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初秋巧养生:祛湿润燥,安然度“秋”
时令的脚步轻轻踏入立秋,宣告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节开启。天地间,暑热虽未全消,凉意已悄然渗透,昼夜的温差也拉大了帷幕。然而,在四季并不那么分明的岭南大地,秋天的序曲却有着独特的韵律。它并非一蹴而就的清爽干燥,而是先经历一段“秋湿”缠绵的过渡,再缓缓迎来“秋燥”的登场。这种湿与燥的交替,对于身体,特别是呼吸系统本就比较敏感的朋友来说,无疑需要更多的关注与调适。如何在这湿燥交织的时节里,让身心保持舒适与平衡?我们不妨从岭南的地域特性出发,聊聊初秋养生的智慧。
一、湿气当令:健脾化湿是根基
岭南的初秋,常常带着长夏的余韵。古人形容为“天气下迫,地气上蒸”,暑热的尾巴与湿气交织缠绵。这种环境下的湿气,容易困阻我们的脾胃功能,进而影响肺气的宣畅,让人感觉身体沉重、精神不振,或是觉得痰多、胸口发闷。
中医智慧告诉我们,脾胃是运化水湿的枢纽,湿气的根源往往在于脾胃功能的不足。因此,化解初秋的湿困,关键在于“健运脾胃”。饮食是调养脾胃最直接的方式:
优选食材:茯苓、赤小豆、炒薏米(生薏米性偏凉,炒过后更温和,更适合岭南常见的湿热体质)都是健脾渗湿的好帮手。将它们与冬瓜同煮成汤,清甜可口,既能清解暑湿余热,又能利肺气,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湿。
慎食生冷: 虽然秋老虎余威尚在,但贪食凉茶、冰冻饮料等生冷之物,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湿气非但不能排出,反而内聚加重。古训早已提醒:“生冷伤脾,脾伤则湿聚”。
起居防潮:居住环境也需留意。岭南午后阳光充足,正是驱散室内潮气的好时机。记得常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起来。古人的养生经验也提倡:“湿处宜燥之,每日晴时开户,令气通”。
二、燥气渐显:润养有方兼清余湿
随着节气深入,岭南空气中的燥意会逐渐明显起来。口鼻咽喉开始感觉干燥,皮肤也可能变得紧绷。但此时的身体状况往往比较特殊:体内的湿邪可能尚未完全清除,而外界的燥气已然来袭。这就形成了“燥中夹湿”的局面,调养需要更加细致。
润燥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忽视可能残留的湿气。润养时需选择那些温润而不滋腻的食材,既能补充津液,又不至于助长湿邪:
巧搭润燥:雪梨是经典的润燥水果带皮炖煮效果更佳,梨皮本身就有很好的清肺润燥作用。加入几片陈皮同炖,陈皮的芳香能理气化痰,正好可以平衡雪梨的甘润,避免滋腻生湿。玉竹、南沙参(岭南地区常用,相比北沙参更为清润平和)煮水代茶饮,也是不错的选择,加入一两片生姜,既能调和药性,又能防止湿气郁结化热。
忌口辛辣:燥气上升时,务必对辛辣厚味的食物有所节制。辣椒、胡椒等辛香调料容易助火伤津,加重口鼻干燥的感觉。古语有云:“秋燥之时,辛辣助火,耗伤肺津”。
环境保湿: 当空气变得干燥,可以在室内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0%-60%左右的舒适区间,减少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三、起居有常:顺应天时,避湿防燥
《黄帝内经》强调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在岭南,虽然秋季夜晚相对较短,但早睡可以避开夜晚渐重的湿气和寒露;早起则能充分利用晨光,晾晒衣物被褥,减少湿邪侵袭的机会。
我们的身体在秋天有着“收敛”的特性。顺应这种自然的趋势,有助于养护肺气,使其保持清润平和。
晨练导引: 清晨是锻炼的好时机。选择如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这样的动作,通过舒展肢体,有助于调和脾胃、化解湿气。接着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能有效舒展胸廓,宣通肺气。古人总结秋季导引的要领在于“宣肺健脾”。
吐纳散步:温和的散步配合深长的呼吸(即“吐纳”),是秋季极佳的养生方式。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深呼吸能很好地调和肺气,使呼吸更顺畅深沉。
防护为先:遇到雾霾天气或空气特别潮湿(如晨雾、回南天)时外出,佩戴合适的口罩是保护呼吸道的简单有效方法。古人亦知“湿雾伤肺,宜避之,或戴巾掩口鼻”。
“秋冻”有度:“春捂秋冻”是民间智慧,但需灵活掌握。岭南初秋气温波动较大,体质相对较弱的朋友,尤其是长者,切不可盲目“冻”,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重点保护颈背、腹部和足部,避免受凉引发不适。
四、药食同源:调养讲究地域与体质
岭南地区由于气候特点,不少朋友体质偏于湿热或痰湿,常感身体粘滞不爽、困倦乏力、容易水肿或面部泛油。因此,在选用药膳调养时,应特别避免滋腻厚重的补品,强调“清化”为主,做到**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湿燥交杂: 如果感觉既有痰(可能粘稠)又伴有咽喉干燥但不想喝水,可以试试:川贝约3克(研成细粉)、茯苓15克、陈皮5克,与适量瘦肉一同炖汤。川贝负责润燥,茯苓和陈皮协同祛湿理气,三者搭配,既润燥又不助湿,符合“燥者润之,湿者燥之”的调和原则。
燥象明显:若以干咳少痰、鼻腔干燥等燥象为主,可用麦冬10克、无花果2个(岭南特产,润肺且性味平和不易生寒)、加少许生姜片煮水饮用。麦冬养阴生津,无花果润肺,生姜则能温中化湿,防止滋阴之物可能带来的湿滞,充分考虑了岭南的地域特点。
把握“祛湿润燥”的核心节奏**
岭南的初秋,犹如一曲湿与燥交织的变奏。养生之道,贵在把握其独特的节奏——**“先祛湿不伤脾,后润燥不助湿”**。
祛湿是初秋养生的第一步,目的是为身体扫清障碍,创造一个清爽的内环境。此时需温和健运脾胃,饮食起居都围绕着化解湿气展开。随着燥气渐起,润养便提上日程,但润养需得法,选择温润不腻的食材,并时刻留意体内可能残留的湿气,做到润燥而不留湿。
归根结底,岭南初秋养生的精髓在于**顺应自然**。细心体察天气的变化,感受身体的反馈,在祛湿与润燥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通过合理的饮食选择、规律的起居作息、适度的运动导引以及平和的心境,我们便能在这湿燥交替的时节里,更好地守护身心的舒适与安宁,为迎接更深的秋意打下坚实的基础。安然度“秋”,从此刻的细心调养开始。
喜欢日常养生常识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日常养生常识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