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3章 顽固派拒种,言之凿凿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皇家防疫总署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皇权特许的雷霆之势,在整个京城乃至帝国全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种痘”运动。无数的孩童在父母的带领下,怀着对安国公府的无限信赖和对活下去的朴素渴望,走进了遍布各地的临时种痘站,伸出了他们稚嫩的手臂。

一个又一个浅浅的圆形疤痕,如同一枚枚生命的勋章,被烙印在了帝国新生一代的身体之上,也为这座被天花阴影笼罩了千百年的古老王朝,构建起了一道最坚固的免疫屏障。

然而,在这股席卷一切的时代洪流之中,却总有一些礁石,顽固地兀立于中流,试图以其所谓的“风骨”与“道统”,去螳臂当车般地,抵挡历史车轮的前行。

这其中叫得最响,也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当朝礼部尚书,两朝元老,被誉为“儒门泰斗”的——王景弘。

自那日于太和殿之上,在“牛毒之论”的辩论中被张小山和三个牧童的“铁证”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王景弘便称病在家,一连数日未曾上朝。

他并非是真的病了,而是气病了,更是……道心乱了。

他无法接受,自己信奉了一辈子,钻研了一辈子,也扞卫了一辈子的圣人礼法与纲常伦理,竟然会败给一个黄毛丫头的“乡野奇术”,败给三个泥腿子牧童的“村夫之言”。

这在他看来,不仅是他个人的奇耻大辱,更是整个士大夫阶层,整个儒家道统的……巨大耻辱!

“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

王尚书府邸,那间堆满了圣贤经典的书房之内,王景弘将手中那份由惠民防疫司颁布的、强制要求所有京城适龄孩童必须接种牛痘的官方文书,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气得是须发皆张,浑身发抖。

“以牛之污秽痘毒,侵染人之洁净体肤,此乃乱伦!此乃悖道!此乃以夷变夏之始啊!”

他对着身边几个同样忧心忡忡的门生故吏,痛心疾首地说道。

“想我大宁,乃礼仪之邦,上承尧舜禹汤之德,下启万世太平之基。何曾有过,如此罔顾人伦,将百姓之身体,视作牛羊一般,随意刺破,注入毒邪的荒唐政令?”

“那张丫头,仗着其父之功,其兄之势,竟敢行此等倒行逆施之举!而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出言反对!任由这‘格物妖术’,侵染我朝堂之正气!”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他捶胸顿足,一副忧国忧民、痛心疾首的模样。

“老师说的是。”一个平日里最得他器重的门生,连忙上前附和,“学生也以为,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牛痘之法,虽侥幸救治了九皇子,但毕竟时日尚短,其有无远患,尚未可知。如此大规模地推行于全民,实在是……太过冒险了。”

“是啊,老师。”另一个门生也说道,“如今京城之中,人心惶惶。不少百姓,也是被那瘟疫吓破了胆,才盲目听从。我等读书人,当为天下苍生计,秉持公心,不可不察啊。”

在门生们的“鼓舞”之下,王景弘那颗本已有些动摇的“道心”,再次变得坚定起来。

他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为这天下,为这圣人大道,发出最后的呐喊!

于是,他当即便铺开纸笔,奋笔疾书。

用他那手名满京华的馆阁体,写下了一篇文采斐然、却又充满了偏见与固执的……《论种痘之十不可行疏》。

疏中,他引经据典,从“天人感应”说到“华夷之辨”,从“身体发肤”扯到“医道正统”。

洋洋洒洒数千言,将牛痘之法,痛斥为“以贱犯贵之妖术”、“以夷变夏之祸源”、“伤风败俗之恶行”。

最后,他更是以一种近乎于“尸谏”的悲壮姿态,在疏中言明:

“臣,王景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忍见陛下,为妖术所惑,行险政于天下。”

“臣,愿以一家之安危,为天下万民,做一表率。”

“我王氏一族,上至老朽,下至黄口小儿,宁死绝不以牛毒秽体!”

“以此,来扞卫我圣人所传之礼法,以保我大宁之国体纯正!”

……

这封充满了道德绑架意味的奏疏,一经递上便再次在京城政坛,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

那些原本就对“格物新政”心存不满,或者因为安国公府势大而心生嫉妒的守旧派官员们,如同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纷纷上书附和,称赞王尚书“风骨凛然”,“乃国之大儒,社稷之栋梁”。

一时间,朝堂之上,再次形成了支持与反对两派,泾渭分明的对峙局面。

皇帝宁宣宗看着手中那份言辞恳切、却又处处透着顽固与迂腐的奏疏,气得是龙颜大怒,差点当场就下旨,将这个不知好歹的老顽固,革职查办。

但一旁的张小山,却及时地,劝住了他。

“陛下,息怒。”张小山平静地说道,“王尚书此举,虽是迂腐,却也代表了朝中一部分老臣的心声。强行压制,反而会激起更大的反弹,不利于国策的平稳推行。”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皇帝皱眉问道。

“陛下,”张小山的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近乎于冷酷的光芒,“既然王尚书,愿意以他一家之安危,来为天下人‘做表率’。”

“那……陛下,何不成全他呢?”

“嗯?”

“陛下,天花之疠,非人力所能左右。王尚书府上上下下数百口人,每日迎来送往,总有疏漏之时。”

“咱们,什么都不用做。”

“只需,静静地等着便可。”

“等着,让那无可辩驳的、最残酷的‘事实’,来亲自给王尚书,也给天下所有心存侥幸之人……”

“上最后一课。”

皇帝瞬间便明白了张小山话语中,那冰冷而又致命的含义。

他沉默了许久,最终缓缓地点了点头。

他将王景弘那份奏疏,留中不发。

既没有批准,也没有驳斥。

只是,下了一道意味深长的口谕:

“王尚书,乃国之重臣,其拳拳爱君之心,朕心领了。”

“其家之事,便由其……自行处置吧。”

……

于是,在整个京城,都在惠民防疫司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全民种痘”运动之时。

礼部尚书王景弘的府邸,便成了这座城市里,一个极其特殊,也极其……顽固的“孤岛”。

他严令,府中上下,任何人不得私自外出种痘。

他还请来了京城中最负盛名的几位传统派老郎中,在府门口,搭起药棚,每日为家人和那些同样不愿种痘的“信徒”们,施舍据说是能“扶正祛邪、辟易百毒”的汤药。

他甚至还亲自在家中开坛讲学,向那些同样对“格物新学”心存疑虑的士子们,宣讲着“存天理、灭人欲”的圣人之道。

一时间,王尚书府,门庭若市。

俨然成为了京城所有守旧势力的……精神堡垒。

王景弘,也因此在他那个小小的圈子里,赢得了“风骨如山”、“中流砥柱”的无上赞誉。

他言之凿凿地对所有人宣称。

他要用自己和他全家人的身体力行,来向世人证明——

“圣人之礼法”,远比那所谓的“格物妖术”,更能抵御……天灾人祸。

喜欢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