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火政站,黄沙漫卷,热浪如同无形的火焰般炙烤着大地。
裴行俭站在高处,望着眼前这群来自西域各地的商队首领,心中感慨万千。
想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何等风光!
如今,这丝绸之路却成了瘟疫蔓延的通道,真是世事难料啊!
“各位,安静一下。”裴行俭清了清嗓子,用带着浓重陕西口音的官话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他一挥手,手下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地图。
这可不是普通的地图,而是裴行俭根据最新的情报,亲自绘制的《丝路防疫舆图》。
地图上,用醒目的红色标注出了十八个“火篱节点”。
“诸位请看,”裴行俭指着地图说道,“这些‘火篱节点’,就是我大唐为了保障丝路贸易的安全,特意设立的。凡是在这条线内设立市集的商队,必须按照我们的标准,配建火炉,并且接受民生司的定期检查。”
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
“什么?还要我们自己建火炉?还要接受检查?你们这是要干什么!”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粟特长老怒吼道,“你们用火烧死瘟疫,也会烧死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神灵会降罪的!”
“就是,我们信奉的是光明之神,不是你们的火神!”
“这简直是强盗行径!”
面对众商的指责,裴行俭丝毫不慌,他早就料到会是这种局面。
他微微一笑,说道:“各位稍安勿躁,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连命都没了,还谈什么信仰?谈什么生意?”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僵局。
“各位,请听我说一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穿胡服的女子缓缓走了出来。
她有着一双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小麦色的皮肤,充满了异域风情。
正是突厥降部酋长之女,阿史那云歌。
阿史那云歌走到众人面前,解下腰间的一个小小的皮囊,轻轻倒在地上。
一阵风吹过,皮囊中的东西散开,露出了里面黑色的灰烬。
“这是什么?”有人好奇地问道。
阿史那云歌抬起头,
“这是我父亲部落最后的遗物。”她缓缓说道,“他们没有等到你们的火,就全都死了。”
她的声音不大,却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你们现在怕火?可你们知道没有火的冬天有多冷吗?”阿史那云歌盯着众人,一字一句地问道。
是啊,没有火的冬天,是寒冷、是黑暗、是绝望。
众人沉默了。
与此同时,在前往伊州的路上,薛仁贵正率领着他的飞骑军,护送着三百担净炭和二十名医童。
“将军,这净炭真能防瘟疫?”一个年轻的士兵好奇地问道。
薛仁贵点了点头,说道:“太子殿下说能,那就一定能。殿下可是神人,能呼风唤雨,能点石成金。”
“嘿嘿,那这次咱们也算是押运宝贝了。”
“那是自然。”
就在他们行至回纥聚居区时,突然被一群牧民拦住了去路。
“你们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一个穿着兽皮,头戴羽毛的萨满,手持法杖,挡在车队前面。
“我们是大唐的军队,奉命前往伊州。”薛仁贵沉声说道。
“你们的车上装的是什么?”萨满的
“是净炭,用来防疫的。”
“胡说!你们这些外来人,带来了邪恶的火焰,触怒了我们的风神!风神要降罪于我们了!”萨满挥舞着法杖,大声喊道。
“风神?”薛仁贵冷笑一声,“我薛仁贵一生戎马,只信手中的刀,不信什么风神!”
“你们必须离开这里!否则,我们就要不客气了!”萨满煽动着牧民的情绪。
牧民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武器,将车队团团围住。
“将军,怎么办?”手下的士兵们有些慌了。
薛仁贵眉头紧锁。
他知道,这些牧民都是信奉萨满教的,对“火”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
如果强行突破,势必会引起冲突,到时候伤亡难免。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跑了过来,惊慌地说道:“将军,不好了!有两个医童开始发热了!”
薛仁贵心中一惊。难道是瘟疫已经开始蔓延了?
他果断下令:“就地设火篱!将车队围成环形,点燃石灰,阻断传播!”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用带来的石灰,在车队周围堆起了一道高高的围墙,然后点燃。
顿时,一股浓烈的石灰味弥漫开来,形成了一道白色的火焰屏障。
牧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火焰吓了一跳,纷纷后退。
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燃烧,将薛仁贵的脸映照得忽明忽暗。
一个年轻的士兵走到薛仁贵身边,低声说道:“将军,咱们打过突厥、高句丽,可从来没跟‘神’打过仗啊。”
薛仁贵望着跳动的篝火,缓缓说道:“现在打了。我们的神,叫科学。”
长安鸿胪客馆,吐蕃使者正与杨素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辩论。
“杨大人,贵国太子擅改祖制,以匠术凌驾于礼乐之上,难道不是悖逆之举吗?”吐蕃使者咄咄逼人地问道。
杨素臣不慌不忙地从桌上拿起一个精致的匣子,打开,露出了里面几颗黑色的药丸。
“这是‘承乾丹’。”杨素臣平静地说道,“此药救活了长安三千病者。贵使若是不信,可以带回拉萨试用。若是无效,我杨素臣亲自赴雪域受罚。”
说着,他又递给吐蕃使者一本《火疗手册》的藏文译本。
“技术不分华夷,正如太阳不择土地。”杨素臣说道,“只要能造福百姓,无论是谁的技术,我们都可以学习。”
吐蕃使者沉默良久,最终还是收下了《火疗手册》。
临行前,他深深地看了杨素臣一眼,低声说道:“你们的火,比刀还利。”
凉州某佛寺地窖,昏暗的灯光下,王德用的旧部,伪装成游方僧人,正秘密会见一名祆教祭司。
桌上摊开着一张地图,上面标记着十余个火政站的位置。
“只要烧毁三处主炉,百姓自然会回归神庙,寻求庇护。”祆教祭司用嘶哑的声音说道。
僧人从怀中掏出一枚铜符,递给祭司。
“这是从岭南截下的火硝残片,可以证明东宫想要用火器控制天下。”
话音未落,屋顶的瓦片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响动。
徐惠安插在寺庙中的眼线,已经悄悄地潜伏在屋顶上,将他们的对话全都录了下来。
三天后,飞骑军以“私藏兵器”为由,查封了这座佛寺,搜出了五具仿制的火政炉,里面装满了易爆的混合物。
深夜,裴行俭独坐敦煌石窟旁,望着满天的星斗,心中思绪万千。
阿史那云歌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过来,轻轻地放在他身边。
“喝点热汤吧,暖暖身子。”
裴行俭接过热汤,喝了一口,顿时感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谢谢。”他说道。
阿史那云歌在他身边坐下,望着远方,忽然问道:“裴大人,你真的相信,火能战胜瘟疫吗?”裴行俭接过热汤,一股暖意从胃里扩散开来,驱散了夜风带来的寒意。
他抬头看向阿史那云歌,月光洒在她精致的脸庞上,更显柔美。
“民生司要做的事儿,说白了,就是给老百姓的‘火塘’也安个户口本。每家每户,烧什么柴、炉子多大,都得心里有数。”他顿了顿,语气坚定了几分,“当然,不可能管到每一座帐篷,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话音未落,远方黑暗的沙丘上,三点猩红的光芒骤然亮起,如同三只恶魔的眼睛,在夜幕中格外醒目。
那是火政哨兵之间约定的紧急警讯——疏勒方向,有大规模人口涌动,情况不明!
裴行俭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像一把出鞘的利剑。
他猛地站起身,带翻了手中的热汤,也浑然不觉。
滚烫的汤水溅在手上,带来一阵刺痛,却远不及他心中升起。
“备马!立刻!”他一边疾步走向战马,一边头也不回地对阿史那云歌说道:“云歌姑娘,帮我看着这堆火。如果它熄了,这西域的希望,也就灭了。”
翻身上马,裴行俭手持佩刀,指向远方:“我倒要看看,这疏勒的火,到底是何方妖孽点燃的!”胯下战马嘶鸣一声,载着他如离弦之箭般冲向茫茫的夜色,只留下阿史那云歌一人,在寒风中紧紧地盯着那堆摇曳的篝火,仿佛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守护着这微弱的光芒。
而此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阵低沉的号角声,呜咽着,如同野兽的低吼,预示着这片土地即将到来的动荡…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