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史书,不喜欢看可以跳过等之后的番外~)
《启书·太祖昭明圣武皇帝本纪》
太祖昭明圣武皇帝,讳镜,王氏。母杨氏,讳荔,弘农人也,后追尊兰国夫人,谥允慈皇太后。父讳翼,太原王氏,官至京兆尹。帝以汉熹平四年诞于洛阳,生而有异兆,父甚异之,钟爱若明珠。太祖幼聪敏,沉静有度。
年十五,值汉初平元年,董卓构乱,海内震荡。帝随家避祸,西迁长安,跋涉千里,途中感疾甚笃。
昏寐三日,忽觉神清气爽,若脱沉疴。是夕梦有羽衣仙人,授以金针玉匮之秘,自是豁通医理,洞见脏腑,时人以为神授。
帝遂以医术济世,时长安大疫,瘴疟横行。帝究心方技,取青蒿冷浸萃取其汁,以疗瘟疟,活人无算。由是声闻日隆,恩泽广被。王府垣外,每日叩谢之民匍匐盈巷,皆感泣称颂。民间仰其仁心妙术,敬称为青囊仙。
时肃侯贾诩,方为董卓婿牛辅帐下讨虏校尉,不幸染伤寒甚笃。帝亲为诊治,施以汤药,诩遂得愈。感帝活命之恩,诩解所佩羊脂白玉为赠,顿首再拜,仰慕其德,自此常怀敬服。
后帝疗疫济民之名达于禁中,天子闻而嘉之。汉献帝诏曰:“王氏女镜,仁心妙术,惠泽苍生,堪为表率。”遂敕封为安阳县主,旌其德业。
然王家以疗疫故,为宵小所嫉,讹传巨富,竟招祸患。董卓部将郭汜率西凉锐卒围宅,索金帛甚急。帝临变不惊,从容谓汜曰:“寒门岂有厚藏?然仆有稀世之宝,愿献太师,以明心迹。”汜疑其诈,胁之同行。帝遂入西凉军营,软禁帐中。
帝虽在羁縻,神色自若,见军中多伤瘼者,乃施术疗之,活人颇众。士卒感佩,咸称仁德。有骁士赵虎者,感再生之恩,顿首泣曰:“愿效死力,永随左右。”后果为宿卫统领,忠谨无贰。
未几,李傕、郭汜、樊稠等皆罹沉疴,帝一一愈之。三将拜服于地,敬称为圣手,不敢复有怠慢。
卓设宴召帝,欲试其能。帝从容赴席,于众目睽睽间,虚展袍袖,倏忽捧出玉壶琼浆,清光流溢,满座皆惊。帝奏曰:“此乃昆仑仙醴,昔梦受仙真点化,偶得微术,今特献太师。”卓饮之,顿觉神清气爽,宿疾若失,大喜过望,叹为神异。
即日颁诏,封帝为宪德宫令,秩同太仆,掌禁中秘仪,恩宠殊异。
傕、汜、稠自蒙疗愈,待帝礼敬殊异,非复往日倨傲。汜尝纵兵虐民,帝正色诫之曰:“将军既握重兵,当思积德。屠戮无辜,岂非自招天谴?”汜惭惧,遂下令敛部众,偿以金帛,抚恤遗孤,关中稍安。
后贾诩数谒帝,从容语曰:“公虽出太原名门,今为董氏所拔,宠渥非常。然王、董之势异途,譬犹冰炭同器,终难久恃。今周旋两阙之间,如舟溯惊涛,失楫则覆。愿公察时明势,早思良图。”帝深然之,阴为去计。
初平元年四月,帝入宪德宫任职。精研算术,革旧法,立新制,校核之效,速捷倍蓰。常入禁中谒见天子,献帝刘协年幼好学,帝乃授其算术、图画之道,深为协所倚信。
时董卓闻之,哂曰:“此雕虫小技耳,何足虑也?”遂不以为意。
帝尝于宫中为献帝姊万年公主刘贞绘像,笔法精妙,栩栩如生。期间以牛乳、茶汤诸物调饮待客,贞奇而尝之,甘润殊异,乃欣然与帝相交,情谊日笃。
公主奇其术,恳请复观。帝乃允之,虚室夜中,舒袖展掌,倏有神光自掌心涌出,皎若初旭,明似流晶,顷刻间照彻庭宇,朗耀如昼,宫人皆惊慑屏息。光华穿牖逾垣,溢散禁闼之外,长安夜道行人仰见,咸谓月华临世,竞相伏拜。
卓自是益发骄横,暴虐日甚。帝阴承司徒王允之谋,佯献延寿仙丹,实密置丹毒于内。卓不察,服之,沉疴渐深。帝复借炼丹之名,广索金帛,实阴输于卢植、公孙瓒等,散以赈济饥民,植等由是深敬帝德。卓竟未觉,反嘉其忠,加封丹阳郡主,赏赉殊厚。
后卓毒发体衰,吕布乘隙刺之于北掖门,卓遂毙。王允继掌朝纲,允亦太原王氏,乃帝父翼之从兄。然允性褊狭,不能抚绥卓部旧将,帝屡谏以宽柔,允皆不从。未几,凉州兵果乱,劫掠京师。帝父翼时为输粮之役,竟殁于乱军之中,帝大恸。
帝既遭父丧,哀毁骨立,然仍依礼治丧,尽哀而止。丧毕,自请就国丹阳。临行,贾诩特至府邸拜别,二人执手语及天下大势,唏嘘不已。
帝乃率部曲亲兵并自愿相随之百姓,东出长安。途中山河破碎,流民塞道。帝屡显神异,或于囊中取粮不绝,或以寻常织物幻化冬衣,赈恤饥寒。追随者日众,皆感泣曰:“真天命所归也!”由是人心渐附,愿效死力者甚多。
行至颍川,适逢黄巾余寇掠害乡里,帝恻然,即命部曲击贼,护佑百姓,义声播于四方。时文正侯荀彧,隐居故里,闻帝仁勇,亲诣谒见。二人语及天下苍生、经世之道,竟日倾谈,相见恨晚。
彧遂邀帝赴荀氏清谈之会,颍川名士荀攸、荀谌、钟繇、陈群等皆在座。帝析玄理、论时务,言皆中的,识见高远,举座叹服,咸以为非凡之主。
又,帝遇文贞侯郭嘉。嘉性放达,常醉卧市肆,弈棋为乐。帝不以为忤,亲与对弈,纵论天下,嘉深为折服,遂许驱驰。
时黄巾扰境,帝先以兵威破其势,后施仁政抚其心,贼众皆感泣归附。帝择其精壮者编入行伍,余众安置丹阳,化剑为犁。
及帝离颍川,荀彧、郭嘉皆慨然请随,遂同赴丹阳,开风云际会之端。从此生死相随,一世君臣。
帝初至丹阳,方临城阙,忽有白虹贯日之异,光耀天地,昔之轻慢者皆震悚屏息。
自是郡中祥瑞迭现,皆应天命所归。帝乃宣承天意,代天巡狩,镇抚丹阳,原太守慑其威德,奉印逊位。
帝既主郡事,亲训郡兵,飨以酒肉,恤士卒如手足,又于校场初展射艺,矢贯百步之外的,三军皆服。内政委于荀彧、郭嘉,整顿吏治,劝课农桑,仓廪渐实。
越人祖郎窃据山险为乱,帝亲征之,破其寨,郎请降。帝收其部众,择健儿补军,中有越女阿卓,骁勇善战,帝擢为近卫,甚见倚重。
郡中豪族多挟铜矿自雄,帝示以兵威,尽收其利,复遣巧匠秘研火攻之具。
翌年春,帝亲行藉田之礼,祷于天地。是夜,天赐异种,赤薯黄芋,破土勃发,一夕成熟,亩收千斤。帝大喜,名之红薯、土豆,颁种郡中,曰:“愿天下苍生,再无饥馁。”时名士张昭,闻帝德业,自吴郡来附。帝虚襟纳之,昭遂效命,竭诚辅弼。
帝素重教化,乃于丹阳创立学宫,广延俊彦。特聘大儒卢植为祭酒,主持讲席。四方学士负笈来投,云集响应。其间糜真、陆逊、朱然、诸葛瑾等皆肄业其中,砥志研读,后并为栋梁之材,世称丹阳四杰。
帝欲兴造纸之术,亲赴徐州。时刺史陶谦好珍玩,帝以精瓷相赠,谦大悦,遂以良匠百工出借。
糜竺在侧,观帝气度恢弘,技艺超群,暗奇之,私谓左右曰:“郡主非常人也,他日必展宏图。”
途经广陵东阳,见一人赤足耘田,形貌散朗,询之乃县令陈登。帝与登共论农时水利,登应对如流,见识卓绝。二人相谈甚契,登拊掌笑曰:“使君若他日有意天下,登必杖策来从!”
帝既得工匠,乃于丹阳设坊研造,革新古法。所作纸质匀细若云,价廉而易得,世人争购,丹阳纸遂风行江淮。
时段,孙坚战中重创,医者束手。帝亲为施治,坚得以活,其子孙策感戴不已,遂率部曲归附,誓效驰驱。
策既领校尉,锐意东进,克吴郡,降自称东吴德王之严白虎,声威大振。帝乃亲训水师,楼船列阵,出征会稽。
征途之中,帝挥袖作法,忽见官仓之粟为之一空,险隘处竟有巨岩自生,三军皆惊为神助。遂克会稽,以张昭为太守,抚民理政。
帝以疆土日扩,深感才匮。荀彧举其侄荀攸,称其“外愚内智,算无遗策”。帝亟召之,攸至,与论大势,如石投水,即拜为军师。
旋即,天子使至,嘉帝定丹阳、吴、会稽三郡之功,诏封昭宁侯,东南震动。
昭宁侯宴集群臣,庆功未央。忽报郭汜遣使献白鹿,其鹿通体如雪,目含清辉。帝离席近前,轻抚其首,低语数声,鹿竟屈膝而拜,温驯亲昵,满座皆惊,以为仁德感召万物。
时有孙策幼弟权,年少英毅,自请效力。帝嘉其志,允随侍左右,习军政之事。
帝素谙物用,乃制新法取海煮盐,所得盐晶莹若雪,味咸而纯,号为雪晶。糜竺见而奇之,帝遂授以盐引,专营江淮。自此利源广开,资用丰盈,府库充盈。
初平三年,帝举兵伐豫章。丹阳精甲所指,诸葛玄自知不敌,遂开城请降,舆榇待罪。帝亲释其缚,优抚之。玄感激归心,其侄瑾、诞、亮等皆得入见,帝一一识拔。
同年七月,豫章南境妖道干吉煽惑山越,聚众为乱。部将阿卓深入险地,为贼所困。帝亲率轻骑驰援,阵前忽召风雨,雷霆俱作,暴雨倾盆而下,贼众法阵自溃,狂热顿消。卓因得脱,越人惊畏,皆呼为九天玄女娘娘。帝乘势击斩干吉,传首诸寨,南境遂平。
秋冬之交,帝得异棉所织之衣,轻暖非常。乃命孙氏尚香主其事,分发军民,广言其利,使备来岁之种。尚香因功擢为司织女官,领农桑之事。
帝素念陈登之才,常通音问,令试新稻于东阳。会流寇犯境,登告急于徐州。帝乃亲谒陶谦,请助剿。谦感其诚,许之。帝遣精骑星夜驰击,旬日平贼。谦深德之,遂表让广陵郡以为酬。帝乃以陈登为广陵太守,总揽民政,江淮之势益固。
剿匪途中,降将张闿请降。帝观其面,私谓左右曰:“此獐头鼠目,鹰视狼顾,性必反复,终难驯服。”乃姑且纳之,而阴为之备。未几,闿果叛,旋为帝军所擒斩。众皆惊服,以为帝明鉴如神。
帝观骑兵虽众,然驰骋冲击之际,人马未臻合一。乃潜心构制,造双镫之具,骑兵凭之可立身发力,奔袭劈斩,战力倍增,由是锐骑所向,皆莫能御。
复绘精妙织机图式,授于孙氏尚香。尚香督匠制成,其机经纬交织,效率远超旧式,江淮织造为之革新。
及至元岁,帝宴群臣于丹阳城楼。夜宴方酣,忽有火光骤起,裂空如昼,绚然绽放,若天女散锦,众皆仰首称奇,谓之烟花。满城士民欢忭,共庆升平。
初平四年,帝巡至庐江,闻周瑜才名,特往谒见。席间帝抚琵琶,孙策舞剑,瑜奏琴以和,音律相得,竟日欢畅。瑜感帝知遇,乃自请说陆康。康素服瑜才辩,遂举庐江归附。
袁术在寿春,闻之大惧,欲亲征讨。时贾诩客于术幕,阴助帝谋,力主出征。术果倾巢而出,途中伏兵四起,腹背受敌,大溃而走。帝乘胜以火药轰破寿春,术遁逃未远,为军士所擒,软禁于丹阳。
帝尽收术之地,江淮连片,声威愈隆。贾诩遂复归帝麾下,坦言早已倾心,帝笑而纳之,待如腹心。
朝廷嘉其功,诏拜扬州牧,帝母杨氏,亦晋为兰国夫人,恩宠极一时之盛。
喜欢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