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明朗踏入所谓“光速科技”的车间,陈文翰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感官上的突兀转换。
一股复杂而浓烈的混合气味如同无形的浪潮般扑面而来,强行挤走了身后化工厂区的工业气息。
这味道极其独特:新鲜焊锡熔融时略带刺激性的松香、各种塑料件受热后散发出的淡淡异味、空气中悬浮的难以避免的轻微粉尘感,以及最底层,依旧顽固地、隐约可辨地从水泥地和墙壁中渗透出来的、这座仓库作为化工仓储使用时残留的某种基底气味——一种混合了机油、某种未知化学品和陈旧尘埃的味道。
这几种气味粗暴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绝非正规电子制造车间该有的“氛围”,让陈文翰下意识地屏息了一瞬,胃里微微有些不适。
紧接着,当眼睛适应了室内主要依靠那几排刺眼日光灯管照明的光线后,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这个早已习惯了摩托罗拉全球顶级研发中心和自动化生产环境的精英,瞬间感到了强烈的、生理上的不适和一种……认知上的巨大冲击与撕裂感。
这与他大脑中预设的任何关于“手机制造”的场景都毫无重合之处,仿佛闯入了某个平行时空的手工作坊。
这哪里是他概念中的“手机生产车间”?这甚至不像一个现代的工厂!
空间倒是挺大,显然是利用了整个仓库的面积,挑高也足够,但这巨大的空间反而更衬托出内部的空洞与简陋。
内部被粗糙的白色简易石膏板草草地隔成了几个功能区域——料件暂存区、贴片区、检测区、组装线、包装区。
隔断做得极其随意,石膏板的接缝处歪歪扭扭,甚至还能看到不平整的切割痕迹和里面露出的部分轻钢龙骨骨架,有些地方的石膏板甚至被磕碰出了缺口,显得破败而将就。
头顶是完全裸露的、刷着暗灰色防锈漆的钢架结构屋顶,纵横交错的钢梁上积着薄薄的灰。
上面挂着几排发出刺眼冷白光的日光灯管,光线分布并不均匀,在一些工位上投下浓重的阴影。
还有一些老旧的、扇叶上沾满油污的工业吊扇在有气无力地晃晃悠悠转动着,发出“嘎吱”的轻微噪音,它们的主要任务似乎是驱散设备散发出的热量和工人们聚集的体味,至于除尘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面是坑洼不平的普通水泥地,虽然明显打扫过,没有大件垃圾,但仍能看到一些难以清除的黑色油污渍、斑驳的化学品溅洒痕迹、以及无数拖拽重物留下的划痕。
他的目光首先被吸引到中央区域的Smt贴片机。
那台机器静静地立在那里,是整个车间里看起来最“高科技”的设备,但陈文翰一眼就认出那是至少淘汰了五六年以上的二手型号,甚至可能是从某个倒闭的电子厂淘来的旧货。
机身的蓝色漆面已经大面积磨损脱落,露出底下暗黄色的底漆和金属原色,上面还贴着几张早已褪色的、写有日文保养记录的标签。
送料器看起来有些陈旧,精度令人怀疑。
(陈文翰内心: “竟然是这种型号…早就该报废了!用这种精度和稳定性都难以保证的二手老爷机来贴装主板上的微小电容电阻?他们的良品率是怎么控制的?难道全靠后续的人工目检和拿着烙铁一个个维修补焊?这效率低下且质量完全不可控!简直是儿戏!” )
他仿佛能脑补出工人围着这台老掉牙的机器,不断调试参数、磕磕绊绊、时不时停工检修的生产场景,一种极不专业的印象深深烙下。
旁边的检测区域,景象更是让他瞠目结舌,几乎颠覆了他对电子产品测试的认知。
那根本不是检测区,更像是一个电子爱好者的混乱工作台!
几张廉价的、桌腿晃动的办公桌上,杂乱地摆着几台看起来像是用散件组装的台式电脑,机箱侧板甚至都没盖严,露出里面五颜六色的排线。
屏幕亮着,运行着似乎是自行编写的测试程序界面,UI设计粗糙简陋,像是上个世纪的doS界面,毫无美观可言。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连接电脑的那些测试治具(Fixture)——它们根本就不是标准化的工业产品!
看起来完全是用各种不同规格的排针、洞洞板、亚克力板、甚至木块自己切割、拼接、焊接、用热熔胶和螺丝固定起来的!
电线裸露在外,焊点粗糙,毫无屏蔽和防护措施,显得极其业余和危险。
工人们正手工将一块块主板小心翼翼地卡进这些自制的治具里,然后盯着屏幕上的通过\/失败提示,再用笔在纸质表格上记录数据。
(戴维·王内心: “my God…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这种测试环境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如何保证?电磁干扰、静电防护几乎为零!环境温湿度变化完全被忽略!这测试出来的数据有什么意义?这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谈不上可靠性!完全是撞大运!” )
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感到一阵强烈的不适和职业性的鄙夷。
最后的组装线,则是一条长长的、极其简单的皮带传送带工作台。
两旁坐着的工人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孩,看起来像是附近技校毕业或从农村招来的,她们手法异常熟练地进行着高度重复的手工操作:用塑料镊子安装小小的液晶屏幕、用电烙铁焊接纤细的排线(竟然不是用 connector!)、用电动起子锁上密密麻麻的螺丝、安装电池和后盖、最后贴上屏幕保护膜……几乎每一步都高度依赖人眼的判断和手指的灵活性,自动化程度极低。
虽然她们的速度很快,效率看起来不低,整个生产线也呈现出一种忙碌的“繁荣”景象,但那种纯粹依靠密集人力堆砌起来的、近乎原始的生产方式,与摩托罗拉那高度自动化、充斥着机器人精准手臂、精密气动夹具、无人智能传送带和全流程数据监控的现代化车间相比,简直是原始部落与工业时代的差距,落后了不止一个时代。
(李明内心: “这…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小作坊式的山寨机工厂模式啊!我在华强北看到的很多地下作坊都比这规范点!他们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规模稍微大了一点,工人多一点,管理稍微集中一点而已!本质上毫无区别!” )
环境方面,虽然比外面化工厂那恶劣的环境好了很多,也看到了几个简易的、不停嗡嗡作响的简易风淋口(但工人们进出似乎并不严格遵循流程,常常直接绕过),工人也都统一穿了浅蓝色的防静电服(但面料看起来很薄,洗涤多次有些发白,而且很多人手腕带连接并不规范,甚至有人卷起了袖子),但整体的洁净度、温湿度控制、静电防护水平,距离国际大厂那恒温恒湿、万级甚至千级无尘、全员严格遵循ESd规范的标准,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在头顶日光灯投射下的光柱中,无数细微的尘埃在肆意飞舞、沉降。
陈文翰彻底惊呆了,甚至忘了掩饰脸上的表情。
喜欢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重生后边造国货边炒股成全球首富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