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万界革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一章 策反敌军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阳关和玉门关的战事,暂时陷入了僵持。汉军依仗关隘,伤亡不大;联军虽众,却寸步难进,每日空耗钱粮。

敦煌都护府内,刘能校尉除了维持城内秩序,还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太守和程昱、许攸等谋士制定的“疲敌”与“攻心”之策,需要他来执行。

他召集了包括阿达木在内,数十名最近从西域各国逃来的、口齿伶俐、深知故国情况的移民。

“诸位,”刘能神色严肃,“如今城外敌军,多为各国贵族裹挟而来。其中绝大多数,和你们昔日一样,是贫苦的佃农、奴户,甚至奴隶!他们为何而战?不过是为了保住欺压他们之人的特权!而你们,如今在敦煌,有屋有田,有牛有羊,是自由之身!你们希望回到过去吗?”

“不愿!”阿达木等人激动地喊道,他们切身感受到了两种生活的天壤之别。

“好!”刘能点头,“现在,需要你们将这些话,告诉关外那些和你们出身一样的敌兵!这不是让你们去拼命,而是用你们的声音,用你们亲眼所见的事实,去瓦解他们的军心!”与此同时,汉军按照程昱的计策,开始了心理战。

每当夜幕降临,阳关和玉门关的城头上,就会飘起阵阵烤麦饼和炖肉的香气。汉军士兵故意大声谈笑,说着今日又发了多少饷银,家中田地收成如何之好,长官如何公正,引得关外那些吃着粗粝干粮、甚至时常挨饿的联军士兵腹中咕咕直叫,心中五味杂陈。

接着,阿达木等人会用熟练的家乡话,朝着关外喊话:

“且末的兄弟们!我是三个月前从且末逃来的阿达木!我在敦煌分到了三十亩好田,一头耕牛!官府还给了种子和农具!不要再给老爷们卖命了!他们只会让你们饿肚子!”

“精绝的同胞们!看看我身上的新衣服!在敦煌,种地的收成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只要肯干活,就能吃饱穿暖!还能送孩子上学识字!不要再为那些把我们当牲口的人打仗了!”

“鄯善的士兵们!你们看看关里扔出来的是什么?是白面馍馍!是肉骨头!我们天天吃这个!你们呢?你们为什么而战?打赢了,好处是国王和贵族的,打输了,死的是你们!值得吗?”

更有甚者,汉军会用抛石机,将一些热腾腾的食物和一小袋一小袋的粮食,抛射到联军营地前沿,附上写着“弃暗投明,吃饱穿暖”的布条。

一开始,联军军官严厉弹压,甚至射杀靠近捡食物的士兵。但饥饿和诱惑是无法彻底禁止的。越来越多的联军士兵,在深夜偷偷跑到关墙下,捡拾食物,倾听喊话。他们看着关内扔出的“奢侈”的食物,对比自己每日的饥渴,听着那些“叛逃者”描述的美好生活,军心开始剧烈地动摇。

怀疑、怨恨、渴望像野草一样在联军大营中蔓延。小宛、戎卢、渠勒等小国的士兵开始成群结队地逃跑,不是冲向关墙,而是向着沙漠深处逃亡,宁愿做流浪野人也不愿再打这毫无希望的仗。大国军队中,开小差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军官与士兵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僵持了一个多月,联军已是外强中干。粮草补给越发困难,三十万大军的消耗拖垮了西域诸国本就不是很富裕的国库。士兵厌战情绪高涨,逃亡不断,各国将领互相指责,推诿责任,联军统帅(可能由精绝国车,师国国王轮流担任或共推)早已无法有效指挥这支庞大的杂牌军。

反观汉军,凭借关隘以逸待劳,后方敦煌稳定,物资通过河西走廊源源不断补给,士气始终高昂。

程昱和许攸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到了。他们决定执行最后一步:釜底抽薪,策反大军。

这一夜,月色昏暗。玉门关和阳关的城门悄悄打开一条缝隙。无数小队汉军士兵,护送着像阿达木这样的“宣传员”,带着大量的食物、饮水和象征性的金银铜钱,潜入联军营地边缘。

他们不再只是喊话,而是直接接触那些面黄肌瘦、眼神闪烁的联军底层士兵。

“兄弟,饿了吧?吃点。”

“我们都是苦命人,何必自相残杀?”

“现在过来,马上有吃的,还能登记分地!过去的事,绝不追究!”

“杀了压迫你们的军官,带着他的头来降,重重有赏!”

巨大的诱惑和长期的心理攻势,终于压垮了联军士兵最后的心理防线。

先是小股部队,然后是整营整营的士兵,扔下武器,冲向汉军的方向,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投降!他们疯狂地抢夺食物,跪地乞降,甚至有的为了表示诚意,真的转身砍杀了平日欺压他们的军官!

混乱如同瘟疫般在联军营中爆发!汉军趁势点燃了早就准备好的火把,擂响战鼓,发出震天动地的呐喊,作出全面出击的态势。

本就人心惶惶的联军,看到身边人成片地倒戈,又听到汉军恐怖的战鼓和呐喊,彻底崩溃了!

“败了!败了!汉军杀出来了!”

“快跑啊!”

三十万大军,如同雪崩一般,顷刻间土崩瓦解。士兵们丢盔弃甲,自相践踏,只顾亡命奔逃。龟兹、焉耆等国的主力还想勉强维持阵型,但在全面溃退的洪流中,很快就被冲散、裹挟着向后败退。

张辽、于毒见状,岂会放过如此良机?

“并州铁骑,随我冲锋!”张辽长须飞扬,一马当先,率军冲出阳关,追杀溃敌。

“黑山军的儿郎们!报仇的时候到了!杀!”于毒挥舞战刀,带领守军冲出玉门关,痛打落水狗。

两路汉军如同猛虎驱羊,一路追杀数十里,斩获无数,俘获降兵数以万计。西域三十六国纠集的三十万大军,就这样戏剧性地、彻底地灰飞烟灭。

数日后,敦煌城外。

阿达木和小二正在田里劳作,虽然战争刚刚结束,但他们一刻也不敢耽误农时。田野里,又逐渐恢复了往日忙碌的景象。

一队汉军骑兵押送着长长的俘虏队伍从远处经过,那是等待甄别和安置的降兵。他们中的许多人,未来很可能也会像阿达木一样,成为这片土地新的建设者。

刘能校尉骑马路过田边,笑着和阿达木打招呼:“大叔,地翻得不错啊!”

阿达木放下锄头,感激又后怕地说:“托长官们的福,仗打赢了,咱们这好日子才算保住了。”

刘能望向远方,夕阳依旧将敦煌染成金色,经历了烽火的考验,这座城市和这里的希望,显得更加坚韧和真实。

“是啊,打跑了豺狼,才能安心种地。”刘能点点头,“好好干吧,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去,敦煌再次沐浴在和平的曙光之下。经过这场考验,更多的人将会相信,这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和希望所在。而西域诸国,经此一败,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阻止这股时代的洪流,敦煌的根基,从此愈发稳固。

褚燕道:“如今西域诸国损失惨重,弹压不住国内底层百姓的反抗。我愿率本部人马入西域策反百姓引导革命,将这些地区纳入大汉版图。”

程昱道:“褚将军就是入西域也不急于一时,听说庞统周仓太史慈,管亥他们游学已经到了九泉。你们一起去西域也好有个照应。”

褚燕道:“那就再等几天,顺便去物色几位向导。。”

喜欢诸天万界革命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诸天万界革命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