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4章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燕王慕容垂看邺城这硬骨头不好啃,就召集手下开会商量。右司马封衡提议引漳水灌城,慕容垂拍板同意。有次慕容垂巡视包围圈,顺便在华林园喝酒,秦兵偷偷摸出来偷袭,箭跟下雨似的,慕容垂差点没跑出来,多亏冠军大将军慕容隆带着骑兵冲阵,才勉强脱险。

竟陵太守赵统进攻襄阳,前秦荆州刺史都贵吓得逃往鲁阳。

五月,前秦洛州刺史张五虎占着丰阳投降了。

梁州刺史杨亮带着五万大军伐蜀,派巴西太守费统等人率三万水陆大军当先锋。杨亮屯兵巴郡,前秦益州刺史王广派巴西太守康回等人迎战。

前秦的苻定、苻绍都投降了燕国,燕将慕容麟带兵往西攻打常山。

后秦王姚苌进军屯驻北地,前秦的华阴、北地、新平、安定等地的羌胡部落,投降他的有十多万人。

六月初一,崇德太后褚氏去世。

前秦王苻坚亲自率两万步骑兵攻打后秦,驻军赵氏坞,派护军将军杨璧等人分路进攻。后秦兵屡战屡败,姚苌的弟弟镇军将军尹买被杀。后秦军营里没井,前秦兵堵塞安公谷、拦截同官水,想困死他们。后秦兵慌得不行,还有渴死的。结果赶上天下大雨,后秦军营里积水三尺,而营外百步之外才湿了一寸多,后秦军士气又起来了。苻坚叹气:“老天爷也帮贼寇啊!”

慕容泓的谋臣高盖等人觉得慕容泓的德行威望不如慕容冲,而且执法太严,就杀了慕容泓,立慕容冲为皇太弟,让他代行皇帝职权,设置百官,高盖当尚书令。后秦王姚苌派儿子姚嵩到慕容冲那儿当人质求和。

将军刘春攻打鲁阳,都贵逃回长安。

后秦王姚苌率七万大军攻打前秦,苻坚派杨璧等人抵抗,被姚苌打败。杨璧及右将军徐成、镇军将军毛盛等几十名将领被擒,姚苌对他们都以礼相待后放走。

燕将慕容麟攻下常山,前秦的苻亮、苻谟都投降了。慕容麟进军包围中山,秋季七月,攻克中山,活捉苻鉴。慕容麟威名大振,留下屯驻中山。

前秦幽州刺史王永、平州刺史苻冲率两州兵力攻打燕国。燕王慕容垂派宁朔将军平规迎战王永,王永派昌黎太守宋敞在范阳迎战,宋敞兵败,平规进占蓟南。

前秦平原公苻晖率洛阳、陕城的七万兵力回到长安。

益州刺史王广派将军王虬率三万蜀汉兵力北上救援长安。

前秦王苻坚听说慕容冲离长安越来越近,就带兵返回,派抚军大将军高阳公苻方驻守骊山,任命平原公苻晖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配五万兵力抵抗慕容冲。慕容冲与苻晖在郑西交战,大败苻晖。苻坚又派前将军姜宇和小儿子河间公苻琳率三万兵力在灞上抵抗慕容冲,苻琳、姜宇都战败而死,慕容冲于是占据阿房城。

前秦的康回军队多次战败,退回成都。梓潼太守垒袭献涪城投降。荆州刺史桓石民占据鲁阳,派河南太守高茂北上戍守洛阳。

己酉日,将康献皇后安葬在崇平陵。

燕国的翟斌仗着功劳骄横放纵,索要无度,又因为邺城久攻不下,暗中怀有二心。太子慕容宝请求除掉他,燕王慕容垂说:“河南的盟约不能违背。如果他发难,罪责在他。现在事情没显露就杀他,人们会说我忌惮他的功劳才能。我正收揽豪杰成就大业,不能让人觉得我心胸狭隘,失去天下人心。就算他有阴谋,我用智慧防备,他也干不了什么。”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骠骑大将军慕容农都说:“翟斌兄弟仗功骄横,必定成为国家祸患。”慕容垂说:“骄横就会快速败亡,怎能成为祸患?他有大功,就让他自取灭亡吧。”对他更加礼遇。

翟斌暗示丁零部众和党羽请求让他当尚书令。慕容垂说:“翟王的功劳,应当位居上辅,但朝廷机构还没建立,这个官职不能仓促设置。”翟斌发怒,暗中与前秦长乐公苻丕勾结,让丁零人决堤放水。事情败露,慕容垂杀了翟斌及其弟翟檀、翟敏,其余的人都赦免了。翟斌哥哥的儿子翟真,夜里带着部众向北逃往邯郸,又率兵返回攻打邺城包围圈,想与苻丕内外呼应。太子慕容宝和冠军大将军慕容隆打败了他,翟真逃回邯郸。

太原王慕容楷、陈留王慕容绍对慕容垂说:“丁零人没有大志向,只是受宠过了头才作乱。现在逼急了他们就会聚集为寇,缓一缓他们就会自行溃散。溃散后再攻打,没有不胜的。”慕容垂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龟兹王帛纯处境危急,用重金贿赂狯胡求救。狯胡王派弟弟呐龙、侯将馗率二十多万骑兵,还引来温宿、尉头等各国兵力共七十多万救援龟兹。前秦的吕光与他们在城西交战,大败敌军。帛纯出逃,三十多个国家的王侯投降。吕光进入龟兹城,城里像长安的街市,宫室十分壮观。吕光安抚西域,威望恩德显着,远方各国,连前代没能降服的,都来归附,献上汉朝所赐的符节信物。吕光都上表朝廷更换,并立帛纯的弟弟帛震为龟兹王。

八月,翟真从邯郸向北逃跑,燕王慕容垂派太原王慕容楷、骠骑大将军慕容农率骑兵追击,甲寅日,在下邑追上。慕容楷想交战,慕容农说:“士兵饥饿疲倦,而且看贼营里没有青壮年,恐怕有埋伏。”慕容楷不听,进军交战,燕兵大败。翟真向北逃往中山,屯驻在承营。

邺城中粮草都没了,人们削松木喂马。燕王慕容垂对众将说:“苻丕是穷寇,肯定不会投降,不如退驻新城,给苻丕西归的道路,来报答秦王过去的恩德,同时也为讨伐翟真做准备。”丙寅夜,慕容垂解除包围前往新城。派慕容农巡视清河、平原,征收督运租赋。慕容农明确规定纪律,调节有无,军令严明,不侵犯百姓,因此粮食布帛源源不断,军资充足。

戊寅日,南昌文穆公郗愔去世。

太保安奏请趁苻氏衰败,开拓中原,任命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率豫州刺史桓石虔等人伐秦。谢玄到下邳,前秦徐州刺史赵迁放弃彭城逃跑,谢玄进占彭城。

前秦王苻坚听说吕光平定西域,任命吕光为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西域校尉,因道路断绝,命令没能送达。

前秦幽州刺史王永向振威将军刘库仁求救,刘库仁派妻兄公孙希率三千骑兵救援,在蓟南大败平规,乘胜长驱直入,进占唐城,与慕容麟相持。

九月,谢玄派彭城内史刘牢之攻打前秦兖州刺史张崇。辛卯日,张崇放弃鄄城逃往燕国。刘牢之占据鄄城,黄河以南的城堡都来归附。

太保安上疏请求亲自北征。甲午日,朝廷加授安为都督扬、江等十五州诸军事,加赐黄钺。

【内核解读】

这段浓缩了十六国时期关键转折期的史料,恰似一幅乱世逐鹿的“动态切片”——前秦因淝水之败引发的统治崩塌已不可逆,后燕、后秦、西燕等势力趁机崛起,东晋则窥机北伐,甚至西域都上演着独立于中原混战的开拓戏码。透过这些密集的战事与权谋博弈,能清晰看到乱世中“强者生存”的底层逻辑,也藏着政权兴衰的核心密码。

前秦的“崩盘加速度”:从“大一统”到“多线崩盘”的必然

苻坚的前秦曾是十六国时期最接近“统一”的政权,但这段记载里,它的衰落早已不是“颓势”,而是“雪崩式崩塌”。这种崩塌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

--人心涣散的“多米诺骨牌”:从洛州刺史张五虎献城投降,到苻定、苻绍等宗室倒向燕国,再到华阴、北地的羌胡部落十万余人归附姚苌,前秦的统治根基早已从内部瓦解。苻坚试图以两万兵力攻打后秦,看似主动出击,实则是“以弱搏强”的无奈——此时的前秦已无“举国之力”,只能拆东补西。

--“天助”背后的实力透支:被姚苌视为“天助”的大雨,看似是偶然的“运气逆转”,实则是前秦“硬实力”耗尽的缩影:军队连“断水困敌”的基本后勤规划都无法支撑,将领杨璧、徐成等几十人被俘,苻晖、苻琳等核心战力接连战死,即便没有这场雨,前秦也难掩“兵疲将竭”的本质。

--宗室与疆域的双重失控:幽州王永要向刘库仁求救,益州王广需调蜀汉兵力回援长安,洛阳守军被召回后东晋趁机北上,边疆与核心区的联系彻底断裂。这种“全域失守”的状态,标志着前秦已丧失对疆域的实际掌控力。

慕容垂的“枭雄辩证法”:权谋、隐忍与风险的平衡术

后燕的崛起几乎与慕容垂的个人决策深度绑定,他的行动里藏着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但也暴露了势力崛起初期的脆弱性:

--“怀柔与狠辣”的弹性尺度:对翟斌的态度是最典型的例证——明知其“骄横放纵、暗怀二心”,却以“河南盟约不可违”“收揽人心”为由隐忍,甚至“更加礼遇”。这种隐忍不是“软弱”,而是对“刚起兵需团结盟友”的清醒认知;直到翟斌勾结苻丕、决堤放水的阴谋败露,才果断诛杀其兄弟,又赦免余众,既除隐患又防“株连失人心”,分寸感极强。

--“攻伐与妥协”的现实选择:围攻邺城时,他先采纳“引漳水灌城”的狠招,却在邺城粮尽时主动解围——不是“心慈手软”,而是算清了“两害相权取其轻”:苻丕已是“穷寇”,硬啃会消耗兵力;翟真北逃才是更迫切的威胁,且“给苻丕西归之路”能赚“报答旧恩”的名声。这种“不恋战、抓重点”的决策,让后燕避免了“双线受困”。

--枭雄的“致命风险”:华林园被秦兵偷袭、差点丧命的细节,看似是“偶然遇险”,实则暴露了乱世中“强者的脆弱性”——即便雄才大略如慕容垂,也难逃“战场无侥幸”,而慕容隆的骑兵救援则暗示:势力崛起初期,“核心战力的忠诚与给力”比什么都重要。

多势力博弈:没有“主角光环”,只有“时机与实力”

这段历史里没有“一家独大”,只有“此消彼长”的混战,每个势力的兴衰都紧扣“时机把握”与“自身根基”:

--后秦姚苌:“借势而起”的务实派:姚苌初期屡败于苻坚,却能靠“羌胡归附”快速壮大,还通过“送质子求和”稳住慕容冲,转头就击败苻坚、生擒将领却“以礼相待放走”——他的逻辑很清晰:乱世中“不树死敌、攒实力”比“泄愤”重要,这种“隐忍发育”让后秦成了前秦崩溃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东晋:“迟到的北伐”与“有限的成功”:谢玄北伐能轻松拿下彭城、鄄城,并非东晋“战力碾压”,而是前秦在中原的统治已“真空化”——徐州刺史赵迁、兖州刺史张崇直接弃城逃跑,黄河以南城堡纷纷归附。但东晋的“谨慎”也很明显:太保安直到此时才请战,且加授“十五州诸军事”仍显“步步为营”,暴露了其内部对“北伐风险”的顾虑。

--吕光:“西域孤悬”的意外赢家:当中原打成一锅粥时,吕光在西域的胜利堪称“另类叙事”。他大败七十万联军、安抚各国、更换符节、立帛震为王,既展现了军事硬实力,更懂得“以当地势力治当地”的治理智慧。而苻坚的任命“因道路断绝无法送达”,则暗示了吕光后来“建立后凉”的必然——中原已无“主”,边疆自可“自立”。

乱世的“生存密码”:比战力更重要的是“人心与纪律”

这段史料里,最不起眼的细节反而藏着最关键的“成败逻辑”:

--慕容农的“收粮启示”:慕容垂派他征收租赋,他靠“军令严明、不侵犯百姓、调节有无”,就让“粮食布帛源源不断”。反观邺城中“削松木喂马”的惨状,前秦的“横征暴敛”与后燕的“纪律约束”形成鲜明对比——乱世中,“不扰民生”才是“持续供血”的根本。

--西燕的“内耗陷阱”:慕容泓因“德行威望不足、执法过严”被部下所杀,立慕容冲为皇太弟。这种“内部弑主”的操作,暴露了小势力“权力不稳”的致命伤——比起外部敌人,内部的“人心背离”更易致命。

结语:一段历史的“现代回响”

这段记载本质上是“秩序崩塌后的重建竞赛”:前秦的“大一统”被打破后,每个势力都在“抢地盘、攒人心、定规矩”。慕容垂的权谋、姚苌的务实、吕光的开拓、东晋的谨慎,无不是对“乱世生存法则”的诠释——没有永恒的“天命”,只有动态的“平衡”;没有绝对的“强者”,只有懂得“借势、守心、控风险”的智者。而前秦的崩塌则警示:靠军事征服的“统一”,若没有“人心凝聚”的根基,终究会在一次挫折后彻底瓦解。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