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样的律法解释,不仅牵强附会,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
它过分强调秩序的维护,却漠视了受害者的处境与苦难,
何谈公正?
正当吴行舟为所谓“少数说”愤慨不已,认为其冷酷、不公甚至近乎邪恶之时,也有人正悄然——
或渐入理解的佳境。
另一时空下。
有一女子,她名幕玉,正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孟棠方才所阐述的逻辑链条。
正眉头微蹙,眼神专注,脸上渐渐浮现出深思的神情。
幕玉所处的时代,正是女子首次登基称帝的武周时期。
风气相较前朝大为开放。
女子所做的工作种类也比前朝开阔。
当然,虽然风气比前朝好,
但性别壁垒是积年累月形成的官僚体系, 陈旧而又牢固。
而幕玉,却是正庆县事实上的主政者。
虽然——
尽管女皇力推新政,重用酷吏、改革科举、提拔寒门,
可外朝庞大的官僚体系根深蒂固,
行政要职如县令、刺史、尚书等,仍几乎被男子垄断。
县令作为一县之行政、司法、财政的最高长官,
属“流内官”,任命程序森严。
即便女皇有意破格,也难撼动积年累月形成的性别壁垒。
而这一时代,已不具备再出一位女皇的土壤。
但幕玉,是正庆县的县令,事实上的。
那么,她何以能执掌庆县?
自然是出现了极个别情况。
这源于一个极为特殊的情境。
她的丈夫段修益,出身寒门,凭科举入仕,
后被朝廷外放至西北偏远的正庆县任县令。
但豪族世家子弟的见识阅历,不会被没落的寒门子弟因为皇帝的一时权力制衡而超越。
纵然女皇试图大力提拔过寒门子弟,可整个朝廷,权官,仍然被世家子弟竭力把持。
世家大族仍把持典籍与仕途资源。
寒门子弟即便金榜题名,也难入中枢或富庶之地。
段修益无门第可依,只得赴此贫瘠苦寒之所。
正庆县地处高原,土地荒芜,常年缺水,民生维艰。
来自江南水乡的段修益初至便水土不服,高原反应剧烈,勉强支撑五年便溘然长逝。
他赴任时,将自幼定亲的夫人幕玉带在身边,二人育有一子。
幕玉原打算扶柩归乡,却因朝廷正值权力交接,政令迟滞,地方管理出现疏漏,
她被困于此,归途无望。
在段修益任内,幕玉屡次提醒引水之策。
最终,全县上下,在段修益的带领下,倾力开渠引水,将马莲河之水引入县城。
马莲河是泾河最大支流,
而泾河为黄河一级支流,所以,可以理解为,马莲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
这“支流的支流”,因为段修益的举动,就这样成了正庆县百姓的“生命之源”。
自此,百姓不再仰赖天恩,饮水得以保障。
多年耳濡目染,幕玉对正庆县事务了如指掌。
丈夫去世后,在县丞与百姓的共同推举下,她开始短暂地“代管”和“主持”县衙事务。
虽无正式官名,却已是实际上的主政之人。
幕玉出身平民,深知百姓之苦,故对判案的严谨与公正有着近乎执拗的追求。
她深知,百姓所求不过一个“公道”。
然而,判过数起案件后,幕玉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深沉的疑问:
怎样的公道,才是真正的公道?
喜欢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法考备战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法考备战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