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1章 铁路扩张,再遇难题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时间悄然滑入深秋,燕山脚下那座编号“甲壹”的高炉已经成功点火,喷吐出了第一炉炙热的铁水。

那耀眼的红色如同初升的朝阳,不仅照亮了整个山谷,也照亮了大宁帝国迈向工业化的雄伟前程。

连接京城与燕山矿区的“京燕线”铁路,在海量资金与人力的堆砌下进展神速,铁轨如同一条不断向前延伸的黑色巨龙,以每日超过五里的惊人速度向着目标延伸。

车头厂内第一批编号“开拓者”的蒸汽机车头也已组装完毕,正在试验轨道上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喷吐着白色的蒸汽,展现着它那无与伦比的钢铁力量。

一切似乎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之上。

皇家资源总署的每一次会议都洋溢着乐观与自信的气氛。

朝臣们看着沙盘上不断向前推进的红色小旗,听着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报告,仿佛已经看到了不远的将来,帝国被一张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紧密连接的盛世景象。

然而在这片高歌猛进的凯歌声中,一丝不和谐的音符悄然出现。

这一日,资源总署再次召开高级别扩大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审议“京济线”与“京武线”这两条南方主干线的最终路线规划。负责此事实地勘探与路线设计的,是青石县伯张大山的五子,如今在工部与格物院营造司担任总工程师的张柱子。

张柱子人如其名,性格沉稳如柱,做事一丝不苟,甚至到了有些刻板的地步。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先汇报取得的成就,而是直接让人展开了两幅无比巨大的、绘制着山川河流的详细舆图。

“陛下,诸位大人。”张柱子上前一步,面色凝重,声音低沉。

“过去三个月我带领三支勘探队共计五百余人,携带格物院最精密的经纬仪、水平仪,对‘京济’与‘京武’两条线路的预定走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精确勘探。勘探的结果……非常不乐观。”

他此言一出,整个议事厅内原本轻松的气氛瞬间为之一滞。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张柱子拿起一根红色的长杆,首先指向了“京济线”的舆图。那条代表着铁路的红线从京城一路南下,但在抵达黄河中下游的济州府地界时,却被一条宽阔的蓝色区域硬生生地截断了。

“第一个难题是黄河。”张柱子的声音透着一股技术人员特有的严谨与沉重。“我们都知道黄河水流湍急河道宽阔,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它到底有多宽,水到底有多深。”

“经过我们精确测量,济州段的黄河在枯水期两岸最短直线距离为三里,而在丰水期这个距离会扩大到五里以上。”

“更致命的是此段河床并非岩石而是以泥沙为主。河床之下三十丈依旧是松软的淤泥,这意味着我们传统的石料筑基、木材搭桥的法子在这里根本行不通。任何桥墩在这种地基上都如同插在豆腐里,别说承受火车这种钢铁巨兽的重量和震动,恐怕一场洪水就能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顿了顿给众人一个消化的时间,随即抛出了一个更令人绝望的结论。

“营造司与格物院的工程师们经过了数十次的计算与模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任何一种造桥技术,都不可能在这种地质条件上修建起一座足以承载铁路的永久性桥梁。”

“黄河是天堑,以现有技术我们……跨不过去。”

“哗——”议事厅内一片哗然。刚刚还沉浸在喜悦中的大臣们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如果连黄河都过不去,“京济线”修到一半就成了断头路,那还有什么意义?

然而没等他们从这个坏消息中缓过神来,张柱子又将红杆指向了另一幅“京武线”的舆图。

“相比于黄河天堑‘京武线’的难题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见那条通往南方的红线在行进到一半时,被一片连绵不绝的、用深褐色标注的巨大山脉拦住了去路。

“太行山脉。”张柱子缓缓吐出四个字。

“此山脉东西连绵八百里南北纵横上千里,山势之险峻超乎想象。我们的勘探队仅仅是进入外围便已折损了数人。”

“我们曾设想过两种方案。第一绕行,但经过计算若要从太行山脉的北端或南端绕行,整个‘京武线’的里程将增加三倍以上,工期和耗资也将成为一个天文数字,这在经济上是完全不可行的。”

“第二翻越,但太行山主峰一带海拔动辄千丈,坡度之大远非我们现有的‘开拓者’型蒸汽机车所能攀爬。强行翻越只有车毁人亡一个下场。”

他收回长杆对着皇帝和满朝文武深深一躬。“所以微臣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京济线’与‘京武线’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均无法建成。铁路的扩张遇到了我们无法克服的难题,恳请陛下与诸位大人重新审议此项国策。”

整个议事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两个接踵而至的噩耗给砸懵了。他们本以为解决了钱的问题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铁路的修建便是一片坦途。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真正阻挡在帝国面前的,是来自大自然最原始最冷酷的挑战,是那奔腾不息的黄河是那连绵不绝的群山。这些是用再多的钱也填不平的鸿沟。

一股悲观的情绪迅速在人群中蔓延开来。难道帝国的铁路雄心真的就要止步于此了吗?难道大宁终究只能被这山川地理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板块吗?

就在这股压抑的气氛达到顶点之时,一个沉稳的声音缓缓响起。

是张大山。从会议开始他就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儿子的汇报。此刻他缓缓站起身走到了舆图之前。他没有去看那些忧心忡忡的大臣,而是用一种欣赏的目光看着舆图上那两条被截断的红线。

“柱子你做得很好。”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你的勘探报告非常详尽非常精准。能勇敢地指出问题而不是粉饰太平,这才是格物院学者才是我张家的儿子该有的风骨。”

张柱子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张大山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即转身面向众人,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足以安定人心的磅礴力量。

“诸位都觉得这是绝路是吗?”

他环视一圈继续说道:“在我看来这非但不是绝路,反而……是一条通往更强盛未来的必经之路!”

“黄河是天堑没错,大山是阻碍也没错。但我们为何要用旧的眼光来看待新的问题?我们为何要被传统的思维束缚住手脚?”

他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如同出鞘的利剑。

“河流湍急地基松软传统的桥墩站不住,那我们就让桥梁……飞过去!”

“山脉高耸火车爬不动,那我们就让路……从山的心中穿过去!”

飞过去?穿过去?这些天马行空般的词语让在场的大臣们更加云里雾里。

张大山没有再过多解释,他知道说得再多也不如做出来有用。他直接面向皇帝朗声说道:

“陛下!臣恳请即刻在格物院成立两个最高优先级的技术攻关专项组!”

“其一名为‘铁桥组’!专攻以钢铁为材料以全新力学结构为核心的新式桥梁建造技术!其目标便是让铁路飞渡黄河!”

“其二名为‘开山组’!专攻可裂石穿山的新式‘猛药’以及隧道掘进与支护技术!其目标便是让太行山为我大宁的铁路让路!”

“臣请以张家全部家产为押立下军令状!”

“三年之内若不能攻克此两大难题,臣……愿提头来见!”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议事厅内久久回荡。

那股无与伦比的自信与气魄瞬间驱散了所有的阴霾与悲观。所有人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们或许还不明白“铁桥”和“猛药”到底是什么,但他们相信眼前这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男人。只要他说行那就一定行!

皇帝看着自己最信赖的臣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

“准!”

“朕给你全部的权限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朕和整个大宁都等着你……再次创造奇迹!”

喜欢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