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9章 望风而降,武陵归心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桂阳太守赵范献城归降的消息,几乎与翼德将军那标志性的大嗓门报捷声同时通过玄镜台的不同渠道送达。

我铺开荆南舆图,在桂阳的位置上轻轻点了一下,心中却无半分波澜。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甚至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一些。

赵范的小聪明和内部矛盾,在绝对的实力威慑和精准的情报打击面前,不堪一击。

兵不血刃再下一城,

这对于刚刚经历过赤壁大战、亟需休养生息和建立稳固后方的刘备集团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而对我来说,这意味着荆州的棋局,又向着更加复杂、也更加有利于我浑水摸鱼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目光顺着舆图往西北移动,落在了武陵郡的位置上。

这是荆南四郡中,地理位置相对偏西,与益州有所接壤,同时也是实力最弱的一个郡。

根据玄镜台早已收集整理的情报,武陵太守金旋,其评价比起零陵的刘度和桂阳的赵范,还要低上不止一个档次。

玄镜台对金旋的评语是:

“性庸碌,无远志,贪图安逸,不恤民事,军备废弛,士无战心。

郡中豪族亦对其多有不满,然畏其官位,隐忍不发。

其人胆小如鼠,遇强则怯,闻风即溃。”

这份评语堪称刻薄,但却是基于大量事实佐证得出的结论。

记录显示,金旋在任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政绩,

反而因为几次征收苛捐杂税引起过小规模的民怨;

其任命的郡丞、都尉等属官,也多是些阿谀奉承之辈,

或是与其有裙带关系的庸才,整个武陵的官场和军队,可谓是一潭死水。

这样一个对手,实在难以提起人任何兴趣,更别说构成什么威胁了。

零陵、桂阳的相继陷落,尤其是赵范这位“心机颇深”的太守都未做多少抵抗便举城投降的消息,

必然如同两记重锤,狠狠砸在金旋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上。

恐惧和绝望,想必已经在他心中蔓延开来。

基于此,我推断孔明的策略将会更加直接,甚至可以说是“轻描淡写”。

对付金旋这种人,连翼德将军的威慑都显得有些“杀鸡用牛刀”了。

或许,只需派遣一支偏师,打着刘备军的旗号兵临城下;

甚至,可能仅仅需要一纸措辞严厉的檄文,晓以利害,便足以让金旋魂飞魄散,主动献出城池印绶。

果不其然,玄镜台后续传来的情报,印证了我的判断。

孔明在稳定桂阳局势后,并未立刻将主力转向最后的硬骨头——长沙,

而是做出了一个看似“兵分两路”,实则“一虚一实”的部署。

他命关云长将军率领一部分兵力,开始向长沙方向缓缓移动,

做出准备攻打长沙的姿态,吸引长沙太守韩玄和老将黄忠的注意力。

这无疑是“实”的一步,也是为最后的决战争取准备时间。

而对于武陵方向,则是“虚”的一招。

孔明并未派遣大将,甚至没有动用太多兵力,

仅仅是委派了刘备的义子刘封,率领一支不足两千人的队伍,携带檄文,浩浩荡荡地开向武陵。

刘封虽然年轻,也颇有勇力,但在刘备军中的资历和威望,显然无法与关、张、赵等核心将领相比。

派他前往,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信号:

武陵,并不值得我们投入主力。

这既是藐视,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压迫

——连一个年轻小将率领的偏师,我们都懒得认真抵抗了。

与此同时,孔明必然早已安排了玄镜台的人手

(或者说是依附于刘备集团的情报人员,毕竟玄镜台的主体需要隐藏),

将零陵、桂阳陷落的详细情况,以及刘备军优待降将、安抚百姓的种种“仁政”事例,

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到武陵郡内。

商旅的口耳相传、溃散士卒的描述、甚至是一些心向刘备的地方人士的刻意宣传……

这些信息汇聚起来,将进一步瓦解武陵军民本就不存在的抵抗意志。

接下来几天,玄镜台关于武陵的报告,简直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

“刘封部已抵达武陵郡界,沿途秋毫无犯,百姓夹道观望。”

“零陵、桂阳太守归降的消息已传遍武陵,城内人心惶惶,士卒多有议论。”

“刘封遣使递交檄文至武陵城内,要求金旋即刻出降。”

我几乎能想象金旋接到檄文时的表情——面如土色,手足无措,冷汗直流。

他或许会召集他那些同样无能的下属商议,但得到的,恐怕也只是一片沉默,或者干脆是劝降之声。

毕竟,谁愿意为一个昏聩无能、又明显大势已去的主官陪葬呢?

郡中的豪族,恐怕早已在暗中盘算着如何在新主面前博取好感了。

果然,仅仅一天之后,最终的报告传来:

“武陵太守金旋,未做任何抵抗,已于今日上午,率领郡中官吏,出城向刘封将军献城投降。

武陵郡全境,望风而定。”

“望风而定”。

这四个字,完美地诠释了武陵归降的过程。

甚至连像样的挣扎都没有,就像熟透的果子,轻轻一碰就掉落下来。

这无疑再次验证了“势如破竹”的效果。

前期的胜利,如同滚雪球一般,积累了巨大的势能。

这种势能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当零陵和桂阳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之后,武陵的陷落,几乎就成了一种必然。

玄镜台关于金旋的情报,也再次被证明是精准无误的。

这让我对玄镜台的情报分析能力,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在未来更加复杂、更加隐秘的博弈中,精准的情报,将是我手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武陵的轻易取得,最大的战略意义在于为刘备集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兵力。

金旋若是稍有骨气,哪怕只是象征性地抵抗几天,也会拖慢整个南征的步伐,

给长沙的韩玄、黄忠更多准备的时间。

如今,刘备军几乎是以行军的速度接收了武陵,

主力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全力转向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目标——长沙郡。

我将武陵的位置也在舆图上标记为归附状态。

荆南四郡,已得其三。

只剩下最后一块,也是最硬的一块骨头——长沙。

长沙太守韩玄,性情暴躁,但并非完全无能。

更重要的是,他麾下有老将黄忠。

黄忠虽年迈,但勇冠三军,刀法精湛,箭术更是出神入化,乃是当世顶尖的猛将。

有他坐镇,长沙绝非零陵、桂阳、武陵可比。

而且,根据玄镜台的情报,长沙郡内,似乎还有另一位隐姓埋名的大才——魏延魏文长。

虽然他目前地位不高,不受韩玄重用,但其人的武勇和才略,绝不容小觑。

历史碎片中,他与黄忠一同归顺刘备,成为蜀汉后期的重要支柱。

面对拥有黄忠、魏延(潜在)的长沙,孔明又将如何应对?

强攻,必然损失惨重。

智取,又将如何施展?是否还会用到玄镜台的情报?

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充满了期待。

荆南战事的收官之战,想必会比前三场更加精彩。

而我,将继续以“江东参军”的身份,在千里之外,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同时,也在悄然布局着自己的下一步棋。

荆南尘埃落定之日,或许就是我将目光正式投向汉中的时候了。

喜欢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