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露凝结在聚香居的窗棂上,何青云正对着铜镜仔细梳理发髻。
镜中的人影穿着新做的石青色襦裙,领口绣着暗纹缠枝莲,是林六娘连夜赶制的,针脚细密得像账本上的小字。
“姐,王爷府的马车到了,”何平安站在门口,青布襕衫的袖口沾着些许墨痕,显然是刚温完书就赶来的,“李大哥把卤味都装好了,用棉垫裹了三层,保准到宫里还是热的。”
何青云转身时,鬓边的珍珠耳坠轻轻晃动,这是赵远山特意让人送来的,说“入宫赴宴,总得有些体面”。
她走到堂屋,只见李重阳正蹲在地上,将真空包装好的卤味往食盒里码,每一层都垫着厚厚的棉絮。
“这是微辣的麻辣烫汤底,单独装在锡壶里,”他指着食盒最底层,声音比往常沉了些,“宫里的规矩多,你少说话,跟着王府的人走就行,若有不妥,就找王爷身边的张护卫,他知道该怎么圆场。”
何青云看着他眼下的青影,忽然想起昨夜他对着宫宴菜式清单反复修改的模样,指尖在他手背上轻轻拍了拍:“放心,我心里有数。”
王府的马车停在街口,黑色的车帘绣着金线祥云,车轮碾过青石板时几乎听不见声响。
何青云刚坐稳,就见赵远山的贴身侍女掀帘进来,手里捧着个锦盒:“何姑娘,这是王妃让奴婢给您的,说是宫里的嬷嬷瞧着顺眼些。”
打开一看,里面是支翡翠簪,水头足得像浸在泉里,簪头雕刻的凤凰栩栩如生,何青云将簪子插在发间,镜中的自己忽然添了几分贵气,却总觉得不如李重阳送的桃木簪踏实。
马车行至宫门时,何青云掀起帘角一角,只见朱红的宫墙在晨光里绵延如带,金色的琉璃瓦泛着冷光,与庆阳街的烟火气判若两个世界。
侍卫检查食盒时,目光在真空包装的卤味上顿了顿,张护卫连忙笑道:“这是北阳城的新法子,能保食物新鲜。”
穿过一道道宫门,马车最终停在一座雅致的偏殿外。
殿内早已摆开长案,铺着明黄色的桌布,银质的餐具在烛火下闪着亮。几个穿着宫装的侍女正小心翼翼地摆盘,见她们进来,纷纷垂眸行礼。
“何姑娘这边请,”张护卫引着她往殿内走,声音压得极低,“太后歇午觉还没醒,您先在此等候,待会儿自有嬷嬷来传召。”
偏殿的角落里摆着张小桌,何青云将食盒里的卤味一一取出,真空袋撕开的瞬间,浓郁的酱香混着微麻的香气漫开来,引得旁边摆盘的侍女悄悄侧目。
她将卤牛肉切成薄片,码成莲花的形状,鸡爪在白瓷盘里摆成扇形,淋上少许卤汁,最后将麻辣烫的锡壶放在炭炉上温着,确保开宴时能咕嘟冒泡。
“这吃食看着倒新奇,”一个穿着墨绿色宫装的嬷嬷走进来,鬓边的银钗随着脚步轻轻晃动,目光在红亮的卤味上扫了一圈,“听闻是北阳城来的手艺?”
“回嬷嬷的话,是民女在北阳城开的小铺子,做些寻常吃食糊口。”何青云垂眸回话,手指不自觉绞着裙摆。
嬷嬷拿起筷子,夹了块卤牛肉放进嘴里,细细嚼了片刻,忽然点头:“味道确实不错,不似御膳房那般油腻,倒有几分家常的清爽。”
她指着真空包装的袋子:“这法子也巧,回头让御膳房的人学学,省得夏日里食物总坏。”
何青云刚要道谢,就见殿外传来一阵喧哗,太监尖细的嗓音穿透回廊:“太后驾到——”
她慌忙跟着众人跪地,裙摆扫过冰凉的地砖,听见珠翠碰撞的轻响越来越近,待抬起头时,只见满身贵气的老妇人坐在主位上,鬓边的金步摇随着笑意轻轻晃动,正是当今太后。
“哀家听说有新奇吃食,特意来尝尝,”太后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温润,目光落在麻辣烫的锡壶上,饶有兴致地探头:“这红汤咕嘟咕嘟的,倒像极了民间集市上的汤锅。”
张护卫连忙上前回话:“回太后,这叫麻辣烫,是北阳城的特色吃食,用几十种香料熬汤,荤素菜烫熟了吃,热乎暖胃。”
太后笑着点头:“哀家年轻时在民间住过,就爱这口热汤,来人,给哀家盛一碗,少放些辣。”
侍女刚要动手,何青云连忙起身:“民女来吧,这汤底要现烫才鲜。”
她取过干净的白瓷碗,从锡壶里舀出滚烫的红汤,又从食盒里拿出提前备好的青菜、豆腐和细面,在汤里轻轻一涮,翠绿的菜叶立刻舒展,豆腐吸饱了汤汁,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这细面倒特别,比御膳房的龙须面还劲道,”太后接过碗,银筷挑起面条,热气模糊了鬓边的金步摇,“是用什么法子做的?”
“是用北阳城的新麦磨的粉,加了些蛋清和面,”何青云垂眸答道,“民女想着宫里贵人爱吃精细物,特意做了些细面,好入口。”
太后尝了口面,又喝了口汤,忽然朗声笑起来:“好!好!这汤鲜而不腻,辣得恰到好处,比御膳房的山珍海味合哀家胃口!”
她指着卤味拼盘:“那油亮亮的是什么?看着倒像卤猪耳。”
“回太后,是民女卤的猪耳,加了些花椒去腥,”何青云递过一双干净的筷子,“您尝尝?”
太后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越嚼越香,眉梢眼角都染上笑意:“哀家多少年没吃过猪耳了,京城人总说这东西不上台面,没想到你卤得这般入味!”
她转头对身边的嬷嬷道:“记下这个何姑娘,往后常让她送些卤味和麻辣烫来,给宫里添些新鲜。”
嬷嬷连忙应下,目光在何青云身上多停留了片刻,带着几分打量。
何青云心中一松,知道这关算是过了。
她站在一旁,看着太后与几位命妇分食麻辣烫,听她们讨论着“这红汤里放了什么香料”“卤味的火候如何拿捏”,忽然觉得这宫宴竟与北阳城的流水席有几分相似,热闹里藏着人情,烟火中裹着暖意。
临近晌午,太后有些乏了,让嬷嬷赏了何青云一匹云锦,又赐了块“御膳供奉”的牌匾,笑着说:“有这牌匾,往后你在京城开铺子,没人敢刁难。”
何青云谢恩时,指尖触到冰凉的牌匾,忽然想起李重阳在北阳城写的那副对联,从乡野小铺到入宫赴宴,这一路的颠簸与算计,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值得。
走出宫门时,阳光正好,张护卫笑着递过食盒:“何姑娘好本事,太后许久没这么高兴了,王爷说,晚上在府里设了宴,为你接风。”
何青云接过食盒,里面的卤味已空了大半,只剩下几块被掰碎的鸡骨头,却比任何金银赏赐都让她踏实。
马车驶回庆阳街时,她掀起帘角,看见聚香居门口围满了人,李重阳正踮脚往街口望,青布棉袍在秋风里微微晃动。
她忽然觉得,这京城再大,宫墙再高,都不及聚香居的烟火气让人安心。
而那块“御膳供奉”的牌匾,不过是让这烟火气,能在京城扎得更深些罢了。
喜欢带着超市回古代请大家收藏:(m.vipxiaoshuo.com)带着超市回古代VIP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