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3章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庚戌这天,燕王慕容垂抵达邺城,直接把前秦建元二十年改成了燕国元年,穿搭风格、朝堂礼仪啥的,全按老规矩来。任命前岷山公库傉官伟当左长史,尚书段崇当右长史,荥阳人郑豁等当从事中郎。慕容农带着兵到邺城跟慕容垂汇合,慕容垂就照着他之前自称的官职正式给了任命。立世子慕容宝当太子,封堂弟慕容拔等十七人,还有外甥宇文输、小舅子兰审都为王;剩下的宗族和功臣里,封公的有三十七人,封侯、伯、子、男的有八十九人。可足浑潭召集了两万多兵力,攻下野王,接着带兵过来一起围攻邺城。平幼和他弟弟平睿、平规也带着几万兵到邺城投奔慕容垂。

长乐公苻丕派姜让去数落燕王慕容垂,还劝他:“犯了错能改,现在还来得及。”慕容垂说:“我受主上(苻坚)天大的恩,所以想保全长乐公,让你带着全部人回京师,之后我再重建燕国大业,跟秦国好好当邻居。为啥看不清形势,不把邺城还给我?要是执迷不悟,我就只好动真格用兵了,到时候恐怕想单枪匹马逃命都办不到。”姜让当场翻脸怼他:“将军在自己国家待不下去,来投奔我大秦,燕国的一寸土地,跟你有半毛钱关系?主上和你非亲非故,却一见如故,亲得像自家人,宠得比老功臣还厉害,自古以来君臣关系,有这么铁的吗?结果就因为朝廷军队打了个小败仗,你就立马变心。长乐公是主上的嫡长子,肩负重任,凭啥把百城之地拱手让给你?你要是想反,就尽管用兵,废话啥!可惜你都七十岁了,最后脑袋得挂在白旗上,一世英名变叛逆鬼!”慕容垂听了没吭声。手下人想杀姜让,慕容垂说:“人家也是各为其主,没啥罪!”还客气地送他回去,又给苻丕写信、给秦王苻坚上表,说明利害,请求送苻丕回长安。苻坚和苻丕气得够呛,回信把他狠狠骂了一顿。

鹰扬将军刘牢之攻打前秦的谯城,拿下了。桓冲派上庸太守郭宝攻打前秦的魏兴、上庸、新城三郡,也都攻下来了。将军杨佺期进占成固,攻打前秦梁州刺史潘猛,把他打跑了。这杨佺期是杨亮的儿子。

壬子那天,燕王慕容垂攻打邺城,攻下外城,长乐公苻丕退守中城。关东六州的郡县大多派人送来人质请求向燕国投降。癸丑那天,慕容垂让陈留王慕容绍代理冀州刺史,驻守广阿。

丰城宣穆公桓冲听说谢玄等人打了胜仗,自己之前说错话,又惭愧又悔恨,病倒了;二月辛巳日,去世了。朝廷商议想让谢玄当荆、江二州刺史。谢安觉得自家父子名声地位太盛,又怕桓氏一族失去职位心怀怨恨,就任命梁郡太守桓石民为荆州刺史,河东太守桓石虔为豫州刺史,豫州刺史桓伊为江州刺史。

燕王慕容垂带着丁零、乌桓的二十多万人,用飞梯、地道啥的攻打邺城,没打下来;就修筑长墙包围邺城,把老弱病残安置在肥乡,修建新兴城存放物资。

前秦征东府的官员怀疑参军高泰——他是燕国旧臣,可能有二心。高泰害怕,跟同郡的虞曹从事吴韶逃回勃海。吴韶说:“燕军就在肥乡附近,咱得去投奔。”高泰说:“我只是避祸而已;离开一个君主,又去侍奉另一个,这事儿我不干!”申绍见了感叹道:“离开还是留下都合乎道义,这才是君子啊!”

燕范阳王慕容德攻打前秦的枋头,拿了下来,留下守军后返回。

东胡人王晏占据馆陶,给邺城里的苻丕当后援,鲜卑、乌桓和郡县里占据坞堡不服从燕国的人还不少;燕王慕容垂派太原王慕容楷和镇南将军陈留王慕容绍去征讨。慕容楷对慕容绍说:“鲜卑、乌桓和冀州百姓,本来都是燕国臣民。现在大业刚起步,人心还没理顺,所以才有点小抵触。咱得用恩德安抚,不能用武力震慑。我在一个地方驻守,作为军队声威的根基,你去安抚各族百姓,讲清大义,他们肯定会听的。”慕容楷就驻守在辟阳。慕容绍带几百骑兵去劝王晏,给他分析祸福,王晏跟着慕容绍到慕容楷那里投降,于是鲜卑、乌桓和坞堡里的百姓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慕容楷留下老弱,设置地方官安抚,征发十多万青壮年,和王晏一起去邺城。慕容垂特高兴,说:“你们兄弟文武双全,完全能继承先王的事业啊!”

三月,任命卫将军谢安为太保。

前秦北地长史慕容泓听说燕王慕容垂攻打邺城,逃到关东,收拢鲜卑人,手下有了几千人。回到华阴驻守,打败前秦将军强永,队伍越来越壮大。自称都督陕西诸军事、大将军、雍州牧、济北王,推举慕容垂为丞相、都督陕东诸军事、领大司马、冀州牧、吴王。

秦王苻坚对权翼说:“当初没听你的话,让鲜卑人闹成这样。关东地区,我不跟他们争了,可慕容泓这事儿咋办?”就任命广平公苻熙为雍州刺史,镇守蒲阪。征召雍州牧巨鹿公苻睿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卫大将军、录尚书事,配给五万兵力;任命左将军窦冲为长史,龙骧将军姚苌为司马,去讨伐慕容泓。

平阳太守慕容冲在平阳起兵,有两万手下,进攻蒲阪;苻坚派窦冲去讨伐。

库傉官伟带着几万部众到邺城,燕王慕容垂封他为安定王。

前秦冀州刺史阜城侯苻定驻守信都,高城男苻绍在他的封国,高邑侯苻亮、重合侯苻谟驻守常山,固安侯苻鉴驻守中山。燕王慕容垂派前将军、乐浪王慕容温统领各军攻打信都,没打下来;夏季四月丙辰日,派抚军大将军慕容麟增兵协助。苻定、苻鉴是秦王苻坚的堂叔;苻绍、苻谟是堂弟;苻亮是侄子。慕容温是燕王慕容垂的侄子。

慕容泓听说前秦军队要到,有点慌,想带着手下逃到关东。前秦巨鹿愍公苻睿性格粗猛轻敌,想派兵追击。姚苌劝道:“鲜卑人都想回家,所以才叛乱,咱应该赶他们出关,不能拦着。抓老鼠尾巴,老鼠还能反咬一口呢。他们知道自己走投无路,肯定会跟咱拼命;万一失利,后悔都来不及!咱只要敲着鼓跟着他们,他们就得慌不择路地逃跑。”苻睿不听,在华泽交战,苻睿兵败被杀。姚苌派龙骧长史赵都、参军姜协去秦王苻坚那里请罪;苻坚大怒,把他俩杀了。姚苌害怕,逃到渭北的牧马地。于是天水人尹纬、尹详、南安人庞演等人联络羌族豪强,带着五万多家投奔姚苌,推举他当盟主。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白雀,任命尹详、庞演为左、右长史,南安人姚晃和尹纬为左、右司马,天水人狄伯支等为从事中郎,羌训等为掾属,王据等为参军,王钦卢、姚方成等为将帅。

前秦窦冲在河东攻打慕容冲,把他打得大败;慕容冲带着八千鲜卑骑兵投奔慕容泓。慕容泓手下有了十多万人,派使者对秦王苻坚说:“吴王(慕容垂)已经平定关东,您赶紧准备车马,送我家哥哥(慕容暐)回去,我会带着关中的燕人护卫皇帝,返回邺城,跟秦国以虎牢为界,永远当好朋友。”苻坚气得火冒三丈,召来慕容暐斥责道:“现在慕容泓的信这么写,你要是想走,我给你准备盘缠。你的宗族,真是人面兽心,不能当国士看待啊!”慕容暐磕头磕得流血,哭着认错。苻坚过了好久才说:“这是那三个小子干的,不是你的错。”恢复他的职位,还像以前一样对待他。让慕容暐写信招降慕容泓、慕容冲和慕容垂。慕容暐偷偷派使者对慕容泓说:“我是笼中之鸟,肯定回不去了;而且我是燕室的罪人,不值得你们惦记。你好好干一番大事业,任命吴王为相国,中山王为太宰、领大司马,你当大将军、领司徒,按照制度封官拜爵,等我死了,你就登基称帝。”慕容泓于是向长安进军,改年号为燕兴。

【内核解读】

这段十六国时期的历史片段,简直是一幅乱世中“权力洗牌”的生动速写——前秦的崩塌、后燕的崛起、后秦的诞生,几大势力的角力在短短数月内密集上演,每个关键人物的选择都像多米诺骨牌,推着历史往分崩离析的方向狂奔。透过这些事件,能清晰看到乱世里“实力说话”的生存法则,也藏着人性与政治的复杂博弈。

慕容垂:“老狐狸”的复国教科书

慕容垂绝对是这段历史里的“核心玩家”,他的复国之路几乎是乱世枭雄的标准模板。

淝水之战前秦一败,他立刻抓住时机在邺城“改元复燕”,这套“换纪年、复旧制、用旧臣”的操作,本质是快速唤醒鲜卑旧部的归属感——毕竟前秦的“统一”本就靠军事压制,一旦威慑消失,旧贵族的“复国记忆”就是最现成的动员令。他对姜让的态度更显政治家的分寸:既不杀来使落人口实,又用“各为其主”的说法显露出容人之量,比直接动武更能收拢人心。

但慕容垂也并非一帆风顺:围攻邺城久攻不下,说明他初期的军事优势有限;而关东郡县“送质投降”与王晏等人“据坞自保”并存,也暴露了“后燕”的根基还不稳。好在慕容楷、慕容绍用“恩德安抚”代替“武力震慑”,一口气招降几十万人,这才补上了“民心”这块短板——可见乱世里,光靠打硬仗不行,“收拾人心”的软实力更关键。

苻坚:“仁君”的致命陷阱

前秦的崩塌,几乎是苻坚性格缺陷的直接产物。

他早年能统一北方,靠的是“容人”的格局;但乱世里的“仁”,一旦没有实力兜底,就成了致命的软肋。当年不听权翼劝告,留着慕容垂、姚苌等异族豪强,等于给自家埋了定时炸弹;如今慕容垂反了,他还对慕容暐“哭着认错就原谅”,甚至恢复其职位——这种“妇人之仁”在政治斗争里根本是“养虎为患”。

更关键的失误是逼反姚苌:苻睿轻敌战死本是咎由自取,苻坚却迁怒于姚苌的使者,直接把这位羌族领袖逼到了对立面。要知道,姚苌本是前秦的核心将领,他一叛,等于前秦失去了对羌人的控制,瞬间从“平叛者”变成了“被群殴者”。苻坚的悲剧在于:他以为“恩德能换忠诚”,却忘了乱世里的忠诚,从来都是“实力对等”的附属品。

东晋:门阀政治的“稳”与“弱”

东晋在这场乱局里的角色很微妙——既趁机捡了便宜,又被内部掣肘捆住了手脚。

桓冲去世后,谢安主动放弃让谢玄统领荆、江二州,转而提拔桓石民、桓伊等桓氏子弟,这波操作把“门阀平衡”玩得很溜:既避免了谢家“功高震主”引发猜忌,又稳住了桓氏势力,让东晋能集中精力北伐(拿下谯城、三郡就是明证)。但这种“平衡”也注定了东晋的局限性:它永远不可能像前秦、后燕那样集中力量搞“大统一”,因为门阀们首先要保的是自家利益,而非朝廷的“大一统野心”。

乱世里的“小人物”与“大趋势”

这段历史里的小人物,恰恰暴露了时代的本质:

--高泰“不事二主”的选择,是魏晋士人“道义观”的最后残留,但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里,这种坚守更像一种奢侈品;

--尹纬、姚晃等羌人豪强推姚苌为王,说明前秦的崩溃不是“鲜卑独战”,而是被压制的各民族“集体反弹”——苻坚的“统一”本就没解决“民族融合”的根本问题,只是用军事强行粘合,一旦裂缝出现,必然全线崩塌。

最后:这段历史的“底层逻辑”

从慕容垂复燕到姚苌建后秦,本质是“前秦统一泡沫破裂后的权力再分配”:

前秦的统一靠的是苻坚的个人能力与军事碾压,却没建立起“跨民族的认同”和“稳固的统治体系”。淝水一战输的不仅是军队,更是“统治合法性”——当大家发现“前秦没那么强”,旧贵族要复国、异族豪强要自立、东晋要收复失地,所有势力都顺着这个裂缝往上爬,乱世自然而来。

而那些关键人物的命运,早已被时代注定:慕容垂的“果断”适配复国,苻坚的“仁柔”适配治世却不适配乱世,姚苌的机会主义则适配“乱中取势”。这不是“善恶之争”,而是“乱世生存法则”的残酷筛选。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