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臣们会这么想也是无可厚非,在诚意伯刘伯温死后,李善长无疑就是文武百官之中,才能学识一等一的存在。
看过新大明律的文武百官都有自知之明,知道以自己的学识是绝对撰写不出这等符合大明国情的律法。
恰好这段时间,李善长又重新得到皇上朱元璋的重用,而是在他得到重用后不久,就有新的大明律颁布,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尤其是这新大明律明显是连夜赶着抄录出来的,墨迹都还没有干得彻底,而李善长又刚好看上去彻夜未眠的样子。
怎么想来,都是对方彻夜未眠忙着新大明律抄录一事。
李善长也没想到这些大臣的想象能力这么丰富,只是他可不敢抢夺功劳,连连摇头,解释道:
“诸位就不要胡乱猜测了,撰写新大明律的那位,乃是一名连我也自愧不如、敬重万分的奇人,我李善长何德何能?可以去抢占这位的功劳?”
李善长神情严肃,明显是不想让大臣们误会,说的话也十分直接,和过去他长袖善舞、语焉不详的作风截然不同。
这也难怪,过去李善长对自己为官处事的本事多少还是有些自得的,刘伯温死后,更是认为天下无人能及自己。
胡惟庸之流,在他眼中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可当他见识到陈平的渊博学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试想一下,一个在学识、见识、谋略、大局观都远远在你之上的存在,却心甘情愿地窝在监牢,一心一意只为了大明将来的发展而付出,该有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
面对这样的人,谁还嚣张得起来?
所以李善长在看见大臣们一个个都误会的时候,才会这么认真地澄清。
“不是韩国公?那还能是谁?”
“据我所知,咱们官场之中如今并无这等人物啊。”
“国子学之中,若是有这等天才,我们也早该知道了才对。”
大臣们听了很是诧异,饶是他们想破了脑袋,也不会想到这新大明律真正的撰写者,其实是一年多以前被朱元璋亲自下令抓紧诏狱的一个小小中书舍人。
能参加早朝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位高权重?
又怎么会想到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能有这等本事。
对于这个问题,李善长却是闭口不言了。
陈平的存在,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绝对是一等一的机密。
尤其是之前陈平经历过一次下毒暗杀之后,朱元璋对陈平的看管,或者说保护,已经到了极为严密的程度,说是在保护皇帝都不为过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善长自然是不能多说什么了。
大臣们看着李善长明显有所隐瞒,却又不开口解释,心里面急得很,却偏偏没什么办法,只能干着急。
“诸位爱卿,这新大明律你们都看过了,觉得如何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畅所欲言,畅所欲言啊!”
朱元璋站在龙椅前,尽快地欣赏这些文武百官震惊、不可置信的神情,笑眯眯地开口说道。
文武百官们对视一眼,皆是开口附和。
“皇上,这新大明律记载之法,当真是让微臣佩服不已。”
“若是以此法代替旧大明律,定然无错。”
“不知道是何人撰写的大明律,若是能有机会见一见,拜访一二,微臣也无憾了。”
“只是具体该如何执行这个新大明律又是一大问题……”
大臣们无不是在看见新大明律的优越性后,毫不犹豫地选择赞同。
主要是他们除了更换新的大明律太过麻烦之外,他们想不出其他的理由。
可问题是新大明律是真的好,也是真的适合大明,与之相比更换律法麻烦这件事,反而显得微不足道了,也不能成为反对更换律法的理由。
“哈哈哈,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为了能顺利更换和执行新大明律,大明还需要重新划分执法、执政部门的职责,除了现有的三司要进行改革之外,还需要在大明各处设立刑部、大理寺、提刑按察使司的分部。”
朱元璋眼看无人反对,当即趁热打铁,说出在更换新大明律背后的真正改革项目。
这可让在场的文武百官们疑惑了。
“启禀陛下,不知这执法、执政和三司改革又是何意?为何要设立那么多的分部?”
有大臣不解地问道。
也有一些大臣将目光落在了三司权力核心,也就是户部尚书范敏、左都督徐达身上。
本来李善长该坐在御史台左中丞这个位子上,但他深知能重新得到朱元璋信任不易,主动投身内阁不问权力,专理政事,故而御史台左中丞之位如今还是空悬。
范敏此刻拿着手里的新大明律,心中犯起了嘀咕。
听皇上的意思,似乎是要扩大三司的势力,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那么多三司的分布,按理来说对他们应该是好事才对。
可范敏听着朱元璋提及的执法、执政分离,总感觉没那么简单。
既是左都督又是军机处长的徐达,倒是没那么多心思。
反正这辈子他就跟着朱元璋打仗,对方要怎么安排,自己听着就是了,难不成还能吃亏了不成?
“行了行了,看看你们那样,连咱的新国策都听不明白了,好好听好了,什么叫作古往今来地方部门的局限性,什么叫作有法可依,依法治国!”
朱元璋看着闹哄哄的文武百官,不耐烦地一挥衣袖,开始在那里指点江山。
整整一个早朝,文武百官都在那里眼巴巴地站着,听朱元璋讲解如何依法治国,从三皇五帝讲到秦汉、唐宋,再到现如今的大明。
中间种种制度的优越性和弊端,都给他们罗列得清清楚楚。
文武百官们刚开始还听得一愣一愣的,结果越听越不对劲。
看着上方侃侃而谈的朱元璋,他们彼此对视一眼,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我的发?”
“这还是那个苦农民出身的皇上吗?怎么懂得比他们这些士族读书人出身的大臣还懂得多啊?”
喜欢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