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0章 能搞出什么名堂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苏明沉吟了一下:“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改造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刚才看了一下今天的生产记录,产量确实有显着提升,而且钢材的含氧量也在正常范围内。”

梁志强脸色有些不好看:“可是按照规定,任何技术改造都必须经过审批程序…”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陆厅长打断了他的话,“如果这个技术真的有效,为什么不能用?”

“可是万一出了事故…”

“出了事故当然要承担责任,但如果因为过分保守而错失发展机会,那损失更大。”陆厅长看着沈良,“小伙子,你对这个技术有多大把握?”

沈良深吸了一口气:“陆厅长,我敢用我的职业生涯担保,这个技术是安全可靠的。而且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给我更多的支持,我还能做出更大的改进。”

“更大的改进?”苏明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比如说?”

沈良看了看周围的人,心中快速盘算着。这是一个机会,但也是一个挑战。如果他现在说出一些超前的概念,可能会被当成异想天开;但如果过于保守,又可能错失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比如说连铸技术。”沈良最终决定抛出这个概念,“传统的钢铁生产需要先铸锭,再轧制。如果能够直接将钢水连续浇铸成坯料,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效率,还能显着改善钢材质量。”

“连铸?”苏明明显被这个概念吸引了,“你有具体的技术方案吗?”

“有一些初步的想法,”沈良谨慎地说道,“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

这时,李专家终于忍不住了:“沈良,你别在这里胡说八道!连铸技术是国外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国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技术基础!”

“李专家说得有道理,”梁志强附和道,“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

沈良看了看李专家,心中冷笑。这老家伙今天是铁了心要和他作对。

“李专家,请问您对连铸技术了解多少?”沈良反问道。

“我…我当然了解!”李专家有些底气不足,“连铸技术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难度极高,我们现在的条件根本实现不了!”

“那您能说说连铸的基本原理吗?”

李专家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他确实听说过连铸这个概念,但具体的技术细节却一知半解。

苏明看在眼里,心中对沈良的评价又高了几分。这个年轻人不仅有技术能力,还有很强的心理素质。

“沈良,你说说你对连铸技术的理解。”苏明饶有兴趣地说道。

沈良组织了一下语言:“连铸的基本原理是将钢水直接浇注到水冷结晶器中,通过连续拉坯的方式形成坯料。关键技术包括结晶器设计、拉坯速度控制、二次冷却系统等等。”

“具体一点。”

“以板坯连铸为例,钢水从钢包经过中间包进入结晶器,在结晶器内形成凝固外壳,然后通过拉坯辊连续向下拉伸。在拉伸过程中,通过二次冷却水的喷淋使钢坯完全凝固。最后用火焰切割将钢坯切成所需长度。”

苏明的眼睛越来越亮:“你还知道什么?”

“我觉得连铸技术的核心难点有几个:一是结晶器的材料和设计,需要导热好、耐高温、不与钢水反应;二是拉坯速度的控制,太快容易漏钢,太慢效率低;三是二次冷却的水量和位置控制,直接影响钢坯的内部质量。”

车间里静得连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连李专家都不说话了,因为他发现沈良说的这些东西,他根本就听不懂。

陆厅长和苏明交换了一个眼色。

“小沈,你今年多大了?”陆厅长问道。

“二十五岁。”

“学历?”

“大学本科,冶金工程专业。”

陆厅长点点头,然后转向陈建国:“陈厂长,我想借你们的会议室开个会。”

“好的好的,您请。”陈建国连忙在前面带路。

一行人向会议室走去,沈良注意到苏明一直在观察着他,眼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

而梁志强的脸色则越来越难看,他显然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到了会议室,陆厅长让其他人先出去,只留下了苏明、王建设、陈建国和沈良。

“小沈,实话告诉你,我今天来不是因为什么举报。”陆厅长开门见山地说道,“是因为北京那边有个项目,正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沈良心中一震,表面却保持着镇静。他明白,关键时刻到了。

“什么项目?”沈良问道。

陆厅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苏明:“老苏,你来说吧。”

苏明点点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小沈,你刚才提到的连铸技术,正是我们现在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国家准备在首钢建设第一条连铸生产线,但技术完全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关键技术还受到西方严格封锁。”

“我们需要自主研发。”王建设接过话头,“但是国内真正懂连铸技术的专家屈指可数,像你这样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人更是难找。”

沈良暗自思量。首钢的连铸项目他当然知道,这是中国冶金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原本历史上这个项目确实是依靠进口技术,花费了大量外汇,而且受制于人。

如果他能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改变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轨迹,还能为自己在业内树立威信。

“具体需要我做什么?”沈良问道。

“首先,我们需要你提供一个详细的技术方案。”苏明说道,“包括设备设计、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参数等等。如果方案可行,你就将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整个项目。”

陈建国在一旁听得心花怒放。如果沈良真的能参与国家级的重大项目,那对整个钢铁厂来说都是天大的荣誉。

“我可以试试。”沈良点头答应,“不过我需要一些时间来准备。”

“时间没问题。”陆厅长说道,“不过有一点,这个项目的保密级别很高,在正式调令下来之前,希望你不要对外透露任何信息。”

“我明白。”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梁志强和李专家走了进来。

“陆厅长,您谈完了吗?”梁志强陪着笑脸问道,“关于沈良的问题…”

“什么问题?”陆厅长皱眉问道。

“就是他擅自改造设备的事情。”梁志强连忙说道,“按照厂里的规定,技术改造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他这样做是违规的。”

陈建国脸色一变,连忙说道:“梁副厂长,沈良的技术改造效果显着,我认为应该…”

“规定就是规定!”李专家也跳出来附和,“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我行我素,厂里还要什么管理制度?”

沈良冷眼看着这两个人,心中的火气蹭蹭往上冒。

这两个家伙明显是看到自己要被重用,急了眼了。

“梁副厂长,李专家。”沈良站起身来,语气平静但透着一股寒意,“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梁志强有些心虚。

“如果按照你们的逻辑,国外的技术我们不能学,自己的技术改造不能搞,那请问我们的钢铁工业要怎么发展?”

“这…”梁志强张口结舌。

沈良步步紧逼:“是继续用几十年前的老设备老工艺,还是等着外国人施舍技术?”

“你这是强词夺理!”李专家恼羞成怒,“我们当然要发展,但是要按规矩来!”

“规矩?”沈良冷笑一声,“什么规矩?是让技术改造在你们的会议桌上讨论三年五年,然后不了了之的规矩吗?”

陆厅长和苏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赏。这个年轻人有技术能力,有胆识,还有锐气,正是国家急需的人才。

“沈良!你太放肆了!”李专家气得脸色发红,“你知道你在跟谁说话吗?”

“我当然知道。”沈良毫不示弱,“我在跟阻碍技术进步的人说话。”

这话简直是当面抽耳光。李专家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沈良说不出话来。

梁志强见势不妙,连忙打圆场:“大家都是为了厂里好,有话好好说…”

“梁副厂长。”陆厅长终于开口了,语气很平静,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我想知道,沈良的技术改造到底有什么问题?”

梁志强心中一紧,硬着头皮说道:“主要是程序不规范,没有经过集体讨论…”

“效果呢?”苏明问道。

“效果…”梁志强支支吾吾,“效果确实不错,但是…”

“既然效果好,程序问题可以事后补办。”陆厅长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我看你们是在为难技术人才。”

这话说得很重。梁志强和李专家的脸色都变了。

陈建国见状,连忙站出来表态:“陆厅长说得对,我们厂对技术人才的支持还不够,以后一定改进。”

“行了。”陆厅长摆摆手,“小沈,你什么时候能把技术方案拿出来?”

“一个星期。”沈良想了想说道。

“好,我等你的好消息。”陆厅长站起身来,“老苏,我们走吧。”

一行人鱼贯而出,留下梁志强和李专家面面相觑。

梁志强的脸色阴沉得像要滴出水来。他做梦也没想到,本来想要整治沈良的事情,竟然让沈良攀上了更高的枝头。

“这小子走了大运。”李专家酸溜溜地说道。

“走什么大运?”梁志强冷笑一声,“他以为抱上了大腿就万事大吉了?技术方案哪有那么容易做?到时候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丢人的还是他自己。”

李专家点点头:“连铸技术那么复杂,就凭他一个小技术员,能搞出什么名堂?”

两人正说着,沈良推门进来了。

“梁副厂长,李专家。”沈良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刚才忘了跟你们说一声,如果我的技术方案通过了,可能就要调到北京工作了。到时候,这里的一些技术改造项目,就麻烦你们多费心了。”

说完,沈良转身离开,留下两个人脸色铁青。

走出会议室,沈良心情舒畅。

多年来积压在心中的那口气,总算是出了一部分。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拿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的技术方案。

连铸技术虽然复杂,但对于拥有未来几十年技术发展记忆的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关键是要结合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材料条件,设计出一个既先进又实用的方案。

回到宿舍,沈良摊开纸笔,开始了他的技术方案设计。

他要用这个方案,彻底改变中国钢铁工业的命运。

沈良点亮台灯,在昏黄的灯光下铺开稿纸。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敲着,脑海中回忆着前世对连铸技术的了解。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