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耕耘问道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9章 犁沟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那股风终究是寻来了。

它穿过南境湿润的丘陵,拂过繁茂的林叶,最后,像一只疲倦却执拗的信鸽,悄然钻进了农家柴房的缝隙。

云栖正陷于一场无边无际的灼热之中。

身体像一块被置于炭火上反复炙烤的铁,骨头缝里都滋滋作响,冒着滚烫的蒸汽。

意识在清醒与昏沉的边缘来回撕扯,每一次短暂的清明,都像是从沸水中被猛地捞起,旋即又被更沉重的昏迷拽入深渊。

就在这片混沌里,她看到了一片望不到头的田野。

无数个面目模糊的孩童,穿着统一的灰布短褂,手中紧握着锄头,像一排排被精心栽种的秧苗,笔直地站立着。

他们没有嬉笑,没有言语,只是以一种毫无起伏的、如同念经般的语调,齐声诵念着。

“云栖说:沙地育苗,须深三寸,才能得到土中的水汽。”

“云栖说:山坡防风,应当密植高秆作物,作为屏障。”

“云栖说……”

一声声“云栖说”,像一口口沉重的铜钟,在她的脑海里轰然作响。

那些本是她在田间地头,针对某一块具体的土地、某一个特定的节气,随口说出的经验之谈,此刻却被剥离了所有的前提与背景,变成了一句句冰冷僵硬、不容置疑的铁律。

他们手中的锄头不再是农具,而成了仪仗。

他们的诵念不再是学习,而成了朝拜。

她成了神。一个她自己都全然不识的神。

“不是这样的……”她想大喊,喉咙里却只能挤出灼热的嘶气,“要因地制宜……要看天时……”

然而,无人听见。

孩童们的脸转向她,空洞的眼神里满是狂热的信赖。

他们举起锄头,精准地按照三寸的深度,狠狠刨向脚下的土地。

那是一片龟裂的沙地,锄头下去,只扬起一片干燥的尘土,脆弱的苗根在暴露的瞬间便被烈日灼伤,迅速枯萎。

“停下!”

云栖猛地睁开眼,浑身被冷汗浸透,仿佛刚从一场溺水中挣扎上岸。

柴房里昏暗依旧,只有几缕天光从破旧的屋顶漏下,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高热并未因这场噩梦而有丝毫退减,反而烧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她明白了。

即便她远遁千里,藏身于此,即便世人皆以为“云栖”已死,但那个名为“云栖”的符号,却被一股她无法控制的力量,以一种她最恐惧的方式,悄然重塑。

有人正借着“还原古法”的名义,将那些活生生的、随着土地呼吸而变化的经验,铸造成一尊名为“正统”的偶像。

而她,就是那偶像的名字。

不行。她不能让这一切发生。

她挣扎着,用尽全身力气支起半个身子,靠在冰冷的土墙上,剧烈地喘息着。

胸口像是破了洞的风箱,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撕裂般的疼痛。

她朝着门口的方向,用沙哑到几乎听不清的声音唤道:“来……来人……”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农家孩童探进头来,怯生生地看着她。

“姐姐,你醒了?”

云栖虚弱地点了点头,目光却异常清亮坚定。

“去……去把你家所有的耙子,都拿来给我。”

孩童不明所以,但还是听话地跑开了。

很快,他抱着三把大小不一的木耙回来,它们的耙齿,一把稀疏,一把适中,一把细密。

云栖指着面前的泥地,气息微弱却不容置疑:“用第一把,划一道。用第二把,再划一道。第三把,也划一道。”

孩童听话地照做,在湿润的泥地上留下了三道深浅不一、痕迹迥异的沟痕。

云栖死死盯着那三道痕迹,仿佛在审视一幅关乎生死的地图。

最后,她让孩童找来一块木炭,在他写字的手上艰难地比划着。

孩童最终在三道沟痕旁,歪歪扭扭地写下几个字:此为试,非为范。

做完这一切,云栖的力气仿佛被瞬间抽空,重新滑倒在草堆里,再次坠入昏沉。

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谢田旧址,青梧正顶着烈日,脸色阴沉地站在一片新开垦的田地前。

这片地位于向阳的沙坡上,本是试种耐旱菽豆的好地方。

然而此刻,田里刚冒头不久的豆苗,大片大片地枯黄卷曲,毫无生气,显然是活不成了。

“怎么回事?”青梧的声音里压着怒火。

一个负责此地的中年农人涨红了脸,梗着脖子回答:“青梧大人,我们……我们全都是按照《云栖耕语录》上写的法子做的!深种三寸,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这可是云栖大人亲口传下的‘正宗’古法!”

“正宗?”青梧的目光冷得像冰,“这片沙地土质疏松,地表温度高,深种三寸,等于把种子直接埋进了火坑里!本地的老农都知道,这种地,最多浅耕一寸,覆上薄土,待夜露浸润,方能出苗!”

那负责人被问得哑口无言,却兀自嘴硬:“可……可北坡的李婆婆说了,这才是最正宗的法子。她说,云栖大人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改了就是对她不敬!”

人群中,几道隐晦的目光交错,低低的议论声如同夏夜的蚊蚋,嗡嗡作响。

“我就说,青梧大人现在管的事多了,心思不在地里了……”

“是啊,她忘了云栖大人的教诲,忘了初心了。”

“云栖大人若是在,绝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这些声音不大,却一字不落地钻进青梧的耳朵里。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耕种的失误,更是一场针对她的信任危机。

有人在利用云栖留下的威望,来挑战她,甚至分裂整个谢田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人心。

青梧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但她的脸上却不见一丝波澜。

她环视众人,声音清晰而冷静:“好一个‘正宗’。”

她转过身,指向旁边一块空地,断然下令:“立刻清理出一块地,分成三垄。第一垄,就按你们说的‘正宗’之法,深种三寸。第二垄,按照本地沙地的老经验,浅耕一寸。至于第三垄……”

她的目光落在远处,仿佛穿透了空间的阻隔,看到了某个柴房里,泥地上那三道无声的沟痕。

那是昨夜一只信鸽拼死送来的密信上,描摹的图案。

“第三垄,”她一字一顿,每一个字都像是砸在众人心头的石头,“没有规矩。你们只凭自己对这片土的感觉去挖,想深就深,想浅就浅,随心所欲。”

当夜,狂风大作。云栖在柴房里被一阵诡异的乐声惊醒。

那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又像是直接在她的灵魂深处奏响。

是《守苗调》,那首她哼唱了三十年,用来判断风向、虫鸣、土中水汽的曲调。

可此刻,这首曲子却失去了所有鲜活的生命力。

每一个音符都精准无比,节奏更是毫厘不差,但听在耳中,却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在一下一下,僵硬地敲打着一块朽木。

第七拍,那个预示着地龙将要翻身的微妙变奏,被处理得平直而呆板,完全失去了预警的意味。

云栖的心脏猛地一沉。

她豁然醒悟,比白日的噩梦更加恐怖的事情正在发生。

如果说白日里,他们只是将她的“话”变成了僵死的教条,那么此刻,他们正在试图将她赖以为生的“法”,编成一本可以按部就班诵读的死谱!

他们要将活生生的感知,变成死的规矩!

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慌攫住了她。

她不能再等了。

她挣扎着爬起来,高热让她的视线阵阵发黑。

她摸索着,指尖触到了一处粗糙的墙壁。

她毫不犹豫地将手指塞进嘴里,用力咬破。

温热的血腥味在口中弥漫开来。

她以指蘸血,在斑驳的土墙上,开始疯狂地摹写。

那不是曲谱,更不是文字。

那是一段段杂乱无章、毫无逻辑的节拍,时而急促如暴雨,时而舒缓如微风,时而停顿,时而跳跃。

那是她三十年来,在无数个日夜里,听风声、看天色、察虫迹、感地气,与这片土地一同呼吸时,自然而然在心中形成的律动。

它没有固定的章法,唯一的准则,就是“顺应”。

这是她的“呼吸式耕律”。

血迹很快干涸,她又咬破一根手指。

当最后一道血痕落下时,她几乎虚脱。

她再次唤来那个孩童,指着墙上的血纹,用尽最后的力气吩咐:“天一亮,就把它……原样刻在村口的石墩上。不要署名,什么都别写……只在旁边加一句:谁觉得顺,就照着试。”

次日清晨,青梧在巡视试验田时,一眼就看到了村口大石墩上新增的刻痕。

那血色尚未完全褪去,在晨光下显得触目惊心。

图案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却透着一股原始而倔强的生命力。

围观的村民议论纷纷,都说这是哪个疯子的胡闹。

青梧却怔在了原地。

她死死盯着那段看似毫无规律的节拍,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如闪电般劈开脑海。

那是很多年前,沈砚还在世的夜晚。

他常常在院中值夜,一边看护药田,一边用脚踏着药碾,碾磨草药。

那药碾的节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风大的夜晚,节奏会沉重而缓慢;月朗星稀时,又会变得轻快而零落。

他说,这是在听药草说话,听它们需要什么样的力道。

而眼前石墩上的血色律动,竟与沈砚当年在某个雨夜踏响的药碾节奏,惊人地暗合!

一股热流直冲眼眶。

青梧瞬间明白了。

云栖不是要用一部新法,去取代一部旧法。

她是要用这种极致的“无序”和“不完美”,去彻底打碎那个名为“正统”的完美枷锁!

她是在告诉所有人,真正的农法,不在任何书本里,不在任何人的嘴里,它就在你自己的感知里,在你与土地每一次的共鸣中!

青梧猛地转身,面对着所有或质疑、或迷茫、或期待的目光,声音响亮,传遍了整个田野。

“我宣布,从今天起,所有以‘云栖说’开头的耕种法则,全部作废!它们都只是一种假说,必须经过至少三处不同土质的田地验证,证明有效后,方可暂时沿用!”

人群一片哗然。

有人忍不住高声反驳:“这是背叛!云栖大人留下的心血……”

青梧的目光直视着那人,眼神平静却带着无可撼动的力量。

她打断了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她若在此,也只会对我们说一句话——”

“你试试看。”

七天后,试验田的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揭晓。

那块严格按照《耕语录》“正宗”之法深种三寸的沙地,颗粒无收。

按本地老农经验浅耕的田垄,成活了六成。

而那块被认为最是胡闹的、“无规无矩”的第三垄田,却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田里的豆苗,竟然奇迹般地存活了八成以上,且每一株都比旁边田垄的要壮实!

后来有经验的老农才看明白,正是因为那些随性的、深浅不一的沟痕,在地下形成了一个个微小的气候环境,有的深沟聚拢了夜露,有的浅坑保持了地温,竟阴差阳错地为每一颗种子找到了最适合它的生根之处。

真相,如青天白日,再无遮掩。

沉默的人群中,不知是谁,第一个默默地走回家,取出了那本被他视若珍宝的《云栖耕语录》残本,扔进了田边的篝火之中。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熊熊的火焰升腾而起,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字迹吞噬。

青梧静静地站在火光前,风吹起她的发梢。

她看着那些在火中化为灰烬的竹简,轻声说道,像是在对众人说,又像是在对远方的某个人说:

“她教我们的,是去相信脚下的土地,而不是去相信纸上的话。”

南境的柴房里,云栖从农家孩童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听完了谢田发生的一切。

她那双因高热而显得过分明亮的眼睛里,终于漾开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

真好,终于……没人再等她说话了。

她紧绷了太久的神经彻底松弛下来,手中那个盛着清水的陶碗“啪”地一声滑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

雨点打在屋檐上,滴滴答答地落在柴房外的泥土里。

那声音,清脆,灵动,毫无规律可言。

然而,就在云栖的意识即将再次沉入黑暗的刹那,她惊奇地发现,那檐滴落土的声音,竟在某一瞬间,与她用血在墙上摹写的那段“呼吸式耕律”,完全重合在了一起。

仿佛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遥远共鸣,又像是一声满足而疲惫的轻叹。

只响了一下,便彻底归于沉寂。

云栖唇边的笑意凝固了。

那根一直支撑着她,让她在烈火烹油般的痛苦中依旧维持着一丝清明的弦,在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后,终于,无声地断了。

身体里那座燃烧的火山,在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后,只剩下一片冰冷的灰烬。

喜欢耕耘问道路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耕耘问道路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