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运行日,重石轰然坠落时,纺织巷所有织机齐震!老织娘惊慌按停织机,唯有一少女未停——她的织机竟飞梭如电,顷刻织就半尺布!
“瞬时之力过于暴烈。”叶明添设“离心调速器”:两铁球随转速飞开,带动阀门节制水流。又加装飞轮蓄能,使动力输出平稳。
连绵阴雨时,瀑布水浊含沙,磨损齿轮剧增。叶明设计“沉沙池”:让水流回旋减速,沙石自沉池底。但细沙仍渗入轴承,嘎吱作响。
工匠献计:“以水治水。”在轴承处设细小喷流,形成水膜隔沙。此法虽妙,却需持续供水,反耗动力。
叶明辗转难眠,忽忆起矿洞中的白脂石——质地软韧,可磨粉作润滑。试涂轴承,果然减磨,且沙粒嵌入脂中反成抛光剂!
动力传输终稳,纺织巷机声隆隆。然好景不长,织妇们又怨声载道:水力织机太快,凡人眼手难及。
“昨日王婶子指头被梭子戳穿!”陈阿大气喘吁吁来报,“李娘子为追转速,一日累晕三回!”
叶明急赴织坊,见飞梭如电光石火,确非人力能驭。他添设“自停机关”:纱线断时,木臂自动卡死织机。又调慢变速比,降速三成。
织妇们刚适应,新问题又现:水力织机无法随时启停,而织布需频繁换梭配色。叶明设计“离合器”——拔销则动力分离,插销则传动接合。
但织妇拔销费力,叶明便加装踏板,用脚轻踩即可离合。又发现快速接合时冲击力大,易损齿轮,遂设“缓冲簧片”:铜片弯如弓,渐次传递动力。
一番改进,水力织机终堪实用。然叶明核算发现,所费银两竟够养千名织妇十年!
“科技非为替代人力,乃增效尔。”他调整策略,只将耗力工序交水力:如纺纱捻线、漂洗染整。精细织造仍归人手。
效率虽增,质量却参差。水力纺纱粗细不匀,叶明添设“张力恒衡器”:瓷珠悬于纱线,垂坠调节松紧。又发现纱锭转速影响捻度,便加装“离心调捻器”,使纱线捻度始终如一。
仲秋时节,水利系统终臻完善。瀑布驱动三座水轮,分别带动纺纱、染整、织造三坊。动力经天轴传输,重力轮调峰平谷,润滑脂减磨防蚀。
庆功宴上,叶明却独坐堰边,凝视水流。其其格询之,答曰:“今靠天吃饭——旱季水弱则停工,雨季水浊则损机。”
他决定建造水库蓄水。勘察地形时,意外发现瀑布上游有天然盆谷。遂筑坝蓄水,设闸门调控流量。更妙的是,水库可养鱼种藕,岁收千金。
然坝体需防水渗,叶明调水泥掺麻丝,层层夯筑。老堰工摇头:“水无孔不入,必渗。”果如所言,坝背渐湿。
叶明苦思良久,忽忆起沼气池的密封层。遂挖取胶泥,混合糯米浆,覆于坝心。胶泥遇水膨胀,彻底封死缝隙。
水库成,旱季亦有稳定水力。但寒冬又至,水面结冰,水轮停转。叶明凿冰开路,冰棱却卡死轮叶。其其格以竹竿绑炭火融冰,收效甚微。
“何不利用地热?”顾慎提议。遂从矿洞引温泉至水库,保持水温 。蒸汽腾腾中,水轮终年不休。
正当叶明以为万全时,灾祸骤临:夜半齿轮箱起火,焚毁半座纺纱坊!查因竟是牛筋绳摩擦过热,引燃润滑油。
“天轴传输,终非长久。”叶明黯然。他想起前世电力,却知难企及。某日见孩童玩竹蜻蜓,忽发奇想:“若以水力驱动气流呢?”
他造“风力筒”:水轮带动风扇,通过皮囊压缩空气,再以竹管输送。但空气传输损耗更大,百丈后几无压力。
其其格忽道:“大人曾用沼气输气,何不用竹管输力?”叶明愕然:“虚无之力,如何输送?”
“非输力,输运动。”她比划着,“以此端水轮带动长轴,长轴那端再动机器。”
叶明恍然大悟:所谓传输,非传“力”,乃传“转动”!他立即设计“万向联轴节”:铜制虎口咬合,可折转角度传输扭矩。
新系统建成日,瀑布之力首次直达纺织巷。只见联轴节如蛟龙摆尾,将旋转精准递送。工匠泣拜:“此真鬼斧神工!”
然不出旬日,联轴节磨损严重。叶明测量后发现,每处折角皆耗动力三成。他改用以水为介质的“液压传动”,可惜密封不过关,漏水如瀑。
最终折衷方案:尽量减少转折,直线处用天轴,转折处用联轴节。又在关键节点设“动力塔”:立高塔置重锤,水力提升重锤,重锤下落驱动本地机械。
腊月祭灶日,安阳纺织坊全数水力化。
叶明立于瀑布之巅,看脚下天轴纵横,坊间织机如雷。忽有快马来报:邻省十三县联名求授水利技术。
他展信轻笑,提笔批红:“可。然需遵《安阳工约》:一不壅水争利,二不裁流害农,三以三成利养民。”
批文发出时,其其格问:“若他人改良技术,反超安阳如何?”
叶明望向前方:“科技如江河,终归入海。岂有独享之福?”
言罢,目光落向更远的山峦——那里,新的动力正在等待。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打造最强边关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