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安全屋,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陈志明面前的超算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旁边并排显示着两张经过AI高清修复和增强后的照片——一张是林悦在档案室发现的“1989年5月·宁州梅园”合影,另一张是从公开资料中提取的、那位退休领导在1989年4月底一次公开会议上讲话的正面标准照。
覃枫提供的顶级人脸识别算法正在对两张照片中的“领导”进行毫微级别的特征比对。骨骼结构、瞳孔纹理、皮肤毛孔分布……一项项指标在屏幕上飞速滚动,相似度高达98.7%,几乎可以认定是同一人。
但陈志明紧锁的眉头并未舒展。多年的侦查直觉告诉他,越是完美的模仿,越可能存在刻意掩盖的破绽。他将比对参数调整到最精细的模式,重点关注那些不受表情和年龄变化影响的静态生理特征。
“放大耳部区域,进行三维轮廓重建和微观褶皱比对。”陈志明下达指令。
屏幕上的图像迅速聚焦到两只耳朵。AI开始构建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并标注出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等数十个关键特征点。初始的宏观比对显示,耳廓形状相似度依然很高。
“进行耳垂形态量化分析。”陈志明不肯放弃。耳垂作为软组织,形态相对稳定,但细微的褶皱、厚度、与脸颊的连接角度等,具有极高的个体独特性,且极难通过化妆或短期模仿完全复制。
算法对两个耳垂进行了超高清扫描和数万次测量。进度条缓慢移动,陈志明的心跳也随之加速。
突然,屏幕中央弹出一个红色的警示框,伴随着刺耳的提示音:
【特征点匹配异常警报!】
【比对项:耳垂下缘褶皱模式 & 耳垂-脸颊连接角】
【相似度:72.3% (低于生物特征唯一性判定阈值95%)】
【结论:目标A与目标b在该组特征上存在显着差异,非同源概率极高。】
“找到了!”陈志明猛地一拍控制台,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AI生成的差异图清晰显示,合影中“领导”的耳垂更显饱满,下缘有一道细微的、几乎不可见的横向浅褶;而公开照片中本人的耳垂相对薄平,那道浅褶不存在,且耳垂与脸颊的连接角度有近乎一度的差异!
这点差异在肉眼看来微不足道,但在AI的微观辨识下,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这足以证明,梅园合影中的“领导”,是一个极其逼真、但并非本人的替身!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志明接到了林悦从省委内部档案系统查询到的、更高权限的信息反馈。信息显示,根据当时省委保健办的绝密医疗记录,那位领导于1989年5月15日至5月22日,因急性胆囊炎发作,正在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宁州梅园!
手术记录、住院病历、甚至当时的特护排班表,都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
铁证如山!
合影是假的!或者说,合影中的“领导”是假的!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目的就是伪造出该领导与周正阳关系密切、甚至共同持有“白梅花”信物的证据!为什么要伪造?是为了给周正阳披上“官方背景”的华丽外衣,让他之后的崛起显得顺理成章?还是为了在必要时,以此伪造的“把柄”来牵制或胁迫那位真正的领导?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白梅花”组织不仅能量巨大,而且行事狡诈周密,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高级替身和伪造证据的手段,为其庞大计划铺路搭桥。这个替身能够逼真到连身边人都难以察觉,其培养过程细思极恐。
“这个替身,现在在哪里?”陈志明立刻通过加密频道联系林悦和覃枫,声音因震惊而沙哑,“必须找到他!他是揭开整个替身网络的关键活口!他可能知道‘白梅花’早期的大量核心机密!”
“难度极大。”覃枫的声音传来,“过去了三十多年,替身可能已经改头换面,甚至可能已经被灭口。但我会尝试从当年宁州的入境记录、户籍异常变动、以及与周正阳早期活动轨迹有交集的可疑人员中进行大数据筛查。”
林悦的回复则带着更深层的忧虑:“如果替身是伪造证据的一环,那么,当年化工厂爆炸案的批示文件,甚至其他一些关键决策,有没有可能也是由这个替身签署的?真正的领导,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陷害或利用的?”
这个推测让整个案件的复杂性再次升级。真相如同俄罗斯套娃,剥开一层,里面是更深的迷雾。
陈志明看着屏幕上那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脸,以及AI标注出的那细微却致命的耳垂差异,感到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擅长制造“影子”、玩弄身份的可怕对手。而这张偶然发现的合影,就像一道闪电,短暂地照亮了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那双操控木偶的手。
找到那个消失的替身,或许就能抓住“白梅花”最原始的尾巴。
喜欢官场里的女人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官场里的女人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