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余琢率领随行人员渡过鸠水,踏入化安县地界的那一刻,便明显感受到了与此前途经之地截然不同的变化。
先是气候,风里带着刺骨的寒意,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与中原腹地的温和湿润截然不同;再看地理,道路两旁尽是荒凉的戈壁,偶尔能看到几丛枯黄的野草顽强地扎根在石缝中,远处的山峦光秃秃的,没有丝毫绿意,与江南的青山绿水、中原的平原沃野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连风土人情,沿途遇到的百姓都穿着厚重的粗布棉衣,脸上带着被风沙侵蚀的粗糙纹路,眼神里满是对生活的隐忍,少了几分中原百姓的闲适。
一行人走到化安县城门口,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惊了一下,化安县城墙又矮又小,墙体是用黄土混合碎石砌成的,常年的风吹日晒让墙面变得灰暗斑驳。
不少地方还出现了裂缝,看起来简陋又脆弱,与京师那些高大坚固、青砖黛瓦的城墙相比,简直像个临时搭建的土围子。
此时,天空中还飘起了鹅毛大雪,狂风卷着雪花,狠狠砸在城墙上,发出 “呜呜” 的声响,更显此地的荒凉与萧瑟。
化安县的县令早已带着手下在城门口等候,他在化安县任职已有十余年,平日里极少见到外来官员,更别说钦差这样的京师大人物了。
为了接待好余琢,他特意提前杀了家里养的狗,熬了一大锅狗肉汤,又备上了本地特产的干羊肉和陈年老酒,满心期待能让钦差满意。
进入县衙后,县令连忙招呼余琢入座,一边指挥手下将热气腾腾的狗肉汤端上桌,一边略显局促地说道:
“钦差大人一路辛苦,化安县地处偏远,没什么好东西招待您,这狗肉汤是本地特色,喝了能驱寒暖身,您尝尝。”
说着还主动给余琢盛了一碗。
余琢拿起勺子,轻轻喝了一口,狗肉汤炖得十分软烂,汤汁浓郁,带着独特的香味,一口下肚,浑身的寒意确实消散了不少,味道确实不错。
可他毕竟是常年待在京师的官员,平日里吃惯了山珍海味、珍馐美馔,见县令竟用狗肉招待钦差,心里不由得暗自嘀咕:
“这县令也太不懂规矩了,狗肉登不了大雅之堂,怎能用来招待朝廷钦差?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再看县令,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官服,面对自己时,要么是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要么就是翻来覆去说着 “化安县贫瘠”“百姓困苦” 之类的话,完全不懂如何与上级官员交流,更别说揣摩自己的心思了。
余琢在心里暗自评价:
“真是个乡巴佬,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也难怪在这穷县待了十余年,始终得不到升迁。”
席间余琢随意问起化安县的防务情况,县令连忙答道:
“回钦差大人,县里如今只余下数百名军士驻守,大多是老弱残兵,武器也多是破旧的刀枪,能勉强维持县城秩序就不错了。”
余琢闻言,微微皱眉,心里对西北的防务状况又多了几分担忧。
饭后大雪依旧没有停歇,余琢走出县衙查看,只见城内的街道上空空荡荡,几乎看不到行人,偶尔有几个百姓匆匆走过,也是裹紧衣服低着头,整个县城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冷清,像一座空城。
余琢见状,也没了继续视察的兴致,便早早回到房间歇息,只盼着明日能尽快离开这个荒凉之地。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章斐便轻轻敲响了余琢的房门。
章斐自跟随余琢出使西北以来,事无巨细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早已形同余琢的管家。
他在门外恭敬地说道:
“大人,天快亮了,属下建议咱们早点出发,争取能在中午之前赶到老劈谷,在那里住宿一晚,明日就能顺利抵达蓝池城了。”
余琢从睡梦中醒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对章斐说道:
“知道了,你让人把昨晚剩下的狗肉汤热一热,我再喝一碗暖暖身子。”
待下人将狗肉汤端来,余琢一边喝,一边忍不住在心里暗骂谭威:
“这个谭威,真是没事找事,偏偏把西北总督行辕设在蓝池城那个偏远地方,害得我多跑这么多路,一路受冻受累,等见到他,定要好好给他点颜色看看。”
喝完汤余琢开始收拾行装,可一想到此次携带的圣旨,心里又多了几分顾虑,这次的圣旨涉及调整西北各镇都督的职位,属于机密事务,必须先赶到西北总督行辕,在那里正式宣旨,之后再派手下分别前往各节镇宣旨。
也正因如此,余琢在出发前又仔细核对了一遍圣旨与相关文书,确认无误后,又叮嘱随行人员注意沿途安全、保护好圣旨,前前后后磨蹭了一个多时辰,才终于下令出发。
随行人员连忙牵来马匹、整理好队伍,在风雪中,这支钦差队伍缓缓驶出化安县城,朝着老劈谷的方向进发。
早在钦差余琢在化安县准备就绪时,全然不知前方有 “好戏” 在等着他时,杨威已按照赵岩的命令,率领两百名圭圣军精锐,冒着漫天风雪,在老劈谷附近一处避风的山谷里安营扎寨。
这处山谷位置极为隐蔽,两侧是陡峭的岩壁,既能抵御狂风,又不易被外人发现,更重要的是,它紧邻通往蓝池城的必经之路,一旦余琢的队伍经过,在这里设伏能瞬间制造出突袭的效果,完美契合 “演戏” 的需求。
圭圣军素来注重情报与地形勘察,出发前便准备好了老劈谷一带的精致地形图,上面不仅标注了山脉、河流的分布,还详细记录了每一处适合隐蔽、伏击的地点。
杨威更是提前对这条路线进行过探查,对沿途的地形了如指掌。
抵达山谷后,他对照地形图,很快便选定了一处绝佳的伏击点,此处位于山谷出口附近,前方有一片低矮的灌木丛作为掩护,后方的岩壁上还有天然的凹陷,军士们藏身其中,既能清晰观察外界动静,又不易被发现。
安顿下来后,杨威便让军士们换上早已准备好的可萨人衣物,这些衣物多是之前与可萨人作战时缴获的,带着明显的可萨风格,粗糙的羊毛面料、独特的花纹刺绣,穿在身上,从外形上看与真可萨人别无二致。
同时军士们还拿起了可萨特有的竹牛弓,这种弓由竹子与牛角制成,射程虽不及圭圣军改良的复合弓,却更轻便远射,适合骑兵快速射击。
杨威反复叮嘱:
“所有人都要记住,咱们此次的任务是‘演戏’,不是真的作战,待会儿见到钦差队伍,只需放几轮冷箭伤人、制造混乱即可,绝不能暴露身份,更不能伤及钦差!”
军士们齐声应下,随后便各自进入伏击位置,静静等待着余琢队伍的到来。
深夜的暴风雪渐渐停歇,天刚蒙蒙亮时,山谷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圭圣军的哨兵早已警惕地守在山谷入口,听到马蹄声后,立刻仔细观察,只见数十名骑手正朝着山谷方向奔来,他们穿着破旧的可萨服饰,马匹也显得疲惫不堪,一看便知是常年奔波的模样。
哨兵凭借经验判断,这并非余琢的钦差队伍,而是真的可萨人,他不敢怠慢,立刻发出一声清脆的鹰哨叫声,这是圭圣军内部约定的预警信号,既不会引起外人注意,又能快速通知同伴。
奔来的这些可萨骑手,其实是失去家园后自发组成的残部,并非可萨正规军,平日里靠着袭击联军的小股队伍或劫掠过往商队为生,行事如同土匪一般,毫无纪律可言。
此次他们奔入山谷,是想取藏在山谷深处山洞中的过冬粮食,那是他们之前偷偷储存的,本以为此处偏僻,不会有其他人来,便没有派斥候探查,径直朝着山洞方向赶来。
听到鹰哨声,可萨残部的头领藿当心中一紧,立刻勒住马缰绳,大声令队伍停下:
“不对劲!这里有异常,都停下来!”
他常年在刀尖上讨生活,警惕性极高,刚才那声鹰哨虽短暂,却绝非自然界的鸟类叫声,让他瞬间察觉到了危险。
埋伏在山谷中的圭圣军值勤军士听到预警后,立刻按照事先演练好的战术行动,他们迅速翻身上马,拿起竹牛弓,搭上箭矢,十余名军士快速冲出伏击点,堵在了谷底,形成一道防线,严阵以待。
藿当带着可萨残部停在原地,目光紧紧盯着堵在谷底的 “可萨人”,心里满是疑惑,这些人的服饰、武器虽与自己一样,可行动间却透着一股严明的纪律性,绝非自己这样的残部可比。
他犹豫片刻,还是朝着谷底大声喊话,试图弄清楚对方的身份:
“我们是可萨部落的残余族人,你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他一边喊话,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对方的反应,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
忙喊话表明身份并询问对方来历。
藿当之所以不确定堵在谷底 “可萨人” 的身份,是因为这片山谷本有个名字,叫黑熊沟,这里曾是清河畔可萨巴图部族的聚居点,过去当地牧民常以黑熊沟为中心,在周边草原散居放牧,不同部族的人偶尔会在此交汇,彼此间并不完全熟悉。
如今巴图部族早已离散,黑熊沟成了无人管辖的地带,更让他无法判断眼前这支队伍的来历。
而圭圣军这边,此前只想着装扮成可萨人伏击钦差,根本没考虑过会遇到真可萨残部,准备得十分仓促,两百军士里竟没有一个人懂可萨语。
面对藿当的喊话,堵在谷底的十余人小队完全无法回应,更谈不上拖延时间。
小队长心里急得冒汗,他知道再僵持下去,很可能会暴露身份,于是当机立断,下令道:
“放箭!射完就往谷内撤!”
军士们立刻松开弓弦,数十支箭矢朝着可萨残部的方向飞去,随后不等对方反应,便调转马头,快速朝着谷内撤退。
可萨骑手们本以为遇到的是其他部族的小部队,没料到会突然遭到攻击,猝不及防下,有好几人中箭落马,马匹也受惊嘶鸣起来。
待他们反应过来,看到撤退的 “可萨人” 动作间透着明军的训练痕迹,又联想到近期常与明军遭遇,才确认对方竟是明军假扮的,顿时怒火中烧,纷纷抽出马刀,就要策马追杀。
“住手!不准追!”
可萨头领藿当突然大声喝止。
他看着谷内幽深的通道,心里的警惕感越来越强,对方只放箭不恋战,反而快速撤退,很可能是为了引诱他们进入埋伏圈。
如今自己手里只剩这几十人,每一个都关乎存亡,绝不能为了一时愤怒白白牺牲。
他强压下心中的火气,对手下说道:
“明军狡猾,恐有埋伏!咱们的首要任务是保住性命,取到粮食,没必要跟他们硬拼!撤!”
手下虽满心不甘,但也知道藿当说得有理,只能恨恨地瞪了一眼谷内方向,跟着他调转马头撤离。
谷内的杨威很快得到消息,得知可萨残部要逃,立刻率领大队圭圣军追了出去。
可可萨骑手熟悉地形,又一心逃命,速度极快,杨威带着人追了数里地,最终还是没能追上,只能无奈下令返回。
返程途中,军士们发现一名中箭重伤的可萨骑手躺在地上,气息奄奄。
杨威翻身下马,走到骑手身边,毫不犹豫地拔出腰间佩刀,补刀将其杀死。
他看着地上的尸体,心里暗自思索:
“还好之前让军士们用的都是可萨人的竹牛弓,没留下大明制式的箭支。如今可萨各部本就互相征伐,死在同族手里也很常见,这样反而更真实,不会让后续来的钦差起疑。”
随后他吩咐军士:
“把尸体驮到马背上,待会儿正好能用来给钦差‘演戏’。”
队伍继续往黑熊沟返回,途中又遇到两名已经死去的中箭可萨骑手,显然是刚才混乱中被射死的。
杨威让人一并将尸体收好,同时心里也多了几分警惕,没料到会真的遭遇可萨残部,看来这一带并不太平,必须加强警戒,避免在钦差到来前再出意外。
喜欢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