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5章 犁铭变诏书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长孙无忌今天心情格外好,胡子都翘了起来,像个偷了鸡的老狐狸。

政事堂里,一溜儿宰相大臣正襟危坐,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今天有大事发生”的味道。

“诸位,看看这是什么?”长孙无忌笑眯眯地拍了拍手,立刻有仆役抬上来一口箱子,打开一看,锃光瓦亮的铁穗犁!

这玩意儿最近在长安可是个热门话题,谁都知道朔州军屯靠着它,粮食产量翻了好几番。

但问题就出在这犁上。

长孙无忌慢悠悠地拿起一本,指着犁底那行小字:“官督民造,承制于野。”

“诸位大人,这‘承制’二字,可有讲究啊。”他抚着胡须,眼神锐利地扫过众人,“‘承’谁之制?是承天子之制,还是承……某人之制?”

魏征那老犟驴立刻跳了出来,吹胡子瞪眼:“制出于上,自古以来,器物制造都要经过朝廷批准,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承制于野’,简直是乱了规矩!非乱而何?”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意味深长地看着魏征:“魏大人此言差矣,老夫倒是觉得,这‘承’字,大有深意。如果,老夫说,这‘承’字,乃是承乾之‘承’呢?”

整个政事堂瞬间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抬眼看向长孙无忌,似乎在确认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褚遂良那老滑头低着头,一言不发,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房遗爱倒是挺积极,偷偷摸摸地拿出小本本,开始奋笔疾书,记录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长安城外,朱雀门前。

崔慎行站在高台上,顶着凛冽的寒风,宛如一个孤胆英雄。

他面前摆着一张桌子,上面铺着一张巨大的告示。

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这崔御史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各位父老乡亲!”崔慎行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地说道,“崔某今日,要为一个人平反!一个曾经被我们误解,被我们冤枉的人!”

他猛地一拍桌子,将那张告示展开,赫然写着:《重审陈野案疏》!

人群中立刻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陈野?

那不是当年那个妖言惑众的罪人吗?

怎么,崔御史要给他翻案?

崔慎行丝毫不理会周围的嘈杂声,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陈野案,铁证十七条!证其人,实为技术传人,非妖非逆!其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我大唐百姓的福祉!”

他顿了顿,又从怀里掏出一卷布帛,高高举起:“此乃边地百姓联名血书!愿以百死,换一火犁!诸位乡亲,你们说,这样的人,是妖人吗?是逆贼吗?”

“不是!”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呐喊起来,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直冲云霄。

崔慎行激动地满脸通红他继续说道:“昔者子产不毁乡校,任由百姓议论朝政,方有郑国之兴盛。今陛下若禁利民之器,恐失天下之心!”

人群彻底沸腾了,呼声如潮,震耳欲聋。

崔慎行知道,他赌对了,他把自己的一切,都赌在了这个“陈野”的身上。

距离长安三十里外,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缓缓行进。

一百名女匠,推着十辆装满铁穗犁的车子,浩浩荡荡地向长安进发。

领头的是一个身材高挑,眼神坚毅的女人,她就是杜君卿。

一路上,她们每到一个县城,都会停留一日,现场锻造农具,传授耕种技术。

百姓们对这些来自朔州的女匠,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终于,她们来到了长安城外。

杜君卿下令扎营,但却并没有继续前进。

她们只是在营地前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民匠请见天子,献火犁,求正名!”

薛仁贵的飞骑军“恰好”巡边至此,对这些女匠嘘寒问暖,又是送水,又是送粮。

他还派了自己的心腹,伪装成商人,将一份详细的匠人名单和技艺图谱,偷偷地送往了东宫旧址。

掖庭宫,武媚娘的寝宫。

夜深人静,武媚娘却毫无睡意。

她坐在灯下,仔细地翻看着一本古旧的册子。

那是她从尚宫局的旧档里翻出来的,李承乾当年在东宫时亲笔批注的《农器改良札记》。

她对照着手中的铁穗犁图纸,一页一页地比对,眼神越来越亮。

终于,她发现了九处吻合的地方!

“果然如此!”武媚娘低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兴奋。

她小心翼翼地将札记残页撕下来,藏在自己的绣鞋里。

然后,她起身走到门外,轻声唤道:“王公公,奴婢有事求见。”

王公公是掖庭宫的老人了,也是当年伺候过李承乾的老人。

他颤巍巍地打开门,看着眼前的武媚娘,眼神复杂。

“王公公,奴婢知道一些关于太子殿下的事情。”武媚娘开门见山地说道。

王公公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连忙摆手:“娘娘,慎言啊!这种事情,可不是能随便说的!”

武媚娘微微一笑,凑到王公公耳边,轻声说道:“太子若归,我可为内应;若不归,我便做那第一个点火的人!”

王公公浑身一震,瞪大了眼睛看着武媚娘,颤声说道:“你……你可知这是抄家灭族的罪啊!”

武媚娘毫不在意地笑了笑,”

她转身离去,留下王公公一个人站在原地,瑟瑟发抖。

此时,李承乾正在朔州军帐中,神情肃穆地拆开最后一封密报,上面写着短短几个字:徐惠已获释。

朔州军帐内,李承乾捏着那张写着“徐惠已获释,奉命为太妃诵经”的密报,指节泛白。

这哪里是获释,分明是软禁!

李二这老家伙,敲打人的手段还真是炉火纯青。

紧接着的另一封密报,孙思邈苍劲的笔迹跃然纸上:“瘟疫将起,需太子旧方”。

李承乾眉头紧锁,这该死的瘟疫,真是会挑时候!

长孙无忌的密语则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重重迷雾:“东宫地库,门未锁”。

八个字,字字千钧,直击李承乾的心脏。

东宫,那可是他曾经挥斥方遒的地方,那里埋藏着他无数的秘密和希望!

“呵呵,好一个‘门未锁’,这是在引诱我回去啊!”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燃烧着熊熊烈火。

他猛地起身,抓起一旁的玄铁重甲,铿锵一声披挂上身。

冰冷的铁甲仿佛瞬间点燃了他的血液,他感觉自己又变回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太子殿下。

“传令各坊——明日正午,百炉同锻,铁穗铭文,加刻‘承乾监制’四字!”李承乾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威严,在空旷的军帐内回荡。

帐外亲兵领命而去,脚步声渐渐远去,只留下李承乾一人。

他走到军帐门口,抬头望向长安的方向。

此刻,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不是我回来了……”李承乾的声音低不可闻,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是他们……再也挡不住我回来了。”

他缓缓抬起右手,摸向腰间的佩剑,冰冷的触感让他更加清醒。

“殿下,一切都准备好了。”亲兵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李承乾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问道:“时辰到了吗?”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