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逸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5集:技艺认证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糖龙谱

温如霜指尖捻着的糖丝在展厅射灯下泛着琥珀光,风痕隔着三步远都能闻见那股子焦香里裹着的甜。玻璃展柜里卧着的“二龙戏珠”糖塑是老艺人的遗作,龙鳞片用细齿刀刻得密不透风,可展签上只潦草写着“民间糖艺品”,连艺人名字都模糊不清。

“风工程师,你看这龙角。”温如霜的声音比糖丝还轻,她指着龙首顶端那两簇蜷曲的糖尖,“老辈人做糖龙讲究‘角似鹿、眼似虾’,这对龙角要在熬糖到160度时快速塑形,温度差一度就软塌,可现在连像样的教材都没有,更别说标准了。”

风痕推了推眼镜,手机屏幕上正跳着他刚导出来的数据。上周去南方糖艺工坊调研,老师傅凭手感打分,同一件作品上午评“优”下午评“良”,年轻徒弟们吵得脸红脖子粗。他把手机递过去:“昨天统计了十个工坊的考核记录,评分误差最大的达到37%,全凭经验。”

温如霜接过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得飞快。她研究糖艺二十年,从唐代的“糖狮”到清代的“糖牌楼”,能背出二十多部文献里的技艺记载,可每次看到年轻艺人因为没有标准而走弯路,还是忍不住揪心。“上个月有个徒弟,把熬糖的火候搞错了,一锅糖全糊了,当场就哭着说要放弃。”她顿了顿,抬头看向风痕,“你的数字评分系统,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风痕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是一个三维建模的糖龙,龙身的每一片鳞片、每一根龙须都标注着参数。“我们可以把糖艺的关键环节拆解成数据指标,比如熬糖的温度要控制在155-160度,塑形的时间不能超过8分钟,龙角的弯曲度要在30-45度之间。”他点开一个模拟程序,“通过这个系统,考官可以实时采集数据,自动生成评分报告,误差能控制在5%以内。”

温如霜凑过去看,眼睛越睁越大。她能想象到,有了这个系统,年轻艺人再也不用靠“感觉”熬糖,考官也不用凭“印象”打分。可转念一想,又皱起了眉头:“糖艺不只是技术,还有文化在里面。比如‘二龙戏珠’里的龙,要体现出威严,‘龙凤呈祥’里的凤,要透着灵动,这些怎么用数据衡量?”

风痕早想到了这个问题。他调出一个文档,里面列着“文化理论考核大纲”的初稿。“我查了《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里关于糖艺的记载,还有各地的民俗传说,准备和你一起设计理论考核部分。”他指着大纲里的“糖艺历史”“民俗寓意”“美学特征”三个模块,“技术是骨架,文化是血肉,两者缺一不可。”

接下来的三个月,两人几乎泡在了工作室里。温如霜负责梳理文化理论,从糖艺的起源、发展到不同流派的特色,逐条考证,编写题库。她还特意去了趟国家图书馆,把明代《天工开物》里关于“糖霜”的记载复印出来,作为理论考核的重要依据。

风痕则忙着完善数字评分系统。他带着团队去了十几个糖艺工坊,采集了上百组实操数据,调整参数阈值。有一次,为了验证“龙身弧度”的最佳指标,他和老师傅们一起熬了整整三天糖,手上被烫出好几个水泡。

这天晚上,工作室的灯还亮着。温如霜正在修改理论考核的论述题,风痕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刚打印出来的评分报告。“你看,今天测试的结果,误差只有3.2%!”他指着报告上的曲线图,“而且系统还能自动指出问题,比如这个作品的龙尾塑形超时了2分钟,糖温低了3度,都标得清清楚楚。”

温如霜接过报告,仔细看了一遍,嘴角终于露出了笑容。她想起上周去一个工坊,年轻艺人用他们设计的系统进行考核,当屏幕上显示“优秀”时,那孩子激动得跳了起来。“太好了,”她抬头看向风痕,眼里闪着光,“这样一来,糖艺传承就有标准了。”

可就在这时,风痕的手机响了。是一个老艺人打来的,语气带着不满:“小风啊,你们搞的那个系统太死板了!我做了四十年糖龙,凭的是手感和心意,哪用得着什么数据?”

挂了电话,风痕皱起了眉头。温如霜也沉默了,她知道老艺人们对传统技艺有感情,突然要接受新的标准,肯定会有抵触。“要不,我们去拜访一下李老?”她提议道。李老是糖艺界的泰斗,做的“糖龙”曾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说话很有分量。

第二天,两人带着系统和理论大纲去了李老家。李老的工作室里摆着各种各样的糖塑,有威风凛凛的龙,有憨态可掬的熊猫,还有精致小巧的花鸟。听说他们要制定糖龙技艺等级认证标准,李老先是叹了口气:“现在的年轻人,连熬糖都熬不好,是该有个标准了。”可当看到数字评分系统时,他还是摇了摇头:“这东西能评得出糖龙的精气神吗?”

温如霜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她对李老作品的研究。“李老,您做的龙,龙睛用的是‘点睛法’,要在糖快凝固时快速点上,这既需要技术,也蕴含着‘画龙点睛’的文化寓意。”她翻开理论大纲,“我们在理论考核里专门加了‘传统技法的文化内涵’这一章,实操评分也把‘技法的规范性和文化表达’作为重要指标。”

风痕也打开平板电脑,调出李老之前做糖龙的视频。系统通过AI分析,标出了李老熬糖、塑形、点睛的关键步骤和参数。“李老,您看,这些数据其实就是您多年经验的总结。我们的系统不是要取代经验,而是要把经验变成可传承的标准,让更多人能学到您的技艺。”

李老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又看了看温如霜笔记本上的记录,沉默了很久。他拿起一块刚熬好的糖,熟练地捏出一个龙首,然后递给温如霜:“你们试试,按照系统的参数,能不能做出这个味道。”

温如霜和风痕按照系统提示的温度和时间,小心翼翼地熬糖、塑形。虽然做出来的龙首不如李老的精致,但也有模有样。李老尝了尝他们做的糖,点了点头:“味道还不错。看来,你们是真的懂糖艺。”他接过理论大纲,在上面签了字,“我支持你们,也会劝其他老艺人接受这个标准。”

有了李老的支持,标准制定工作进展得顺利多了。三个月后,《糖龙技艺等级认证标准》正式发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包含文化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两部分。

认证考试那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糖艺艺人齐聚一堂。理论考试现场,考生们认真答题,有的在论述“糖艺与民俗的关系”,有的在分析“不同流派糖龙的美学特征”。实操考核现场,风痕的数字评分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屏幕上不断刷新着考生的成绩和问题反馈。

温如霜在考场里来回走动,看着考生们熟练地熬糖、塑形,心里满是欣慰。有个年轻姑娘,之前因为没标准总做不好龙角,这次按照系统提示的参数,一次就成功了,她激动地对温如霜说:“温老师,谢谢您,我终于会做龙角了!”

考试结束后,李老和其他老艺人一起查看了评分报告。当看到系统对每个作品的评价都精准到位,甚至指出了一些他们没注意到的细节时,老艺人们都服了。“这个系统好啊,既公平又高效,还能帮我们发现问题。”一位老艺人感慨道。

风痕看着眼前的景象,对温如霜说:“你看,我们做到了。”

温如霜点点头,望向展厅里那尊“二龙戏珠”糖塑。现在,它的展签上不仅有了艺人的名字,还标注了对应的技艺等级。“这只是开始,”她轻声说,“我们还要把这个标准推广到更多地方,让糖艺这门老手艺,能在新时代传得更远、更久。”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那些刚做好的糖龙上。糖龙在余晖中泛着温暖的光,仿佛真的活了过来,正朝着远方飞去。

《逸霄》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VIP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VIP小说!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逸霄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