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军帐外,夜幕被骤然亮起的火光撕裂。
李承乾一声令下,整个朔州如同一个巨大的炼铁炉,被彻底点燃。
百座熔炉同时咆哮,赤红色的铁水翻滚着,映红了每一张脸庞。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铁锈味和焦灼的热浪,熏得人睁不开眼睛。
工匠们挥汗如雨,赤膊上身,肌肉虬结,他们抡起铁锤,敲打着烧红的铁块,火星四溅,如同绚烂的焰火。
每一具新铸的铁穗犁底,都经过精雕细琢,被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刻上四个字——“承乾监制”。
字体规整,每一笔每一划都带着东宫旧印的风骨。
那是一种即使被磨灭,也无法彻底消除的痕迹,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李承乾站在高处,冷眼望着这片铁火映天的景象,心中却平静如水。
他要让“承乾”二字,如同这熊熊燃烧的火焰一般,再次照亮整个大唐!
铸好的铁犁被装上快马,连夜送往四方。
李承乾特别交代,重点投往关中那些饱受饥荒之苦的县,以及戍守边疆的军屯。
随犁附赠的,还有一份精心绘制的《火犁使用图解》,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农夫,也能一看就明白。
李承乾要让这些火犁,如同星火燎原一般,迅速 pacпpocтpahrтьcr 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他不求回报,只要求领用者将姓名登记在册。
这些名字,将会成为他日后重回长安的民心凭据。
他望着那些被火焰映红的铁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语气冰冷而坚定:“名越显,势越稳,他们若敢毁,便是与天下农夫为敌!”
一夜过去,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黑暗时,长孙无忌已经站在了太极殿上。
早朝伊始,长孙无忌便率先出列,向李二拱手道:“陛下,臣有本奏。”
李二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威严,看不出喜怒:“辅机有何事要奏?”
长孙无忌不紧不慢地说道:“启禀陛下,近日有民匠百人,携火犁十车,陈于长安城外三十里亭,愿献于陛下,只求陛下能为‘陈野’正名。”
“陈野?”李二眉头一皱,显然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
一旁的褚遂良立刻站了出来,厉声喝道:“此乃聚众胁君!区区百人,也敢妄图面见天子,当遣羽林军将其驱散!”
李二沉默不语,显然对褚遂良的建议有些犹豫。
长孙无忌却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份田册,呈给李二:“陛下请看,这是陇右三县试用火犁半个月的记录,垦田增四成,粮种发芽率高达九分!陛下若拒此器,便是拒活民之机啊!”
魏征站在一旁,默然不语,他知道火犁的意义,也知道李二的心思。
李二沉吟良久,最终缓缓说道:“准其入城献器,但不得过朱雀门!”
三十里亭外,杜君卿一身粗布麻衣,站在十辆装满火犁的马车前,她的身后,是整整一百名来自代州的铁匠女。
她们脸上带着风尘,眼神却无比坚定。
“出发!”杜君卿一声令下,队伍缓缓向长安城进发。
她要用这些火犁,为那些死去的姐妹们,讨回一个公道!
到达三十里亭后,杜君卿立刻命人扎营,安顿下来。
她将带来的熔炉重新架起,炉火昼夜不熄,吸引了无数百姓前来围观。
“这是什么东西?”
“看起来像是犁,可是怎么是铁做的?”
“听说这东西能让庄稼长得更好!”
百姓们议论纷纷,对这些铁犁充满了好奇。
这时,一队官吏气势汹汹地赶来,想要驱赶这些铁匠。
“奉命在此巡边,尔等所占之地,乃是军需补给之要地,奉劝各位速速离去,莫要耽误我等军务!”
为首的官吏趾高气扬地说道,仿佛随时都要动手抓人。
就在这时,一队骑兵突然出现,领头之人正是薛仁贵。
他翻身下马,走到官吏面前,沉声说道:“此地已被我飞骑军征用,作为军需补给点,尔等速速退去,不得在此喧哗!”
官吏们面面相觑,不敢与飞骑军作对,只能灰溜溜地离去。
薛仁贵看着那些围观的百姓,朗声说道:“大家不要害怕,我们是飞骑军,是来保护大家的!”
说完,他转身对身后的士兵吩咐道:“在此地设防,任何人不得靠近!”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在营地周围布下岗哨,将那些想要靠近的差役拦住。
入夜,杜君卿悄悄地将一具刻有“承乾监制”的犁埋入营地正中,然后覆土立碑,在碑上刻下八个大字:“器出民间,根在人心。”
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些火犁,不是出自朝廷,而是出自民间,是出自那些为了生存而奋斗的普通百姓。
与此同时,在戒备森严的皇宫之中,武媚娘正小心翼翼地穿梭于各宫之间。
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手腕,一步步地爬到了尚宫局掌事宫女的位置。
尚宫局负责掌管宫中的一切贡品,武媚娘便借着查验“外来贡物”之机,主动请命前往三十里亭,负责登记那些铁匠的名册。
到达三十里亭后,武媚娘并没有急着登记名册,而是仔细地观察着那些铁犁。
当她看到犁底那四个熟悉的字时,心中顿时一震。
“承乾监制!”
这四个字,她再熟悉不过了,当年在东宫的时候,她曾经无数次看到太子殿下写下这几个字。
她心中立刻明白,这些火犁,一定是太子殿下的手笔!
她暗中取出拓纸与朱砂,小心翼翼地将犁底的铭文逐一拓下,然后藏入袖中。
完成拓印后,她又与随行的一名老宦低声交谈起来。
“王公公,你看这‘承’字起笔顿挫,像不像东宫批红笔意?”
那老宦闻言,顿时惊惧地摇了摇头,说道:“娘娘慎言!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小心祸从口出!”
武媚娘却笑而不语,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老宦一眼。
回到宫中后,她将拓文藏入《女则》的夹层之中,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太子若归,我便是第一个迎他的人!”
而此时,李承乾并不知道长安城中所发生的一切。
他站在朔州军帐中,望着长安的方向,眼神深邃而坚定。
亲兵快步走进军帐,单膝跪地,神色凝重地说道:“殿下,长安城内,已有商贩私售‘承乾火犁’模型……”
朔州军帐内,李承乾听到亲兵禀报,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计划通”的笑容。
这速度,简直比6G冲浪还快!
长安城这帮老百姓,整活儿能力真不是盖的。
“铁穗破土三尺深,承乾爷赐活命恩?”李承乾玩味地念叨着这句童谣,感觉这帮孩子很有当说唱歌手的潜质啊!
歌词朗朗上口,节奏感十足,必须给个大大的赞!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案前,提起笔,蘸饱墨汁。
此时此刻,他仿佛化身成为一名运筹帷幄的将军,在战场上挥斥方遒,决胜千里。
笔尖在纸上飞舞,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战鼓擂动,催人奋进。
他写下最后一道指令,封入一个黑色的漆匣之中。
这漆匣入手沉重,仿佛蕴藏着无尽的秘密和力量。
李承乾将漆匣交给薛仁贵亲信,面色凝重地嘱咐道:“若三日内无诏召,便将此匣……务必亲手送至冷宫徐惠手中。”
亲兵接过漆匣,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心中暗暗发誓,定不辱使命!
匣中无字,唯有一枚烧制陶印。
陶印色泽古朴,手感温润,印文为“监国承乾”,边角还刻有东宫密纹。
火光摇曳,映照着李承乾深邃的眼神。
他看着那枚陶印,仿佛看到了未来波澜壮阔的画卷。
“该他们做选择了。”李承乾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一丝决绝。
他缓缓走到窗前,抬头望向长安的方向,眼神复杂。
徐惠接到漆匣,见无字仅印,瞬间会意。她将陶印裹于佛经卷轴……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