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从桌上拿起一叠资料,递给赵建国:“这是我准备的连铸技术的详细论证报告,包括理论基础、工艺流程、设备设计、经济效益分析等等。请您过目,如果发现任何技术问题,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
赵建国愣了一下,没想到沈良还准备了这么详细的资料。
他随手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内容确实很专业,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些资料我会仔细研究的。”赵建国勉强说道,“但项目暂停的决定不变。”沈良看着赵建国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无奈。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权力和利益的博弈。在这个年代,官僚主义和保守思想根深蒂固,想要推动技术创新,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手段。
“沈工,这可怎么办?”王师傅急得团团转,“眼看着项目就要开始了,现在又被叫停。”
“别急。”沈良平静地收拾着桌上的资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办法总比困难多。”
张师傅叹了口气:“这个赵科长就是个官僚,什么都不懂,就知道拍马屁。李副科长那家伙更是个纸上谈兵的主,从来没在车间干过活,就知道摆架子。”
“话不能这么说。”沈良摇摇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考虑。我们要做的是用事实说话,让技术本身证明一切。”
刘师傅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沈工,要不我们直接去找厂长?毕竟这个项目是他批准的。”
“不行。”沈良断然拒绝,“这样做只会激化矛盾。技术科长有技术决策权,如果我们越级汇报,只会让赵科长更加反感。”
三个师傅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
沈良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钢铁厂区,心中已经有了主意。既然正面突破不行,那就换个思路。这个年代最讲究的是实际效果,空谈理论没有用,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成果。
“师傅们,我有个想法。”沈良转过身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既然他们不相信我们的技术方案,那我们就做出实物来给他们看。”
“实物?”张师傅愣了一下,“你是说要偷偷搞?”
“不是偷偷搞,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技术验证。”沈良纠正道,“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制作一个小型的连铸机模型。”
王师傅眼睛一亮:“对啊!我们可以用废料和边角料,反正车间里这些东西多得是。”
“但是这样做会不会有风险?”刘师傅有些担心,“如果被发现了,赵科长肯定不会放过我们。”
沈良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风险是有的,但不大。我们不是要搞什么违规操作,只是进行技术研究和验证。而且,如果模型成功了,谁还敢说我们违规?”
张师傅拍了一下大腿:“干!老子跟你干了!这么多年了,终于遇到一个真正懂技术的年轻人,不支持你支持谁?”
“我也干!”王师傅也激动地说,“反正我们这些老家伙也没什么好怕的。”
刘师傅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也点了点头:“行,那就干吧。但是咱们得小心点,不能让赵科长他们发现。”
沈良满意地点点头。有了这三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支持,项目就有了实施的基础。但是光有人手还不够,还需要材料和设备。
“材料的问题好解决,车间里的废料够用了。”张师傅说,“关键是设备,我们需要用到一些精密的加工设备。”
“这个我来想办法。”沈良说,“我记得机修车间的老赵人不错,跟我聊过几次,应该能帮上忙。”
王师傅提醒道:“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哪里做?技术科这里肯定不行,太显眼了。”
“我想到一个地方。”刘师傅说,“厂区后面有个废弃的小仓库,平时没人去,我们可以在那里搭个简易工作台。”
“好!”沈良一拍手掌,“那就这么定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秘密进行模型制作。”
四个人正商量着细节,技术科的门突然被推开了。李副科长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沈技术员,听说你的项目被暂停了?”李副科长阴阳怪气地说,“我早就说过,技术创新不是儿戏,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你这种土法上马的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
三个师傅都愤怒地看着李副科长,但沈良却很平静。
“李副科长说得对,技术创新确实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
沈良淡淡地说,“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再完美,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那也只是纸上谈兵。”
“你这是在讽刺我?”李副科长脸色一变。
“不敢。”沈良摇摇头,“我只是在阐述一个技术工作者应该有的基本观点。”
李副科长冷哼一声:“沈良,我劝你还是老实点。在这个厂子里,有些事情不是你一个小技术员能够做主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明白吗?”
说完,李副科长转身就走,临出门时又回头说了一句:“对了,赵科长让我告诉你们,最近要加强技术纪律管理,任何私自进行的技术试验都是不被允许的。”
门关上后,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沉重。
“这家伙是在警告我们。”张师傅咬牙切齿地说。
“看来我们的计划被猜到了。”王师傅有些担心。
沈良却笑了:“猜到又怎么样?他们只是怀疑,没有证据。而且,真正的勇士敢于在荆棘中开辟道路。”
“沈工,你的意思是…”刘师傅试探着问。
“按原计划执行。”沈良坚定地说,“不过要更加小心谨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有他们的办法,我们有我们的策略。”
下班后,四个人分别回家,但心中都燃烧着同样的斗志。
沈良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的问题,更是新旧观念的碰撞,是改革精神与保守势力的较量。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每一个技术创新都面临着巨大的阻碍,但正是这种阻力,才更加凸显了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天一早,沈良刚到技术科就感觉到了异样的气氛。办公室里的几个同事都在窃窃私语,看到他进来,立刻安静下来,眼神中带着同情和担忧。
“沈工,你小心点。”年轻的小李偷偷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昨天晚上赵科长和李副科长在办公室待到很晚,好像在商量什么。”
沈良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准备。他刚坐下,技术科的电话就响了。
“沈良,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赵科长的声音听起来很严厉。
沈良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向科长办公室。推开门,发现不只是赵科长,李副科长和另外两个不认识的中年男子也在场。
“沈良,给你介绍一下。”赵科长指着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子说,“这是厂安全保卫科的周科长,这位是生产调度科的马科长。”
沈良心中暗笑,看来他们是要来一场三堂会审了。
“沈良同志,请坐。”周科长的声音很正式,“我们今天找你来,是想了解一些情况。”
“周科长请说。”沈良坐下,神态自若。
“据我们了解,你最近在私下里搞一些技术活动,还拉拢了几个老师傅参与。”周科长翻开一个小本子,“这种做法是不是有些不妥?”
“周科长,我想问一下,什么叫私下里搞技术活动?”沈良反问道,“难道技术人员业余时间讨论技术问题也有罪?”
李副科长立刻接话:“沈良,你别装糊涂。我们说的是你要在厂区里搞什么模型制作,这种未经批准的行为,是对厂里安全管理制度的挑战。”
“哦?”沈良看了看李副科长,“请问李副科长是怎么知道我要制作模型的?难道你在监视我?”
李副科长脸色一红:“这…这不是监视,是正常的工作了解。”
“正常的工作了解?”沈良冷笑一声,“那请问,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制作模型?又什么时候说过要在厂区里制作?”
办公室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几个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沈良会这么直接反击。
生产调度科的马科长咳嗽一声,缓解尴尬:“沈良同志,我们也不是要为难你。只是厂里最近强调安全生产,任何可能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活动都需要谨慎对待。”
“马科长说得有道理。”沈良点头,“不过我想问一下,如果有人想要进行技术创新,应该通过什么正当途径?”
“当然是通过正常的申报程序。”赵科长说,“先提交技术方案,经过专家论证,然后分配资源,按计划实施。”
“那如果申报被驳回呢?”沈良追问。
“如果被驳回,说明方案不成熟,需要继续完善。”赵科长回答。
“如果方案本身没问题,但是因为其他原因被驳回呢?比如说,有人觉得这个创新会影响到某些人的利益?”
沈良的话让办公室里的气氛更加紧张。赵科长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沈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就是讨论一个假设问题。”沈良淡淡地说,“我们都是技术人员,应该用科学精神来讨论问题,不是吗?”
周科长看情况有些失控,赶紧转移话题:“沈良同志,不管怎么说,厂里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守。私自使用厂区设备和场地,这是违反规定的。”
“周科长说得对。”沈良站起身,“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私自使用厂区的任何设备和场地。如果有人听到了什么风声,那一定是误传。”
说完,沈良看了一眼李副科长,后者立刻躲开了目光。
“既然没有违反规定的行为,那我可以回去工作了吗?”沈良问道。
几个人面面相觑,找不到继续刁难的理由。赵科长挥挥手:“去吧,但是记住,任何技术活动都要按程序进行。”
沈良走出办公室后,心中反而更加坚定了。这些人的反应说明他们对技术创新的恐惧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越是这样,越说明他的方向是对的。
回到技术科,沈良装作若无其事地开始工作。但是午休时间,他悄悄来到了生产车间。
张师傅正在检查设备,看到沈良过来,立刻走了过来。
“沈工,我听说你今天被叫去问话了?”张师傅关切地问。
“没事,就是例行了解情况。”沈良笑了笑,“不过我们的计划需要调整一下。”
“怎么调整?”
“厂区里确实不方便。”沈良压低声音,“我想到一个更好的地方。我家里有个小院子,虽然条件简陋,但足够我们制作模型了。”
张师傅一愣:“在你家里?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没关系。”沈良摆摆手,“我一个人住,很方便。而且在家里,我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用担心被人干扰。”
“那材料和工具怎么办?”
“材料我来想办法,工具的话,我记得王师傅家里有一套不错的工具箱。”沈良说,“今天晚上你们有时间吗?到我家里看看,我们重新制定一个计划。”
张师傅点点头:“行,我去通知王师傅和刘师傅。”
下班后,三个师傅按照约定来到了沈良的住处。这是一个典型的八十年代职工宿舍,一室一厅,外加一个小院子。
“地方虽然小,但是够用了。”沈良指着院子里的一块空地说,“我们可以在这里搭个简易工作台。”
王师傅环顾四周,满意地点头:“这里确实比仓库强,至少不用担心被人发现。”
“关键是自由。”刘师傅说,“在自己的地方,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干。”
四个人在院子里仔细规划了工作区域,讨论了材料采购和工具准备的问题。
“材料方面,我有个想法。”沈良说,“与其用废料,不如我们自己买一些标准材料。虽然花费多一点,但是质量有保证,做出来的模型效果会更好。”
“这个费用…”张师傅有些犹豫。
“费用我来承担。”沈良毫不犹豫地说,“这不仅仅是为了厂里,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技术追求。”
三个师傅都被沈良的豪气感染了。
在那个年代,一个技术员的工资并不高,沈良愿意自掏腰包支持技术创新,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沈工,你这样做值得吗?”王师傅忍不住问,“万一模型做出来,厂里还是不认可,你这钱不就白花了?”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