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隧洞贯通。开闸那日,积水奔涌而出,直泻清水河。
百姓欢呼雀跃,却见水流突然泛红!
“难道是矿毒未净?”顾慎大惊。
叶明取水样化验,却放声大笑:“非是矿毒,是铁矿!水带出了赤铁矿粉!”他立即在出水口加装磁石,竟吸出大量铁粉!
“天赐良矿!”老铁匠激动不已,“此铁粉可直接打制农具!”
于是隧洞旁建起炼铁厂,以水轮机带动风箱,高温熔炼铁粉。
产出的“隧洞铁”因含磷,硬度高且耐腐蚀,特别适合制造农机。
叶明据此设计出全铁犁头:曲面光滑阻力小,入土深且不易锈。
试用后,耕速提高一倍有余。
又大力推广脱粒机:铁齿滚筒旋转,麦粒自动分离。
农业革新带来丰收,粮仓渐盈。但叶明发现,传统地窖储粮易霉变。
他利用隧洞恒温特性,改建“地下粮库”:三层砖拱结构,配通风竹管,储粮可三年不坏。
这日巡视粮库时,其其格忽然耳贴墙壁:“大人,墙后有水声!”
工人凿开砖墙,竟又是条天然隧洞!其中水流湍急,更奇特的是洞顶布满发光苔藓,照得洞窟如白昼。
叶明以火折试探,火焰竟呈蓝白色:“是沼气!”他立即封锁洞口,设计“气囊收集法”:用油布囊收集气体,通过陶管导出。
试验发现,此气可燃烧照明,火焰比菜油明亮数倍。于是矿工们率先用上“沼气灯”,告别昏暗的油盏。
但叶明想得更远:若能大规模应用,可省下大量灯油钱。他勘察全府,发现沼泽地带均产此气。于是在城郊建起“沼气池”,收集粪草发酵产气,通过竹管网输往百姓家。
首批百户试用后,炊事照明成本大降。更妙的是发酵后的沼渣是上好肥料,形成循环农业。
年终核算,安阳府赋税翻番,仓廪充实。皇帝特旨褒奖,赐“技圣”匾额。但叶明婉拒封赏,只求一事:将黑石山划为“科技试验田”,准其试行新法。
圣旨准奏那日,叶明立碑于矿洞前,亲手刻下“格物致知”四字。
碑阴铭文记录所有科技发明,末尾特别注明:“七童之死,警醒后世:科技非妖术,仁心方为根本。”
正当百姓欢庆时,其其格带来新发现:在那条沼气隧洞深处,找到前朝遗留的铜箱,内藏《地火攻守图》——竟是一种利用沼气爆破的军事技术!
“难怪称‘龙脉’。”叶明凝视图纸上的爆炸装置,“若滥用此术,确可祸国殃民。”
他立即将图纸封存,却复制了其中一页:关于沼气提纯的方法。因为他在想,既然能爆燃,或许也能...驱动机械?
沼气隧洞的发现让叶明沉思良久。那套《地火攻守图》虽被封存,但其中关于气体收集与输送的技术,却大有民用价值。
“其其格,带人去勘测全府的沼泽洼地。”叶明在府衙庭院中划出几个区域,“尤其注意那些冒气泡的淤泥塘。”
三日后,勘测队带回好消息:安阳境内有七处大型沼塘,更妙的是城东垃圾场下方也蕴藏大量沼气。
叶明立即设计“砖砌沼气池”:池顶覆活动石板,气压升高时自动排气;导气管采用桐油浸泡的竹管,防蛀防腐。
首座沼气池在城郊建成那日,百姓好奇围观。
当叶明拧开陶制阀门,用火折点燃气体时,幽蓝的火焰引得众人惊呼。
“此气可代柴薪。”叶明架起铁锅演示,不过片刻便烧开一锅水。老农掐指一算:“比砍柴省下半个时辰!”
但问题随之而来:沼气虽好,却无法储存。
叶明苦思数日,某次见孩童玩猪尿泡忽得灵感。
他请来皮匠,用猪膀胱制成气囊,再以松脂密封接缝。充满气后,竟可提着走动!
“妙啊!”顾慎提着气囊灶台旁演示,“妇人做饭可随移随用。”百姓争相效仿,一时间“皮囊灶”盛行乡里。
然而膀胱容量有限,大户人家不够用。叶明又设计陶制储气罐:双层陶坯烧制,中层填沙隔热,配有气压计和安全阀。虽造价稍高,但可供五口之家用三日。
沼气应用渐广,但冬季产气骤减。叶明发现是温度过低导致发酵缓慢,于是在沼气池周堆肥保温,更设计“太阳能集热棚”——用桐油纸糊成斜面,冬日聚光增温,效果显着。
这日巡视时,叶明注意到农妇仍在用石磨磨面,十分费力。他想起沼气驱动,便造出“沼气磨坊”:以气囊膨胀推动活塞,带动石旋转。虽效率不高,但老幼皆可操作。
“大人,此物甚好!”白发老妪轻松磨完一斗麦,“老身也能帮衬家里了。”
叶明却摇头:“气压不稳,转速难控。”他改进设计,添加飞轮蓄能,使转动更平稳。又发明离合装置,可随时脱离动力。
磨坊推广后,余粮增多,储存又成问题。
传统地窖潮湿,米易霉变。
叶明勘察地形,发现黑石山有不少干燥岩洞。他设计“梯式粮架”:竹木搭成阶梯状,铺苇席通风。更在洞顶开烟道,定期熏艾防虫。
某次熏艾时,叶明发现烟雾总往某处聚集。
探查发现是岩缝漏风,便顺势设计“自然通风系统”: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在粮库底部设冷风进口,顶部开热风出口,形成持续气流。
粮储问题解决,叶明又将目光投向纺织。
安阳妇女善纺麻,但纺车效率低下。他改进纺车结构,加装沼气动力,一人可操作三锭。更妙的是设计“张力调节器”,使纱线均匀不断头。
新纺车推出后,布匹产量翻番。但染色又遇难题:传统靛蓝发酵耗时且臭。
叶明建起“沼气染色坊”:以可控温度加速发酵,密封操作减少异味。更从矿渣中提取铁矾作媒染剂,色彩更牢固。
纺织业兴盛带来新需求——运输。乡间道路坎坷,板车易损货物。
叶明发明“减震车轮”:轮缘包缠麻绳,轴套加装竹片弹簧。虽行进稍慢,但瓷器等易碎品运输损耗大减。
减震车流行后,车夫又抱怨夜间行路危险。
叶明便在官道旁设“沼气路灯”:竹竿挑陶罐,内储沼气,配有玻璃罩和反射板。
每晚由更夫点燃,黎明关闭。
“真如繁星落凡间!”百姓赞誉。商旅夜间亦敢行路,客栈生意因此红火。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打造最强边关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