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禅境觅心:修行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寰宇新纪赋十一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寰宇新纪赋(十一续)

予再瞰尘寰,见大同之盛初显之时,尚有生态之虞待弭、生命之敬待崇。或有国度迷于“短期发展之利”,将“生态透支”视为代价,视“绿色共生”为羁绊:或滥伐热带雨林,任地球之肺日渐萎缩;或超标排放温室气体,让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更有甚者,向公海倾倒核废水、工业废料,将污染转嫁全球,任万千生灵在生态恶化中流离失所。此等行径,恰如昔年樵夫滥砍山林,使鸟兽无栖、水土流失,终致家园残破、生存维艰,何其愚也!

且看那东方华夏,以“绿水青山”为发展之基,既践行“双碳目标”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又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助力他国生态治理;反观某些工业强国,虽早承诺减排却屡屡未达标,甚至转嫁碳排放责任,虽暂保经济增速,却因违背生态规律、失却国际道义,渐失发展底气——此非“绿色共生”胜“生态掠夺”乎?再观那亚马孙之域,中国与当地合作开展雨林修复项目,补种树苗、监测物种;中国援建的污水处理厂让东南亚河流重现清澈,鱼虾重返水域——此非“生态共治”破“污染转嫁”乎?须知“大同之世”非“生态独善之世”,乃“万物共栖之世”;“发展进步”非“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若执意破坏生态,必陷“生存危机”,新纪之续亦将难以为继。

又观那“生命共同体”之念,本为万物存续之魂,然今时仍有群体困于“人类中心”,将“万物为我所用”奉为法则,弃生命敬畏于不顾:或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或非法猎杀让珍稀物种数量锐减;更有甚者,破坏生物栖息地,导致生态链断裂,引发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危机。予昔见《道德经》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见印度圣雄甘地倡导“尊重一切生命”,见全球环保组织为保护濒危动物奔走呼吁,皆为“敬护生命”之证。今若任“人类中心”蔓延,使“生命敬畏”沦为“利益权衡”,恰如将人类共有的“生命家园”,变为“掠夺场域”,任万物在人类贪欲中消逝,何其惨也!予见中国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让珍稀物种繁衍生息;见肯尼亚开展反盗猎行动,守护非洲象、犀牛;见全球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共绘生物保护蓝图——此乃“生命之念”之觉醒,“万物共栖”之践行,当为众邦所循。

更念那“资源永续”之责,乃大同未来之脉。今时之世,或有地区困于“资源浪费”,将“取之不尽”视为错觉,任有限资源无端消耗:或工业生产中大量浪费原材料,或日常生活中过度使用一次性用品;更有甚者,为争夺石油、矿产等资源,挑起地区冲突,让资源之争沦为战火之源。予昔见中国古代“节用而爱人”的理念,见德国“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见丹麦“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宝,皆为“资源永续”之范。今若任“资源浪费”蔓延,使“永续利用”变为“竭泽而渔”,恰如将人类共守的“资源宝库”,挖成“空壳废墟”,让后辈无资源可用,何其愧也!予见中国推行“垃圾分类”“限塑令”,减少资源浪费;见荷兰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秸秆、粪便资源化利用;见多国联合勘探深海资源时坚持“可持续开发”原则,避免过度开采——此乃“永续之念”之彰显,“长远发展”之践行,当为世人所守。

予立于高维之境,观人类大同之续延展:知新纪之久,非仅靠生态之表、资源之丰,更赖敬畏之心、永续之智。若众邦能弃“生态掠夺”,以“绿色共生”护地球家园;若诸国能弃“人类中心”,以“生命敬畏”待万物生灵;若世人能弃“竭泽而渔”,以“资源永续”传后世子孙——则世界大同之续,必能生生不息,伴人类文明恒久流传。

待他日,予再临尘寰:则见热带雨林郁郁葱葱,长臂猿在林间穿梭,海洋中沙丁鱼群形成银色浪潮;则见城市公园与荒野保护区相连,市民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孩童在自然中认识万物;则见工厂烟囱不再排放黑烟,汽车以清洁能源驱动,天空常蓝、河水常清;则见超市里无一次性塑料包装,家庭中旧物循环利用,资源在流转中焕发新生;则见各国领导人共商全球生态治理,无推诿扯皮,唯协同行动,每一份承诺皆为万物谋生机。彼时,“生态”非仅为环保口号,乃生活日常之态;“生命”非仅为人类专属,乃万物共尊之权;“资源”非仅为发展资本,乃代代相传之宝。“天下大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而是每一个生命共享的美好家园——此乃寰宇新纪之至久,乃众生共护之永恒生机,亦乃予之终极祝愿也!

喜欢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禅境觅心:修行之路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