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法考备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6章 “盼其早死”的天子,居然还有大唐?!2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提起这一位,齐晓晨语气笃定,

唐朝这位,可是从开元盛世一路滑向天宝末年的深渊,亲手把一个‘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太平天下,

彻底拖入‘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地狱。”

孟棠若有所思:“你是说……李隆基?”

“正是他。”齐晓晨点头,“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任用贤相,开创‘开元盛世’,史称‘近世未有也’。

年轻……节俭自律,勤于政事,听得进谏言,百姓安居乐业,四夷宾服。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明君,晚年也竟变得如此昏聩?”

孟棠轻叹:“是啊,他也是活得太久了。

志得意满,便……”

*

诸朝人,看到此处,有一些人心思起伏。

和好友恰着刚打来的美酒的秦风嬉皮笑脸,见此道:“哎!这是看到自己有建树,得了明君的威名,便肆无忌惮起来了。”

酒友一关小树,舅舅在衙门当捕快,

从小听到的故事,便是舅舅给自己讲的很多人性在深渊最低处的案情。

随口一句:“依我看,这可不是变成这样,

而是本来这样,也不过就是露出原型罢了!

多少人,突然暴富,抛弃糟糠妻是多数,人性大多如此!

可笑的是,不抛弃糟糠之妻,反倒成为美名?!”

秦风一愣,“哎!小树,你这样一说,倒真是……也是!”

酒友二彭年感觉大家聊这些太无趣,说道:“哎!后世人管的真多!这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爱干啥干啥,我等何必操这个闲心。

管不了,也不能管。

咱们几个哥们,可都没读过书,虽然也知道当今不是唐朝,可我听我那个读书的妹夫说,历史和政事关联很近。

咱们普通人,聊天可不兴丢命啊!”

秦风听到这里,满脸不赞同,“这天幕,天下人都能看到!我就不信,大家都管的住自己的嘴!

后世人看着皇帝对百姓好了,夸得鼎鼎的!

对百姓不好了,骂声一会接着一个。

如果有人想堵我们闲聊的嘴,那不就等于对号入座了嘛!

所以,不必太过敏感。

咱们说咱们的,怕什么!”

酒友三龚晓锋和酒友四张晋一眼看着酒桌上气氛不对,忙打趣起来。

……

*

天幕这一边。

孟棠和齐晓晨也聊到这一点。

齐晓晨语气加重,“

他宠信李林甫,‘口蜜腹剑’,堵塞言路,排挤贤良;

重用杨国忠,外戚专权,贪腐横行;

纵容安禄山,养虎为患,边将坐大。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锐意进取的帝王,整日沉溺于温柔乡,成了个昏君。”

“最讽刺的是,”孟棠接过话头,“他早年以‘拨乱反正’起家,诛韦后、平太平,手段果决,政治清明。

可晚年却亲手制造了更大的乱局——安史之乱。

潼关失守,长安沦陷,他仓皇出逃,马嵬坡兵变,杨贵妃被缢死,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遥尊他为太上皇。”

“是啊,”齐晓晨感慨,“从‘开元全盛日’到‘渔阳鼙鼓动地来’,

不过短短几十年。

百姓从‘稻米流脂粟米白’的富足,跌入‘九重八荒尽疮痍’的苦难。

多少家庭破碎,多少生灵涂炭。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死伤数百万,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皆由此始……”

*

唐朝。

李世民眼中闪过痛色。

他恨不得把这个叫李隆基的不孝子孙碎尸万段。

这李隆基,怎么能,怎么能……

这罪状……和败家的前朝皇帝有何区别?

丑恶堪比粪坑,左一坨,右一坨,再无二别。

一想到,其实大唐的后面不知道是哪一代的天子,李世民就恶心,

再想到天下黎民百姓在他手中要遭受的苦楚,

他胸腔中止不住泛起悲戚。

一阵比一阵强烈。

偏头痛在这个时候,因为强烈的自己,被激发了。

在场大臣,看到此处的天幕,皆面容悲怆。

魏征在李世民身边,先一步察觉其异状,急忙呼唤太医。

……

*

“所以,”孟棠缓缓道,

“才有那么多人,盼着他早死。

不是恨他本人,

而是恨那个拖着大唐走向深渊的行为。

若他在开元末年驾崩,历史对他的评价,将是千古一帝。

可他偏偏活到了天宝十五载,亲手把自己一手缔造的盛世拖入深渊……”

她甩了甩手,打字打得套多,手指都发抖了。

这个时候,可正在心头上。

孟棠于是开始语音输出,继续补充,“他晚年被儿子软禁于兴庆宫,后迁居西内,形同囚徒。

高力士被贬,陈玄礼被勒令致仕,身边亲信尽失。

曾经万人之上的帝王,最后在孤寂中老去,听着梨园旧曲,回忆霓裳羽衣舞,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你说,这算不算一种报应?”齐晓晨突然问。

虽然在唯物的信仰之下,但总有些评说,需要因果的报应论来满足一些未实现的公平。

“不是报应,是人性的必然。”

孟棠摇了摇头,

“权力是最可怕的腐蚀剂。

一个帝王,年轻时或许能克制欲望,励精图治;

可一旦功成名就,四海升平,便容易志得意满,懈怠放纵。

李隆基如此,汉武帝如此,后世多少明君皆如此。

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齐晓晨沉默片刻,忽然一笑:“可话说回来,我们今天这样评判古人,是不是也太苛刻了?

尤其是皇帝,

他们也是人,也会犯错,也会老,也会糊涂。”

“不苛刻。”孟棠正色道,

“我们评判的不是‘人’,而是‘权力’。

我们现在的行政法,就是把行政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肆无忌惮的、为所欲为的用权,家天下的制度下影响更加恐怖。

而我们现在,虽说已经不是这套腐朽的制度,但用权的同时就伴随着擅权。

咱们学习历史的意义,不就在于警示嘛。

汉武和唐明皇都在告诉我们,

再英明的君主,也可能被权力吞噬;

再伟大的盛世,也经不起一个昏聩的晚年;

制度比人更可靠,监督比崇拜更重要。

我们法制健全,法治也在健全的路上行走着。

这不正是我们法律人的使命嘛!”

“嗯!对!所以,”齐晓晨总结道,“我们讨论这些历史人物,八卦也有,但也在这个同时,

越聊越更近一步理解一些东西。

书上说一句,权力腐蚀人心。

短短六个字。

可究竟是权力是如何腐蚀人心的,放在历史上,例子多到和人吃饭一样寻常,

咱们这么一讨论,倒是对这一句多了理解。

对盛世为何会崩塌多了理解。

对为什么盼着这些皇帝‘早死’是很多了解历史的人的奢望也多了理解……”

喜欢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法考备战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法考备战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