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技术学院”的构想,在叶明心中酝酿已久。
格物院虽好,但更多偏向于具体项目的研发和试验,培养的也多是工匠层面的能手。
而要真正实现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系统性突破,需要更专业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基地,需要一批既懂原理又能动手,甚至能进行理论探索的“工程师”和“学者”。
借着二代“瑾车”成功推广、改良农具初见成效、尤其是与钦天监建立初步联系的东风,叶明认为时机已趋于成熟。
他精心撰写了一份奏疏,没有使用任何惊世骇俗的词语,而是紧紧围绕“经世致用”的核心。
奏疏中,他首先回顾了格物院近期在军事、民生、农业等方面取得的若干实效,强调了“工技革新”对于强兵、富国、利民的重要性。
接着,他话锋一转,指出当前精通格物之理、能推陈出新之才极为匮乏,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
为此,他恳请陛下恩准,于格物院现有基础上,筹建一“技艺传习所”,旨在“选拔良才,系统传授算学、格物、制器之基,为国储才”。
他刻意避开了“学院”这个可能引起士林反感的词,选用更低调的“传习所”,并且将培养目标限定在“技艺”和“储才”层面,极大地降低了政治敏感性。
奏疏通过李君泽呈递上去。
李云轩阅后,沉思良久。他看到了格物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叶明此举姿态放得很低,诉求合理,并未触及科举取士的根本。
数日后,皇帝批复,只有简单的一句:“准卿所奏,着即筹办,务求实效,规模初定,勿致冗滥。”
圣旨一下,叶明心中大定。虽然规模受限,经费也需要格物院自行筹措大部分,但毕竟拿到了官方许可,名正言顺。
“技艺传习所”的筹备工作立刻启动。叶明将格物院一侧相对独立的院落划拨出来,作为传习所的校舍。
师资方面,宋应文和林文博自然是核心教员,负责算学与格物基础理论。
同时,叶明从格物院内选拔了几位手艺精湛、且对原理有一定理解的老师傅,担任制器、营造等实践课程的教习。
招生是重中之重。
叶明定下了严格的标准:年龄在十四至十八岁之间,需有一定识字和算学基础(可通过考核),心性沉稳,手指灵巧,且需有工匠或农家背景,旨在从最熟悉实际生产的群体中选拔可造之材。
首批学员,他只计划招收二十人,宁缺毋滥。
消息传出,再次在特定圈子内引起了震动。
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质疑,而是夹杂着更多复杂的情绪。
寒门子弟和工匠之家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上升通道,报名者踊跃。
而一些世家,则冷眼旁观,甚至暗中嗤笑,认为叶明是在“白费力气”,培养“匠户”能成什么气候?
王家的反应则更为阴鸷。他们似乎察觉到,叶明此举意在构建一个独立于传统士大夫体系之外的人才网络,这比几样新式器物更能动摇他们的根基。
这一日,叶明正在监督传习所校舍的改造,叶瑾又跑了过来,如今格物院几乎成了她的第二个家。
“三哥,这里以后就是教书的地方吗?和蒙学堂不一样?”叶瑾好奇地张望着忙碌的工匠。
“嗯,这里教的是更深一些的学问,比如怎么设计更好的齿轮,怎么计算更坚固的桥梁,怎么弄明白为什么水往低处流。”叶明解释道。
叶瑾眨着大眼睛,忽然问道:“那……女孩子可以来学吗?”
叶明愣了一下,看着妹妹充满渴望的眼神,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在这个时代,女子入学,尤其是学习这类“技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他蹲下身,柔声道:“瑾儿,现在……还不行。规矩如此。”
叶瑾的小脸上顿时写满了失落,小声嘟囔:“可是……我也喜欢齿轮,喜欢算那些有趣的题啊……”
看着她委屈的样子,叶明心中不忍,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安慰道:“瑾儿可以在家里学,三哥教你,宋先生、林先生也可以教你。学问在心中,不在学堂里。”
正说着,林文博拿着一卷图纸兴冲冲地找来:“三少爷,您看!这是老夫根据古籍和近期观测,重新绘制的‘水力鼓风’装置图,若用于冶铁,或可大幅提升炉温!正好可用于传习所,作为‘力学’与‘机械’课程的实例!”
叶明接过图纸,上面绘制着利用水流驱动轮盘,通过连杆带动风箱的复杂结构。
他仔细看着,指出几处传动可能不够顺畅的地方。叶瑾也凑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林先生,此处连杆与轮轴的连接,若改用我们标准的轴承结构,摩擦会更小,效率更高。”叶明指着图纸的一处说道。
“轴承?”林文博有些疑惑。
“便是一种减少转轴摩擦的构件,格物院正在试制。”叶明解释着,随手在旁边画了一个简易的轴承示意图。
就在这时,叶瑾忽然指着水力轮盘与连杆的连接点,脆生生地说:“三哥,林先生,这里!如果在这里加一个小齿轮,是不是就不用这么长的连杆了?就像我的小风车,用齿轮改变转动的方向一样!”
叶明和林文博同时一怔,看向叶瑾指的地方。的确,那部分结构为了改变动力方向,使用了复杂的连杆,既笨重又容易损耗。
如果引入一组合适的齿轮……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
“妙啊!”林文博激动地拍腿,“小姐一言,真乃点睛之笔!以此齿轮组替代部分连杆,结构更紧凑,传动更高效!三少爷,小姐于机械之道,确有天赋异禀!”
叶明也惊讶于妹妹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他赞许地摸了摸叶瑾的头:“瑾儿观察得很仔细,想法也非常好!这个建议很重要!”
叶瑾得到两位“先生”的夸奖,尤其是解决了实际问题的肯定,刚才不能入学的失落顿时一扫而空,小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充满了成就感。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