢!就说是他找人模仿笔迹陷害就行。您是当朝大员,他是谋逆余孽!一并拿在台前说事,又能有多少人会相信他呢?”

蔡小七的这番分析,虽然听起来非常合理,但是显然忽视了胡衍向来专好投机、喜欢一步登顶的行事风格。

所以在看到胡衍仍是犹豫不决的模样之后,钱贵眼珠一转,开始自己的分析:“正因为官家与朝臣不会相信:直阁会选择与那秦刚合作,属下却以为,这反倒会是个难得的联手机会。”

“本官现在甚得官家器重,眼前仕途一片坦荡,为何要冒险和他联手?”胡衍反问。

不过正因为这句反问,便让钱贵嗅到了胡衍的隐蔽想法,于是他赶紧道:“其实我的想法是,正如刚才蔡兄弟的分析那样,秦刚想做大事,必定要谋划很久,所以短时间内不会亮在明处,这才想着利用直阁的身份与力量做准备。既然如此,我们何苦现在翻脸?不如将计就计,假意合作,实际上也可判断一下他的实力?如果不行,我们完全可以再次大义灭亲,再送他几颗轰天雷;不过如果他能翻盘,我们又何苦总在蔡相后面捡残羹冷炙呢?”

钱贵此人,要说脑子智慧并无多少,但他却有一个优点,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揣摩胡衍的想法与喜好上。眼下胡衍看似春风得意,可却几乎无法与蔡京正面争锋,只能靠拉着高俅、童贯的合作,勉强对峙。而在自己的联盟中,高俅还算好,童贯却是大有要将他们甩开自己独掌大权之意。所以胡衍这两年来,基本上是利用了这几人的之间矛盾与争权,这才钻出了一点点的生存空间,而钱贵的一句“蔡相的残羹冷炙”甚是说中他。

“能够左右逢源固然是好事,就怕那秦刚这次借助直阁的力量翻盘成功后,过河拆桥,兔死狗烹。”蔡小七再次开口强调,“在下这次过来,原本还有件事要报告给直阁。之前通过辽阳商人打听到一则重要的消息,辽国去年任命了一个叫徐三的汉将为东京道兵马副都总管,后来还兼任了东北路统军使。据见过徐三的人描述,无论是年龄、长相都与秦刚极为吻合。此事虽然过于离奇,但若要确是事实,与这秦刚合作的风险甚大……”

“秦刚在沧州时就与辽国宗室有旧,他能借用辽国力量,一点也不奇怪。而这恰好也是他的污点。我们不如索性就在当今官家与他的元符太子之间双向投注,最终哪边胜出,我们就站哪边,勾结辽国的事本就是他秦刚做的,我们反而还能用这点关键拿捏于他!”钱贵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强行辩驳。

“就怕制人不成反而被制!”

“好了!”还是胡衍开口打断了两人争议,然后转向至此一言未发的李彦,“李阁长对此事如何看?”

“咱家一直只在宫里做事,只知道天下虽大,百官众多,但是权力都只出自于官家一人。”李彦尖尖的嗓音虽然有点刺耳,但所述之话甚是有理,“直阁自进京以来,深得官家欣赏与重用。只是处理朝政,不及蔡相公的经纶气度;带军拓土,比不上童巨珰征战西北;若是揣摩圣心,也不如高管军的尽心尽力,不知直阁以为如何?”

李彦的这几句话所刺之处,却比他的声音要尖多了,不过却是令胡衍在一惊之下清醒了许多,他点点头道:“李阁长看得颇准,这也是本官所忧之事。”

“咱们的这位官家,不仅现在的诗画之术越来越精进,御臣之术更是日渐娴熟。蔡相公虽位高权重,但却不影响新提拔的赵相公与他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童巨珰虽统领边军,但却依旧听取了直阁所献的西北镇兵之策,还同意了蔡相公在鄜延路安插亲信;所以,天子一言九鼎,直阁当狡兔三窟!”李彦最后一句话风一转,却让钱贵与蔡小七有点跟不上思路。

胡衍却是极为认真的请教:“请李阁长赐教!”

“一窟为当今天子,可与那秦刚虚以委蛇。我等今日之地位皆来自于夺嗣之争,所以大盘面上,眼下大策不变;第二窟自然便是元符太子,他是继位正统。而直阁不论是否真心,毕竟也是签了那投名檄文,万一越王能回大宝,我等都能算上有从龙之功!所以这窟自然要留着!”

“还有一窟?”

李彦停顿了一下继续开口:“之前听直阁讲过,这秦刚早有拥军养民之事,刚才又听蔡兄弟讲了辽国之事,所以咱家便也大着胆子在这秦刚身上再压一窟,若有一日,他是想做权臣也好、还是有操莽之心也罢,手头总是缺少能尽心做事之人。我们也不反对啊!”

这李彦之所以能与胡衍走得如此之近,便就是因为他们二人心思相近,又都出身于底层,却因机缘巧合而骤然无比接近于皇权中心,内外强大的反差,让他们可以藐视一切传统规则,甚至不受正常道德伦理约束。

所以李彦的三窟之说,就是赤裸裸的“有奶便是娘”逻辑,说出了胡衍的心声,只是依然还有着一丝最后的担忧:“白马渡口后,我与他的兄弟情份便就走到尽头,这次就算是诚心与他合作,却又怎能保证他会不会在半途将我卖了?”

“咱家以为,这个担心大可不必。秦刚此人,若是想报私仇,明水那次就会直接下手!也就没有咱们今天的讨论了。且以如今的天下大势,他要想成事,朝中无人为他接应定然不行。而直阁正是他目前唯一敢用、能用之人,这是咱们的价值,更是咱们的机会!”

李彦的话显然对胡衍的影响更大,再看看跃跃欲试的钱贵,以及无比恭敬的蔡小七,胡衍的神情渐渐开始凝重,进而开始露出一丝狰狞之色,咬着牙说道:“本官自回到京城的这几日来,一直在思考此事。这个世道本就不公,有人出生便是皇室帝胄,有人生而有贵人相助;名门望族同枝连气,公卿世家鸡犬升天。而只有你们,和我一样,出生以来便无所凭借,能走到今天,靠的只有自己的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是我们豁出了性命去搏取每个并不属于我们的机会!而要让我们今天便到此为止,之前到手的一切都拱手相让,可不可以?”

“凭什么?绝不可以!”钱贵第一个跳了起来,在领会并准确叼住胡衍扔出的情绪飞盘这一点,他绝对不会输给第二个人。

“小七愿唯直阁之命之从!”蔡小七声音不高,不过胜在态度坚决。

李彦此时也正襟作揖道:“李某这一身残躯,也交在直阁这一边了!”

“好!各位信得过我胡某人,我便不讲虚言。别人都讲什么兄弟情结、说什么忠孝礼义的大道理。我却要告诉你们,全他妈都是胡扯!都是高高在上的那伙人哄骗我们的破烂玩意!我胡某最早是个商人,知道做生意重在以利予人,人有利,方才愿与你相交。利尽则情散,无可厚非。各位信任胡某,便就是信某可予你们以重利!逐利而往,是某的人生信条,也是在座各位的座右之铭!”

“李阁长之‘狡兔三窟’甚是有理,这不仅是我胡某的三窟,也是各位的三窟。秦刚他既然想利用我给他在朝中做内应,我便接下,不仅如此,我们也得把元符太子之事当成自己之事,用心经营主才好!”

胡衍表态后,钱贵却有点迟疑:“直阁,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要在刀锋上行走了吗?”

“已经在刀锋上啦!”胡衍纠正道。

蔡小七倒没有太多反应,他想了想问道:“属下有一提醒,那水师的赵都司须得提防。”

“我知道!我就从来没有信过赵驷这个人。当初与他的合作,不过就是相互利用罢了!他是有心与我一起合作发财也好,还是会调头联络上秦刚谋事也罢,我都无所谓。不过接下来,倒是可以关注一下他的反应,他要冲动的话,倒也能帮助我们吸引外界的注意。”胡衍却是胸有成竹地说道。

“原来直阁早有计较,反倒是属下后知后觉了!”蔡小七道。

“对了,今早过来时,却听说了京城新出的一件逸闻:赵相公家的三郎休妻,但他所休之妻李清照并不在京城,所以要将休书送至京东东路。”钱贵突然提起,再道,“现在想来,此事莫非便与明水事变以及那秦刚大有关联?”

胡衍听了点头道:“寻常人家休妻,夫妻互认便可。妻子不同意才会上诉到官府。赵明诚休妻,却有意先传出消息,应该是他们提前得知了明水那里出事,这李家有了通匪之患,赵相公消息灵通,这是先放出消息,急于证明自己与李家已经切割干净了关系。”

的确,赵挺之本来籍贯密州,自他做了宰执之后,京东东路也有众多的奉迎拍马者,李格非是他的亲家,在明水先是对官兵拒捕,之后居然又联合了鹤伴山匪分众,共同攻打下了明水县城,还领头成立了保乡会。这些私底下的消息,却比官府的求救急报还要及时,且与狼狈逃回京城的赵明诚几乎同时送达赵府。

赵挺之的政治嗅觉极其灵敏,见信后大惊,再叫来小儿子一问,当即便痛斥孽子,勒令他当场写下给李清照的休书。

赵明诚回来时就受了惊吓,此时又听说了李格非成立保乡会对抗官府、形同造反的消息时,更是魂飞天外,哪里还会留恋什么对李清照的爱慕与承诺,直接便言听计从地写下休书,用的理由便就是此时“七出之条”中的“婚后无子”与“不事舅姑”这两条。

只是此时李清照人在明水,这份休书必须要派人送去,让其签押同意才行。

事关紧急,赵挺之便叫来了派送休书的下人,在他耳边细细交待了一番。

这名下人出了赵府大门后,并未直接出城,而是去了一家常有报馆线人的酒馆里,约了熟人一起喝酒,在聊天之中,故意提到他要去京东派送赵家休书一事。

此时京城已有多家报社,尤其喜欢关注这种达官贵人家里的风流韵事。而在这家酒馆中,正好就有一家报社的写手,全程听到了这名下人与熟人吹牛打赌之事,甚至在其炫耀过程还亲眼看到了那封休书的内容。

当即回去后便妙笔生花,将赵相公家三郎休妻,被休对象正是京城才女李清照一事,写成了小报头版消息,报纸一出,便立即传遍了全城。

实际上这就是赵挺之精心安排的苦肉计,他要尽可能在朝廷降罪于李格非之前,就将赵李两家的关系彻底切断,至少要形成了事实割离。

“孽子啊孽子,当初我就不想让你娶这祸水女子!”赵挺之的这番苦心摆布虽然能够起到效果,但此时还是心有余悸,“你现在知道,她那旧党之父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吧?当初判他李格非一个元佑党籍又何错之有?他今天不就是胆大包天地成立保乡会了吗?公然亮旗造反了吗?我们赵家可是差一点就被你拖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懦弱的赵明诚此时的内心也是后怕无比,对父亲的责骂更是无言以对。他也实在无法理解,李清照与李格非为何会走到今天的地步。

不过,此时的他更加感谢胡衍了,要不是他的提醒,他还不能亲眼目睹到李家动用庄丁反抗官兵的事实,也让他此时能够下决心将李清照休妻。

明水的李清照,求之不得地在送来的这份休书上签字画押,并让人妥善送回。

《风流大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风流大宋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风流大宋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