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7章 经略西域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时值景元三年秋日,天高云淡,凉风渐起。翊京城外的农田里已泛起层层金黄,正是秋粮将熟未熟之时。晌午刚过,田埂上走来两个身影,正是身着便服的尚书令陈登与王镜。

陈登利落地挽起衣袖,蹲下身拨开一丛稻叶,指尖轻抚过叶缘。

他转头对身旁人道:“陛下看,这便是先前缺了肥的秧苗,叶尖枯黄,茎秆软弱。而今施了肥不过旬月,新抽的叶片已是碧绿健壮。”

阳光落在他沾了泥点的手背上,那双手虽执笔多年,抚弄禾苗时却依然带着农人般的熟稔。

王镜随之蹲下,欣慰一笑:“果然天差地别。这般明显的长势,农人们见了定会信服。”

二人沿着田畦缓步而行,陈登不时俯身指点。来到一片菜畦前,他拔起棵带着虫眼的白菜:“这是试过草木药剂的。往年这时节菜叶早被啃得千疮百孔,如今虽还有些虫蛀,却已好上许多。”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粗布包,“……陛下让农人们将苦楝叶、烟叶混着石灰水煮了,喷洒效果果然最好。”

王镜接过布包轻嗅,草药与石灰混杂的气息扑面而来。

“此法确实成本低廉,寻常农户都制备得起。”她的目光扫过远处正在收割的农人,语气沉静。

陈登拭去额角的汗珠,不禁感慨:“陛下日理万机,既要处置倭国使节之事,还常陪我到这田间地头……”

秋风掠过稻浪,送来阵阵稻香。

王镜微微一笑,目光仍流连在无边的田畴上:“外务固然紧要,内政才是根基。若一味追求开疆拓土、扬威四海,却让百姓饿着肚子听捷报,这样的盛名有何意义?”

“让耕者有其田,食者有其粮,这才是为君者最该在乎的功业。”

能让百姓田增产、碗添饭,比什么虚名都实在。

“得君如此,实乃万民之福。”

夕阳下,她侧脸认真,陈登望之失神。

……

日子便在这般平静且温暖的日常里缓缓流淌,时序悄然步入深秋,萧瑟秋风卷着寒意掠过中原大地,也吹向了西北边陲的广袤疆域。

深秋时节,一道诏令自中枢发出,命马腾、马超父子与吕布统领精锐,奔赴凉州平定羌胡。

众将接令后迅速整军出发。经过数月激战,终将分散劫掠的羌胡部落逐一击溃,彻底扫清了凉州周边的隐患。

隐患既除,朝廷随即启动对河西走廊的重建,着力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工匠与民夫们昼夜不息地修复残破城防,重新垒砌城墙;官吏们带着粮种与安抚文书深入流民聚集之地,招抚离散百姓,引导他们重返家园、开垦荒地;水利工匠则沿着祁连山麓勘察水源,兴修沟渠与灌溉工程,淤塞多年的渠沟流淌起雪山融水,荒芜的田垄间又见绿意,河西的旱地变为良田。

其中,敦煌郡的建设尤为关键。

朝廷斥巨资在此驻扎精锐部队,可随时响应西域方向的军情;粮仓则囤积了大量粮草,为后续西进的军队与使团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敦煌也自此从边陲小城,一跃成为西征西域的总后方。

……

敦煌的风里裹着沙粒,打在新砌的粮仓墙面上,发出簌簌声响。

马腾身披玄色铠甲,立在粮仓制高点,目光扫过下方忙碌的人群。

民夫们肩扛木梁,将晒干的粮食倒进粮仓,士兵则手持木牌,仔细核对每批粮食的数量,在账簿上画押。

一名校尉快步上前禀报:“将军,西城门的粮道已通,下一批从武威运来的粮草,三日后便能到。”

“只是城北的蓄水池还需十日才能完工,若遇风沙,恐影响饮水。”

马腾接过图纸,沉声道:“调两百名士兵去帮工,昼夜赶工,务必与粮仓同时完工。西域各国观望者多,这粮仓是西征的根基,一粒米、一滴水都不能出岔子。”

待敦煌建成,河西四郡局势彻底稳定,朝廷正式经略西域。

大军与使团从敦煌西门迤逦而出,沿着河西走廊向西推进。

东汉后期,朝廷对西域的控制力逐渐减弱,中原战乱频繁,朝廷无力西顾,西域与中原的直接联系基本中断。此次经略目标便是恢复中原与西域中断已久的联系,让西域各国重新承认汉朝的宗主地位,重新回归天朝版图。

为首的老将军马腾勒马回望,但见敦煌城头黄旗招展,身后儿郎甲胄生辉,不由抚须长笑:“且教西域诸国再见汉家威仪!”

第一步,便是向西域主要邦国派出使团。

鄯善、于阗、龟兹、疏勒等国是西域的核心力量,朝廷为这些使团准备了丝绸、黄金等中原特产作为贵重礼物。

丝绸是西域各国贵族追捧的珍品,黄金则彰显着启朝的财力,二者结合,既传递着友好的诚意,也展现着中原的强盛。

使团首站抵达鄯善国。

云纹漆盒在楼兰王庭开启,中原的锦缎在烛火下流转华光。

马腾朗声宣诏:“我朝天子承天命而复一统,特赐恩赏,尔等当遣使朝贡,永为藩属。”

鄯善王手抚滑腻的蜀锦,望着庭外汉军森森铁甲,终是躬身接下了诏书。

然而并非所有城邦都如此顺服。

车师前国仗着他国撑腰,竟将来使拒之门外。马超当即率五千轻骑星夜奔袭,天明时分已兵临交河城下。

吕布带着攻城锤撞破城门,将还在寝宫酣睡的国王废黜。三日后,新王在汉军环护下登基,城头改换王旗。

至景元五年暮春,西域三十六国皆遣使奉表。

驼铃声中,各国贡使带着葡萄美酒与汗血宝马东往翊京,汉家的农具与谷种则随着西去的车队散入绿洲。

朝廷最终在柳中城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

这一机构曾是汉朝统治西域的最高象征,如今的重建,标志着启朝对西域的管辖正式恢复。

西域都护的人选,王镜经过反复考量,最终选定马腾,他既有平定羌胡的军事才能,又熟悉西域风土人情,更具备灵活的外交手腕,由他全权处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足以稳定西疆局势。

西域都护府的驻军数量并不多,但每一名士兵都是从全军中挑选的精锐。

他们无需驻守所有城邦,却能在遭遇外敌入侵或城邦叛乱时,迅速奔赴事发地,以少胜多、稳定局势。

而都护府的核心任务,一是维护西域各国的稳定,调解城邦间的纷争,二是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确保中原与西域的商队能安全通行,三是代表朝廷征收各国的贡赋,四是遏制北方游牧势力南下。

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都护府定期派出部队巡逻清剿马贼,最终将盘踞在商路沿线的贼寇一网打尽。

同时,在商路沿途设立星罗棋布的驿站,为过往商队提供食宿补给。商人们无需再担心食宿问题,也不必时刻提防马贼。

此外,朝廷还下令对过往商队从轻征收商税,

以此鼓励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往来,让丝绸之路重新变得繁荣。

在经济与军事之外,文化与技术的传播同样重要。

都护府组织中原的工匠与农夫,前往西域各国传授先进技术。

冶铁工匠教当地铁匠改进熔炉与锻打技艺;

凿井工匠带来井渠法,帮助干旱地区的百姓开采地下水;经验老农则指导当地农民使用犁耕、施肥等技术,提高西域的粮食产量。

……

于阗城外的田野里,中原农夫老周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一把谷种,面前围满了于阗的村民。

老周将谷种撒进翻松的土里,用脚轻轻踩实,又拿起一把曲辕犁,演示如何调整犁头的角度:“这犁比你们的木犁省力,深耕三寸,粮食能多收三成。”

一名于阗青年伸手摸了摸犁头,惊讶道:“这铁真硬,我们的铁匠打不出这样的东西。”

“别急,”老周笑着指向不远处,“那边的冶铁师傅正教你们的人锻铁,过些日子,你们也能打出这样的犁。”

他起身,指向田边新挖的井渠,“还有那井,顺着地势挖渠,再旱的天,庄稼也能喝上水。”村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工匠们正将陶管接入井中,清澈的水流顺着渠沟淌进田里,滋润着干裂的土地。

一名老农用手捧起水,尝了一口,笑着用生硬的汉话道:“汉家的法子,好!”

……

都护府旁的校场上,十几名西域小国王子正跟着汉将习练剑术。

这些质子们穿汉服,诵着汉家经典,其中于阗小王子最是伶俐,已能用竹筷夹起滑溜的汤饼。

马腾常来考较他们课业,总捋须笑道:“待尔等归国执政,当知汉家待藩属推心置腹,你我本就亲如一家。”

至此,启朝对西域的经略全面落地。西域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怀抱,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生机。

【叮——成功获得信仰值】

喜欢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