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造最强边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4章 文教和春耕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民生渐裕,文教亦需发展。

叶明发现贫家子弟无钱买灯油夜读,便设计“沼气书灯”:小陶罐配铜管,火焰可调大小。更推出“助学气票”,贫生可每日领免费沼气。

学堂夜晚首次亮起灯火时,老塾师热泪盈眶:“寒门子弟再不必凿壁偷光了!”

然而秋收时节,连绵阴雨导致谷物霉烂。叶明设计“沼气烘干房”:热烟气通过砖砌烟道,烘烤竹筛上的谷物。温度可控,且无烟熏味。

试用时,老农惊喜发现:“不仅干得快,虫卵也烤死了!”于是推广开来,成为粮储必备。

叶明并未止步。他发现烘干房余热浪费,便加装铜管将热水导出,供澡堂使用。安阳首家公共浴池因此开业,百姓花一文钱便可洗热水澡。

“真乃神技!”沐浴出来的老汉容光焕发,“多年风寒都洗通了!”

浴池生意火爆,但废水直接排放可惜。叶明开挖沉淀池,上层清水灌溉菜园,底层淤泥充作沼气原料。菜农喜道:“这水肥得很!青菜长势猛哩!”

至此,沼气循环初成:废物产气,气供能源,废料肥田。府衙将此绘成《沼气流向图》,颁行各村仿效。

年终核账,安阳因沼气节省柴薪钱三万贯,减少林木砍伐七成。更因粮食减损,多存余粮五万石。皇帝闻奏大喜,将安阳封为“沼气示范府”。

荣誉加身,叶明却愁眉不展。顾慎问其故,答曰:“沼气虽好,然冬季仍不足。若得持续热源...”

其其格忽然插话:“大人可记得矿洞温泉?那日勘探时,曾见蒸汽腾涌。”

叶明猛然起身:“地热!怎忘了此地宝!”

众人再探矿洞,果在深层发现沸泉。

水温竟可烫熟鸡蛋!叶明测量后大笑:“此水足可驱动水轮机!”

他设计“双管系统”:一管引温泉驱动涡轮,一管引冷水冷凝蒸汽。

涡轮带动石墨矿粉碎机,粉碎效率倍增。更妙的是,冷却后的温水正好供沼气池保温。

地热利用初见成效,叶明又造“温室”:以琉璃为顶,地热管铺地,冬日亦可种菜。首批黄瓜除夕上市,惊为天物。

然而温泉含硫,管道易蚀。叶明试用磷铁铸管,效果仍不佳。某日见工匠用桐油石灰补船,忽得灵感:以麻丝缠管,涂刷生漆,竟耐腐蚀!

技术难关逐一攻克,安阳渐成科技乐土。但这日,其其格带来意外发现:在地热泉眼旁,找到半块石碑,刻着“开元二年,地炉崩,焚百工”...

叶明抚碑沉吟:“原来前人早尝试过地热,却因事故放弃。”他立即全面检修系统,更制定《安全章程》,规定每日检查、每月演练。

章程颁布次日,老矿工主动求见:“大人,小老儿祖传有《地脉志》,或可助大人避祸。”

书中所载地热分布图,竟与叶明勘探高度吻合!更珍贵的是记载了数处危险断层,正好避开。

叶明欲重谢,老矿工却道:“只求大人一事——将这安全章程刻碑永示。”

于是府衙前立起“科技戒碑”,首句便是:“利民之术,安全为先。”

碑成那日,叶明遥望黑石山。山中雾气氤氲,似还有无数秘密待解。但他知道,下一步不再是拓新,而是将已有技术深耕细化。

因为春耕时节到了,而今年的安阳,将迎来一场真正的农业革命。

第一百零四章 春耕新篇

惊蛰雷动,安阳的盐碱地却仍板结如石。老农陈阿大望着枯黄的麦苗,愁得蹲在地头吧嗒旱烟。忽见府衙差役敲锣而来:“叶大人有令,今日起发放新式犁具与药肥!”

里正推开粮仓改建的农具库,露出锃亮的铁器。不同于传统直犁,新犁头呈优美的曲面,犁刃寒光闪闪。更奇的是犁铧后挂着个木斗,内盛灰白色粉末。

“此乃‘深耕犁’。”叶明亲自示范。铁犁破土时竟悄无声息,板结的土块应声翻裂。木斗随之撒出粉末,瞬间没入土壤。

“撒的什么?”陈阿大疑道。

“磷石膏肥。”叶明抓起把泥土,“专治盐碱。犁深六寸,正好让肥力达根。”

众农将信将疑领了农具。三日后再看,施过肥的麦苗竟泛起绿意!消息传开,农具库前排起长队。

但新问题接踵而至:深耕需壮畜,寻常耕牛很快疲惫。叶明勘察后,发现北境军马场淘汰不少老马,立即购回三百匹。

“马比牛快,但性子急。”老农抱怨。叶明便改进轭具,加装棉垫护肩,又设计“双马并联架”,两马共曳大犁,效率倍增。

马匹需精饲料,反添负担。叶明想起沼气池边的水葫芦长势凶猛,试验发现其混合麦秆竟是上好青贮料。于是挖塘广种水葫芦,形成“马肥田-田产秸-秸饲马”的循环。

耕具问题刚解,灌溉又遇难题。虽建有沼气提水车,但偏远田地难享其利。叶明设计“风力翻车”:立桅杆张布帆,借风带动水车。风停时,可用脚踏备用轮。

“风车虽好,却怕大风。”工匠忧道。叶明便加装制动销,风力过猛时自动脱开齿轮。更在帆布染桐油防雨,延长使用寿命。

四月插秧时,叶明推出“育秧盘”:陶制浅盆盛营养土,温室催芽后再移栽。老农初嫌麻烦,待见秧苗成活九成,方叹服:“省种又省工!”

最令人称奇的是“标绳”:麻绳染石灰水,拉直后印出整齐标线,沿线下秧横平竖直。“通风采光俱佳,还便锄草!”农妇喜道。

秧苗渐绿,虫害又生。传统捉虫费时费力,叶明想起磷矿旁的除虫菊,研制出“菊粉杀虫剂”。但喷洒器具粗糙,药效不均。

其其格献计:“不如用沼气喷雾?”叶明遂造铜制喷雾器:以气囊压力喷出药雾,省药又均匀。更配发“雨晴计”——琉璃管盛氯化钴,蓝转红即预示降雨,方便择时施药。

仲夏时节,稻田突发霉病。叶明发现是密植所致,立即推广“宽窄行插秧法”:宽行通车马,窄行保产量。更在田埂种豆,根瘤固氮肥田。

“豆叶还可喂猪哩!”陈阿大在田埂笑得豁牙露齿。他按叶明指点,在沼气池旁建起猪圈,猪粪入池产气,沼渣肥田,年底竟多收三担粮。

技术推广非一帆风顺。有老农固守旧法,叶明便设“示范田”,立木牌标新技术要点。更组织乡塾童子唱《农事歌》:“深耕肥,宽窄行,水葫芦,养猪忙...”

秋收前,叶明又造“场院脱粒机”:脚踏驱动滚筒,铁齿剥粒高效且不碎谷。试用那日,全县农人围观,见一小时脱尽一亩稻,皆啧啧称奇。

稻谷入仓时,新问题显现:传统粮囤易受潮。叶明设计“通风仓”:砖砌立柱架空地板,四壁竹编透风,顶盖活动琉璃板可调湿度。

“真真粒粒干燥!”粮商验货时惊叹。安阳新米因品相好,市价高出一成。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打造最强边关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