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心中暗自感叹。
在他的记忆中,这种带炉修补技术在八十年代确实还不普及,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在国内推广。
“其实原理并不复杂。”沈良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画图,“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炉壁断面图,“高温下的炉壁修补,最大的难题是热胀冷缩。普通的耐火材料在高温下会因为膨胀系数不匹配而产生新的裂缝。”
“那你是怎么解决的?”王建设饶有兴趣地问道。
“我在标准的耐火泥浆中加入了特殊的添加剂。”沈良继续在黑板上写着化学公式,“主要是硅酸铝纤维和少量的金属氧化物,这样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减少热应力。”
李专家皱着眉头盯着黑板上的公式,心中越来越不安。这些配方他从未见过,但从理论上看似乎很有道理。
“另外,”沈良转过身来,“施工工艺也很关键。不能一次性涂抹太厚,要分层进行,每层控制在3-5毫米,这样可以保证材料的均匀性。”
老张听得一头雾水,但还是忍不住问道:“小沈,你这技术是从哪本书上学的?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沈良心中一紧,但表面上却很平静:“是我综合了几本国外的技术资料总结出来的。您知道,现在信息交流不太方便,很多先进技术我们接触不到。”
“国外的技术资料?”李专家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话题,“你能说说是哪些资料吗?”
沈良知道李专家在试探他,但他早有准备:“主要是《高温工业炉窑维护技术》和《现代耐火材料应用手册》,都是德国和日本的技术文献。”
这两本书确实存在,但在1980年的中国几乎不可能见到。沈良赌的就是李专家也没看过。
果然,李专家的脸色有些尴尬。作为厂里的技术权威,他确实没有渠道接触到这些国外的前沿资料。
“看来小沈平时很用功啊。”陈建国满意地点点头,“我们厂就需要这样肯钻研的技术人员。”
“陈厂长过奖了。”沈良谦虚地说道,但心中却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这时,车间主任老刘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陈厂长,好消息!2号炉的产量比昨天提高了8%,而且钢水的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什么?”陈建国一愣,“怎么可能?”
“千真万确!”老刘兴奋地说道,“化验室的数据出来了,硫含量降低了0.03%,磷含量也有所下降。”
王建设也有些惊讶:“这是怎么回事?”
沈良心中暗笑,这个结果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在修补炉壁的时候,特意在泥浆中添加了一些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在高温下会起到净化钢水的作用。
“可能是修补后炉壁的密封性更好了,减少了空气的渗入。”沈良故意说得很保守,“空气中的氧气会增加钢水中的氧含量,影响钢材质量。”
“原来如此。”王建设点点头,但心中对沈良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李专家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本来想看沈良的笑话,没想到反倒让这小子大出风头。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产量提高可能只是暂时的,还需要长期观察才能下结论。”
“李专家说得对,”沈良淡淡地说道,“不过我觉得至少可以连续观察一个月。如果一个月内产量和质量都能保持这个水平,那就说明这个技术是可行的。”
“一个月?”李专家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那如果一个月内出现任何问题呢?”
沈良早就看出了李专家的心思,这老家伙分明是想给他挖坑。
“如果一个月内因为我的技术原因导致产量下降或质量问题,我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沈良毫不犹豫地说道。
“好!”李专家拍手叫好,“既然沈工程师这么有信心,那我们就以一个月为期限。如果成功了,我亲自向厂部申请给你记功;如果失败了…”
“如果失败了,我主动申请调离技术岗位。”沈良接过话茬。
全车间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个赌注未免太大了。
陈建国有些担心:“小沈,你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
“陈厂长,有时候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沈良的声音很平静,“我们的技术如果总是止步不前,早晚会被淘汰的。”
王建设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自信和魄力。
“既然你们都同意了,那我就做个见证人。”王建设严肃地说道,“一个月后我们再来看结果。”
就在这时,厂门口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
“谁来了?”陈建国疑惑地问道。
老刘跑出去看了看,回来后脸色有些奇怪:“陈厂长,是市里的领导来了,还有几个穿中山装的人,看起来像是省里的干部。”
“省里的?”陈建国一惊,“他们来干什么?”
“不知道,但是看起来阵势不小。”老刘压低声音说道,“我看到有人拿着照相机。”
车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在这个年代,上级领导的突然到访往往意味着不寻常的事情。
“会不会是因为刚才的事故?”有工人小声议论道。
“不可能,消息传不了这么快。”
沈良心中也有些疑惑,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无论来的是什么人,他都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陈厂长,我们是不是应该去迎接一下?”王建设提醒道。
“对对对,”陈建国连忙整理了一下衣服,“所有人都注意一下形象,不要给厂里丢脸。”
一行人匆匆向厂门口走去,沈良走在最后面,心中暗自思索着这次突然到访的真正目的。到了厂门口,沈良看到了三辆黑色轿车整齐地停在那里。从车上下来的人确实气派不凡,为首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身材高大,步履稳重。
“这是省冶金厅的陆厅长!”陈建国压低声音惊呼道,连忙快步迎了上去。
“陆厅长,您怎么来了?有什么指示请您尽管说。”陈建国有些紧张地搓着手。
陆厅长看了看周围,点点头:“陈厂长,听说你们厂最近有些技术创新?”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技术创新?难道是指沈良刚才的那套操作?
可消息怎么可能传得这么快?
王建设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刚到厂里不到两个小时,上面就来人了?
“陆厅长,您说的是…”陈建国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就是关于炼钢炉改造的事情。”陆厅长身后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开口道,“我是省技术改造办公室的主任梁志强。我们接到举报,说你们厂私自改造生产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举报?”陈建国脸色一变。
沈良心中一沉,看来是有人想搞事情。他扫了一眼人群,果然看到李专家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表情。
这老家伙动作够快的,竟然直接捅到了省里。
“梁主任,您误会了,”王建设连忙上前解释,“我刚才亲自检查过,这个技术改造是安全可行的,而且效果显着。”
“王总工,你说话要负责任。”梁志强严肃地说道,“私自改造生产设备是严重的技术违规行为,如果出了事故,责任谁来承担?”
陈建国额头开始冒汗。
如果真的被定性为违规操作,不仅他这个厂长要被撤职,整个厂子的前途都完了。
“梁主任,事情是这样的…”陈建国刚要解释,就被陆厅长摆手打断了。
“先别急着解释,我们先去看看现场情况。”陆厅长的语气很平静,但威严十足。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向车间,沈良注意到跟在后面的几个人中,有一个看起来很年轻,大概三十多岁,穿着干净的工装,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
这个人的眼神很专业,一直在观察着车间的各种设备。
到了炼钢炉前,梁志强指着改造过的部分说道:“就是这里,私自加装了这些装置,完全没有经过技术审批。”
“梁主任,您对冶金技术了解吗?”那个年轻人突然开口问道。
梁志强愣了一下:“我是搞行政管理的,具体技术…确实不太懂。”
“那我来看看。”年轻人走到炉子前,仔细观察着沈良的改造,“这个设计…很有意思。”
他蹲下身子,用手摸了摸加装的管道,又看了看气压表的读数。
“这套装置的原理是通过精确控制鼓风量来优化燃烧效率,同时降低钢水的氧化程度。”
年轻人站起身,看着沈良说道,“设计很巧妙,而且制作工艺也很精良。是你做的?”
沈良点点头:“是我设计制作的。”
“你叫什么名字?”
“沈良。”
年轻人伸出手:“我叫苏明,冶金部技术司的工程师。”
冶金部!那可是国家级的部门!
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没想到这次来的规格这么高。
沈良和苏明握了握手,心中暗自评估着形势。
“苏工程师,您觉得这个改造怎么样?”陆厅长问道。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